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也會焦慮麼,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父母讀此文就懂了

父母知了

繼續聊聊一年級的話題,有一位聽過我現場分享的一年級家長,特意帶了U盤找過來,希望得到前天的PPT,在去我辦公室的路上,我們聊了幾句,知道他住的地方離學校還有十幾里路,天天往返接孩子,頗為不易。他自己說現在很焦慮,過去經常打罵孩子,造成孩子現在很不聽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會生氣,生氣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會打罵,然後孩子反抗,如此反覆。“聽了您的講座,我知道如果我不改變過去的做法,我的保質期會很快過去,那樣的話,對孩子非常不利,他還只有一年級,我們必須要改變,才算對他負責。”

這位家長顯然是很具有自我反思精神的,可以想自己做法中的不足之處。看著他拿了U盤,攥在手心裡,小心的放在袋子裡,打了招呼離開辦公室,我想這應該是屬於優秀家長的一個縮影,這裡的優秀家長不是說孩子已經非常出色,而是其自身具有生長意識,懂得反省,願意接受新的知識,但又不盲目全盤接受,有針對性的想辦法,這是一個走向優秀父母的必然過程。

開頭聊完了一年級孩子的父母,接下來才是今天的主題文字:一年級孩子也會學習焦慮麼?還真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孩子早晨哭著不願意上學了,問他原因,他抽泣著說:“我覺得上學很無聊,不能玩遊戲,我最喜歡搭積木了,可是學校裡不允許帶積木(估計是老師怕孩子丟東西,你想啊,積木是一塊一塊的,容易丟失)!”在孩子斷斷續續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喜歡積木遊戲的孩子,正在因為遇到可量化的學業測試內心變得固執,緊張到不願意進校門。

一年級孩子也會焦慮麼,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父母讀此文就懂了

一年級孩子學習中的過度焦慮實際上對其生命發展極為不利,有時候這種焦慮常表現為心神不安,自卑自責 、頭疼頭暈、惶恐急躁等,而且注意力難以集中,干擾記憶過程,影響思維活動。過去也有過一年級的孩子因為緊張焦慮小便失禁的個案,當然這是極端的個案。但毫無疑問,這樣的焦慮心理必然會導致一年級孩子厭學情緒的產生,同時對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

過度的焦慮不僅是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而且可以說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種潛移默化的阻礙。

有的孩子可能曾呼喊過:“我好緊張呀,簡直透不過氣來!”說這話的很可能是一年級的孩子,在暑期幼升小面談現場,有的孩子會因為對話交流而小手發抖,這些都是焦慮的具體表現。

那麼,孩子產生這種焦慮的情緒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年級孩子也會焦慮麼,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父母讀此文就懂了

一般來說,產生這種過度焦慮的原因可能是由下面這些原因造成的。

1、不能接受或不願接受一些不能改變的情況,如第一次考試的成績很低或自己在班裡的名次落後等。

在幼兒園是以遊戲為主的,孩子毫無學習的壓力。到了一年級,首先會遇到的就是語數(有的地方一年級就有了英語)學業的測試,而量化測試一定會有分數或者等第,孩子就會自我排序,老師報分數的時候,孩子就會在心裡默默比對,如果自己的分數不高,排名很低(既然是分數總是有高低的),孩子就會產生焦慮感,一年級的孩子不一定懂“焦慮”這個詞彙,但他們會表現出來一些症狀,例如哭泣、心情低落、不和其他人交流等等。

2、正追求著一個目標,可又害怕這個目標不能實現。

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很出色,常常得到老師的誇獎,因為他們樂於參加活動,表現大方,語言得體,活潑開朗。因此,他們把自己當成了出類拔萃的孩子,認為自己一定會獲得更高的成績,這種自我心向是積極的,本質上屬於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但這部分孩子往往還有一些缺點,例如浮誇、不紮實、善於表現等等,因此在面對學業成績中的更高目標,需要踏實、細心、耐心等等品質,他們往往又缺乏一點,因此高目標有時候達不成,這樣就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內心就會焦慮。

一年級孩子也會焦慮麼,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父母讀此文就懂了

3、盼望著一件快樂的事情到來,但又怕會發生另一件破壞這快樂的事。

這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普遍,因為他們的小心思還是喜歡玩,喜歡遊戲,因此特別喜歡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喜歡在這樣課堂上有自己的創造,例如動作、繪畫、歌唱中的一些細節表現。但由於小學的課程安排,即使是藝體課也會有比較嚴格的課堂紀律,畢竟出於課堂管理的需要,孩子的自由度是受到相對約束的,他們不可以隨心所欲的活動和遊戲,必須在課堂紀律的範圍裡面,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有部分孩子或許會因此感到侷促不安,產生焦慮情緒,例如曾經遇到過有的孩子喜歡拍球,但懼怕跑步,可體育課開場的跑步活動是必須的,這孩子因此就拒絕上體育課,最終鬧到厭學的地步。

一年級孩子也會焦慮麼,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父母讀此文就懂了

各種原因都有可能導致孩子過度焦慮,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時間久了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弄清了這些原因後,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走出這些陰影。

一、讓孩子充實起來。

有一個作家這樣講“悲哀的秘訣,在於有餘暇來煩惱你的快樂。”讓孩子把學習生活安排得儘量充實嚴謹,目標一經確定,便一頭扎進去,享受緊張,體驗充實,欣喜於收穫,惟獨不給焦慮留出時間。這個理念在操作層面實際上也是比較容易的,那就是儘量讓孩子充實,過得有意義,例如安排孩子參加一些勞動,幫助做一些家務,適時的表揚孩子;或者,在他的學習之餘做一些手工,例如賀卡、繪畫等等,當他沉浸在一件務實的事裡面,焦慮也就無可乘之機了。

一年級孩子也會焦慮麼,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父母讀此文就懂了

二、教會孩子學會放鬆

讓孩子有一個喜歡的體育運動、懂得欣賞音樂等等,一個健康的興趣愛好,都可以令緊張的情緒得以放鬆。我記得兒子小時候我們和他一起打乒乓球,即使是在高考前一天,和他一起打了半天乒乓球,至今讓他回味無窮,聊天時還會說起,“就是那場球讓我心情放鬆,毫無所懼!”兒子這樣說。

當然,給孩子精神放鬆的方法有多種,可根據不同環境、不同情況,父母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方法。

一年級孩子也會焦慮麼,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霾?父母讀此文就懂了

三、告訴孩子不要為小事垂頭喪氣

每個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有著不同的天分與經歷,不可能發展的完全一樣,例如有的孩子會彈琴,他是生在鋼琴世家;另一個會畫畫,他是丹青世家,如果他們彼此羨慕,鋼琴世家不會畫畫而焦慮,丹青世家不會彈琴而自卑,那麼各自就會一生焦慮,但如果他們懂得自我欣賞,那就會走出陰霾。要讓孩子知道,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不一定做什麼事情都去跟別人比較,有的時候雖然未能達到既定的目標,但與自己的以往相比,邁進了一大步或一小步,這足以證明自己在進步。如果老是與別人比較,往往就會灰心喪氣,從而陷入悲觀的泥潭。

總結:造成一年級孩子學習焦慮的原因,往往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家長都應該在一開始幫助孩子從焦慮中走出來,讓孩子意識到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波折是正常的,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只要及時幫助他解決問題,使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就一定能進步,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