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題解】

李白的《月下獨酌》就是一篇他的內心獨白。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譯文】

我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

舉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與我和影子成了三人。

月不能與我共飲,影徒然跟隨我的身體。

暫且伴隨月和影,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我吟詩時月亮在我身邊徘徊,我跳舞時影子隨著我一起舞。

清醒之時,你我儘管尋歡作樂,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我願與你結下忘情之友,相約在遙遠的銀河!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三年(744),當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

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獨的包圍之中,感到苦悶、徬徨。從他的詩裡,我們可以聽到一個孤獨靈魂的呼喊,這喊聲裡有對那個不合理社會的抗議,也有對自由與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的。

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於驅遣寂寞的放浪形骸、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此詩通過奇妙的想象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詩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化無生命的自然物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們一同飲酒、唱歌、起舞,並且還要和月亮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詩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當然,這正是詩人對世俗厭倦、對現實失望的反映,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終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自己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複雜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邀月對影,千古絕句,表面看來,詩人似乎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可能找不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表現了詩人對汙濁現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嚮往自由和光明。

【賞析二】

《月下獨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純真而著稱的,通觀全詩其感情波瀾可以明顯分為幾層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揚,“花間一壺酒”,而第二句緊接著抑,“獨酌無相親”。但是接下來的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掃這種無相親的冷落,孤單。在詩歌的第一部分的結尾所出現的這種局面,是一種經過起伏、努力後獲得的由冷清到熱鬧的場面。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開,是“月下”場景的佈置與“人物”(包括虛擬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場。雖然出現了一點困擾,但還是比較圓滿地順著詩人自己設想的軌跡進行的。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詩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詩人同樣又經歷了一次由悲涼到喜悅的情感的輪迴。從感嘆月亮與身影這兩個招呼來的酒伴的不盡人意,到全然不顧、自得其樂的忘我境界。詩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節的正式展開,是“獨酌”的實施,在這一階段,詩人靠著自己雖然熱烈但卻是孤獨的心境,在執著地追求一種如果不可能完美,因為在孤獨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飲”的月亮和“徒隨身”影子,已經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儘管“暫伴月將影”一句的“暫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絲無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樂須及春”卻說明了詩人已經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從而實現了這一次不再需要藉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滿足的“獨酌”。

詩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獨酌的高潮與昇華,在這一階段,詩人已完全被自己創造出來的這個“月下獨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亂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體,詩人在盡歡之後,馬上就要在花間月下的美酒之鄉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後一刻,他沒有忘記再次與那兩位與他一起成就“獨酌”的月亮與身影做出長久的約定。“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種不離不散的執著情懷,我們只有對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才有可能真正體會。

這首詩歌第二個成功之處是全詩的率性純真,毫無做作。對此,沈德潛是這樣評價的:“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此種詩,人不易學”(《唐詩別裁》)。的確,李白成名之後,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後塵,不過到頭來卻總是半途而廢。所以,千百年來,人們只能對李白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境界發出由衷的讚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