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攻打鲁国,结果吴国灭国,子贡天才般的危机公关

齐国攻打鲁国,结果吴国灭国,子贡天才般的危机公关

子贡。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以口齿玲俐,巧于辞令著称。

齐悼公时期,国内矛盾重重,大臣鲍牧杀了齐悼公。齐简公上台,以田常为相,三封田常,均遭四大家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反对,田常为了削弱四大家族,独揽大权,捏个软柿子树立威信,决定发兵鲁国。

鲁哀公无能,上下一遍恐慌。孔子当时在卫国,听说老家要被强拆,便对弟子们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 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子贡在分析了国际局势后,制定了游说计划。

齐国攻打鲁国,结果吴国灭国,子贡天才般的危机公关

首先到齐国,告诉田常,你想要力威,想要当齐国的扛把子,攻打鲁国是不行地,你要攻打齐国

田常为什么要听他的呢?看看自贡怎么说。

首先,他开宗明义,直接指出攻打鲁国是错误的,然后用激将法以激怒田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子贡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 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

然后,设身处地地为田常分析:战胜弱小的鲁国,只能增加国君的威望,与你并无益处。攻打强大的吴国,以空虚国力,孤立国君,才能达到专权的目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 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卻,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最后,田常被自贡说服,又恐攻打吴国师出无名,子贡便自愿为田常出使吴国,说服吴王救鲁,与齐交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齐国攻打鲁国,结果吴国灭国,子贡天才般的危机公关

子贡到达吴国,利用吴王想当霸主,与齐晋两国一争高下的心理,说服吴王救鲁伐齐。

首先,子贡对症下药,用“王道”和“霸道”的思想阐明对齐作战的意义,打败强齐才能威服更加强大的晋国,获得最大利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

其次,为消除吴王对后方越王的忧虑,子贡愿意前往越国,说服越王与吴王联手攻打齐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齐国攻打鲁国,结果吴国灭国,子贡天才般的危机公关

子贡到达越国,利用越王勾践一心想报会稽山之仇的心理,说服越王派兵协助吴王夫差,攻打齐国。并点明越王发兵报仇的最佳时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

齐国攻打鲁国,结果吴国灭国,子贡天才般的危机公关

子贡再次回到吴国,汇报使越的成果,促成吴国对齐国交战。为吴国的灭亡留下了伏笔。《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 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在出使吴越结束,促成了吴、齐交战,为了防止吴国战胜齐国后,去和晋国交战,子贡来到晋国,让晋国的国君做好对吴国作战的准备,晋君许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样写到: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

在认为自己的危机公关策略万无一失后,自贡回到鲁国汇报工作。他的一系列风骚到辣手的操作,最终使鲁国免遭战争之苦。“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在职场中,两面三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两面三刀还损人不利己。子贡,可以为师也。不费一兵一甲,洞察局势,抓住弱点,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最终完成使命,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