是不是高學歷的人容易患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爲什麼?

是不是高學歷的人容易患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為什麼?

一個人的容忍度,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你承載的東西過多,思前想後,超過了你的負荷,精神就容易被壓垮。只要是不積極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人人都有可能。但如果說高學歷的人容易患抑鬱,也是有道理的。

高學歷的人未必經歷過困厄和逆境,也許就是在一個風平浪靜的優雅環境中,完成了他的學業。不是說從書本上學的多,懂得多,就見過了世面,就瞭解了這個世界。的確還是要在現實中去經受一些歷練的。當學識和經歷對等起來的時候,才能說這個人真正是有“學問”。也就是說,學識不僅豐富了他的自身,創造著外在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他的學識能讓他在一些突如其來的變故中,沉著冷靜,不至於被湍流沖走。

是不是高學歷的人容易患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為什麼?

儘管學歷很高,但經歷不了現實中的磨難,心態脆弱,心中承載的東西又太多,還放不下,當悲觀看到現實世界和他學的東西無法對等,尤其是當發現所學的東西在現實中起不到一丁點作用的時候,就愈發孤僻、落寞。當孤苦無助的時候,就會產生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

我們常說一種精神,叫鑽研的精神。在學術上去鑽研,這是一件好事。這也是必須的。但如果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系列難以解開的問題,困擾你的問題,就不要去“鑽研”了。你不僅不要去鑽研它,還要學會主動放棄,還要學會得零分。要讓那個追求完美的大腦得到休息和調整,否則,那不叫鑽研,那叫鑽牛角尖。

譬如,一個公式你可以套用解答一道難題,這道題可以得滿分。但在現實中沒有公式,可以給你套用。你認為,付出就能得到回報。但在現實中,你有可能得到回報,但同樣也可能得不到回報;或許你心中有桿秤,你有你的道義,你有你的良知,你有你的真誠和善良,你想把這些拿出來去做一個等價交換,希望別人也不要缺斤短兩。但你有可能會換來別人的一葉白菜。因為人的取捨標準不一樣,人的觀念不一樣。所以,你不要去追求現實中有什麼全等式,或者是退而求其次,有什麼約等式,相似式也行。你要知道並且深刻了解現實中有太多的不等式。

你會說:為什麼?現實會告訴你:你哪來那麼多為什麼?

有些人,就是在他的理想和現實中焦慮並徘徊。放下心中的東西,去融入現實,他做不到,但是固守著心中的那份情懷又似乎和這個社會脫節。如此一來,離抑鬱還遠嗎?

是不是高學歷的人容易患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為什麼?

那麼選擇放任自己,隨波逐流。這終歸不好,最後把崇高的信念,獨到的見解,執著的精神,或其他別人理解不了的什麼東西統統埋藏在心底,發現這個東西不好與人述說,你說出來就面臨貶值。所以還是留待將來有伯樂的發現和認同吧。

所以高學歷的人,除了他的學識以外,他的承受力,他對事物正確的分析力,判斷力,以及是否具備心理的積極自我調節能力都顯得尤為重要。

(回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