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主戰坦克集機動、防護和火力於一體,是陸軍的地面機動突擊裝備,也是接觸作戰的核心裝備。

近年來發生的多場戰爭,包括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黎以衝突等,都證明了主戰坦克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戰爭條件下,主戰坦克面臨的戰場環境、作戰樣式、戰術使用方式、戰場威脅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但是機動突擊、攻堅突破、佔領和控制等作戰行動的基本環節沒有改變,因此,主戰坦克作為地面突擊兵器的地位不會改變,仍舊是陸軍高強度打擊與對抗力量的拳頭,擔負反恐維穩等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骨幹裝備。

主戰坦克在各國的發展

目前世界各軍事強國十分重視主戰坦克的發展,試圖不斷增強與提高其戰場生存能力、火力打擊能力、機動能力,尤其是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一方面,採取漸進式發展思路,對現役裝備進行持續升級改進,延長其使用壽命,提升其作戰能力;另一方面,以提高核心作戰能力為基點,加快發展新一代主戰坦克。

1、美國

美國對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一直在進行持續升級改進,自該坦克20世紀80年代裝備部隊以來,幾乎每隔5~7年就推出一種新的改進型號,先後發展了M1、M1A1、M1A2、M1A2SEPV1、M1A1SA、M1A2SEPV2等共6種主要車型,目前正在對其實施ECP(工程改進方案)改進計劃,分1A和1B兩個階段進行,目前已推出M1A2SEPV3,即ECP1A,下一步將發展M1A2SEPV4型,即ECP1B。按照美國陸軍目前的計劃,M1改進型坦克將一直服役至2050年。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美國陸軍正在對M1坦克實施的ECP改進計劃重點是對車內系統重新進行工程設計,以減少對尺寸、重量和功率的需求,同時為未來升級提供空間。

M1ECP1A(M1A2SEPV3)重點是提高網絡化能力,增強防護水平,安裝車載診斷設備,實現車內電子設備的小型化,用在線可更換模塊取代原有的在線可更換單元;採用新的數字化體系架構和新的千兆以太網數據總線;改進電力的生成、分配和管理,增強供電能力;集成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採用裝有改進型頂置觀瞄系統的遙控武器站;可發射M829A4第五代動能貧鈾穿甲彈,具有遠程打擊重型裝甲裝備的能力;採用改進型簡易爆炸裝置防禦系統,內置電子戰設備。該車的生產計劃從2017年開始。

目前美國陸軍還正在開發“艾布拉姆斯”MlA2SEPV4型主戰坦克。該坦克將採用新的設計理念,殺傷力更大、速度更快、防護性能更強。該車將安裝第三代熱成像儀,可發射新型多用途帶可編程引信的120毫米“智能”坦克炮彈。首輛樣車將於2021年開始測試,計劃在2024年開始生產。美國陸軍還計劃在該坦克上安裝主動防護系統。

目前,美國陸軍還在持續加強下一代地面戰車的概念和技術研究,深入探討自主無人系統及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概念。

2、俄羅斯

近年來,俄羅斯加大投入,打造出了一個包括重型、中型、輕型,輪式和履帶式相結合的全新裝甲裝備體系,分別對應重型、中型和輕型部隊的建設。

一是研發了重型的“艦隊”主戰坦克,並以此為基礎發展了重型系列平臺;

二是研發了兩種中型平臺,一種是重約25噸的“庫爾幹人”系列履帶式裝甲車,另一種是“迴旋鏢”8×8輪式裝甲車;

三是發展“颱風”系列及“虎”式輕型裝甲車,從而實現了俄羅斯陸軍地面作戰平臺成體系、成系列化發展。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T-14“艦隊”坦克吸納了先前取消的T-95坦克計劃研發的先進技術,成為俄羅斯全新一代主戰坦克。T-14“艦隊”採用了革命性的坦克設計,首次採用了無人炮塔設計,上面安裝了威力更強的新型125毫米滑膛炮,未來還可能安裝152毫米火炮。車上安裝了先進的火控系統,具備全天時、全自動跟蹤、識別和選定目標等多種功能。車上有3名乘員,全部位於車體前部的一個裝甲隔艙內。該車戰鬥全重48~50噸,公路最大速度達到80~90千米/小時,精確打擊距離延伸到8000米。該坦克還採用了集軟殺傷和硬殺傷於一體的綜合主動防護系統,並集成了先進的數字化戰鬥信息管理系統。

目前,俄羅斯還在開展相關研發工作,以打造無人駕駛型“艦隊”主戰坦克,研製工作計劃在2018年完成。

3.法國

法國陸軍目前正在實施“蠍子”計劃,旨在打造具有數字化、網絡化、一體化作戰能力的聯合兵種戰術群。

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法國陸軍正在持續對現役“勒克萊爾”坦克進行改進,改進後該坦克的作戰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以適應未來的作戰環境,包括非對稱作戰及城市作戰環境,改進後的坦克將服役至2040年。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對“勒克萊爾”坦克改進的內容主要包括:集成“蠍子”指揮信息系統和新的戰術數字電臺系統;安裝新型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安裝監控系統以及診斷測試裝置;研製和安裝新的裝甲組件,包括車底裝甲,增強車體兩側和後部的裝甲,安裝可對付簡易爆炸裝置的干擾器;配備新型帶可編程引信的120毫米炮彈及遙控武器站;對炮長和車長接口設備進行升級和改進,以使其能與未來裝甲偵察車的偵察設備相匹配,實現互聯互通;該車還將配裝無人機,實現視距外目標的捕獲和指示。

4、德國

德國近年來積極實施“豹”2系列坦克的技術升級計劃。

2010年推出了“豹”2A7+坦克,改進內容包括模塊化被動附加裝甲、遙控武器站、可編程高爆彈藥、輔助動力裝置、第三代熱像儀和晝夜攝像機、步兵電話等,其火力打擊能力、生存能力、偵察感知能力和指揮控制能力進一步提升,可遂行城區作戰及高強度野外作戰。

為著眼未來坦克的發展和現役坦克的改進,德國還開發出了130毫米坦克炮。據報道,其穿甲能力和作戰效能將比現有的L55型120毫米坦克炮提高50%。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還在“豹”2A4主戰坦克基礎上開發出了主戰坦克先進技術演示樣車。主戰坦克先進技術演示樣車經過系統和全面的改進,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可適用於承擔各種現代作戰任務,包括高強度衝突、維和任務以及反叛亂和統方面,可在晝夜條件下近距離全方位觀察車輛周圍環境,具備自動告警和目標跟蹤能力;彈藥方面採用世界首款不受環境溫度影響的穿甲彈和最新的可編程殺爆彈;輔助動力裝置包括一臺大功率發電機(17kW),能夠提供車載電源的智能平衡。

德國和法國還決定聯合研發新型坦克,目前兩國正在聯合開展“主要地面作戰系統”的技術和概念研究以及論證工作。按照計劃,“主要地面作戰系統”將於2030年後具備作戰能力。

5、英國

英國啟動了“挑戰者”2坦克的延壽計劃,改進內容包括換裝新一代熱像儀、安裝車長新型主瞄準鏡、改進炮塔驅動和炮控設備、改進電瓶管理、改進液氣懸掛裝置、升級火控系統,也可能改進或更換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車上還將引入通用車輛體系架構(GVA),包括新的乘員工作站、新的接口和可重新配置的顯示器和控制器,為集成遙控武器站及先進指控通信系統打下基礎。該延壽計劃也可能包括換裝德國的L55120毫米滑膛炮及系列彈藥。改進後,“挑戰者”2主戰坦克將服役至2035年。

6、印度

2015年,印度陸軍發佈了一份徵求信息書,以在2030年前發展一種多用途的未來戰車,該平臺將構成一系列戰車的基礎底盤,其中也包括主戰坦克。

2017年,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披露了印度計劃發展的未來戰車中的未來主戰坦克的細節需求。該坦克計劃從2020年投入使用,要求車上配備125毫米火炮、第三代反坦克制導武器和防空武器。該坦克將採用無人炮塔設計,車上將安裝具有寬帶網絡中心通信能力的軟件定義電臺、硬殺傷主動防護系統和自動目標跟蹤裝置。

7、韓國

迄今為止,韓國共發展了三代主戰坦克。K2“黑豹”主戰坦克是韓國從21世紀初開始研發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目前已開始批量裝備部隊。K2主戰坦克在火力、機動性、防護性和信息化方面都得到能力躍升,車上安裝了1門120毫米L/55(55倍口徑長身管)滑膛炮,有效射程和打擊威力得到顯著提升。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為面向未來的作戰需求,韓國陸軍正計劃啟動下一代坦克的設計研發工作,首輛樣車計劃於2030年完成。該新型坦克將被命名為K3坦克,韓國陸軍計劃採購300輛。

8、日本

日本在2012年正式裝備了新一代主戰坦克,即10式主戰坦克。該坦克戰鬥全重44噸,採用雙人炮塔,主要武器為1門120毫米滑膛炮,配備先進的指揮儀式火控系統,可以進行“獵-殲”式攻擊,能夠在行進間準確擊中3000米處運動中的目標。該坦克採用883千瓦柴油機與無級變速器,最大行駛速度可以達到70千米/小時。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10式主戰坦克還採用主動液氣懸掛系統,不僅有助於提高坦克的越野機動能力,而且還能自由改變車體姿態和高度,便於在不同的戰術條件下維持車體定或增加隱蔽效果。該坦克採用以陶瓷和碳纖維為主要材料的複合裝甲,裝甲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能夠根據戰場威脅狀況和作戰需要進行調整。

據估計,10式主戰坦克在披掛全部附加裝甲的情況下,戰鬥全重將會增至48噸。10式主戰坦克還安裝了先進的C4I系統,能夠保證在戰場上與其他作戰裝備實現高速信息交換和共享。

主戰坦克發展特點

歸納起來,目前國外主戰坦克的發展主要呈現出如下特點:

採取漸進式發展思路,對裝備進行可持續升級改進利用高新技術對現役裝備進行持續升級改造,通過改進升級及一代平臺多代負載的方式實現代次更新是普遍做法,也是一條成功經驗。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研製費用和時間、有效降低風險,也能更有效兼顧戰備和轉型的雙重需要。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作為一種經濟有效的裝備發展模式,漸進式發展還能提高裝備適應戰場要求的靈活性和戰鬥力。

加強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提高網絡化和一體化作戰能力採用開放式、模塊化、標準化的車輛電子體系架構,提高電力供應和管理能力,集成各種先進態勢感知傳感器、一體化信息網絡及指控通信系統,高效融入一體化戰場作戰體系,實現態勢共享、協同攻擊、一體化作戰。

從重視單向防護向多維、全周防護轉變現代戰場環境,特別是城市作戰,要求坦克必須具備全周防護能力,具有抵禦多種威脅的多層防護手段。目前主動防護技術已成為發展熱點,技術不斷走向成熟,一些國家,如以色列、俄羅斯、德國等國已經列入實裝,並經受了實戰檢驗。基於主動發現、主動識別、主動跟蹤、主動干擾、主動攔截等手段構建“防發現、防命中”為一體的綜合主動防護系統已成為坦克裝甲車輛生存的重要和必要手段。

進一步增強火力打擊能力,提高多任務適應能力通過採用新型火炮或更大口徑火炮,配裝新型彈藥,如新一代動能穿甲彈和可編程多用途高爆彈,另外通過換裝新一代熱像儀和新型火控系統,坦克火力打擊能力和多任務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

實現高速機動及高效、高適應推進動力傳動採用一體化設計、功率密度大幅提升、行動系統具備複雜地形自適應能力等正成為主戰坦克的重要技術特徵。

採用通用化、模塊化設計,提高裝備適應能力和未來升級潛能國外在主戰坦克的改進和發展過程中,非常注重採用通用化、模塊化設計。這樣,就能根據戰場威脅狀況和作戰需要迅速進行調整,從而可適用於多樣化軍事任務,同時還便於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進行升級和改進。

主戰坦克未來發展趨勢

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主戰坦克需要不斷調整和適應,才能發揮更大的戰場價值。主戰坦克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體現為:從集中統一部署作戰向分散分佈式部署作戰轉變由於縱深打擊系統和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和廣泛運用,對集中統一部署的主戰坦克等裝甲裝備將構成致命的威脅。

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一體化信息系統的採用,為主戰坦克實施分散分佈式指揮與控制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現代戰爭中,主戰坦克應儘可能採用疏散和隱蔽的方式,以降低被敵目標探測和發現的可能,但在關鍵時節、關鍵地點能夠迅速集中,利用其綜合性能,展開接觸作戰,用直射火力消滅敵軍,之後再次進行疏散,為下一次行動做好準備。

重量向適度化方向發展,增強快速機動和持續作戰能力未來戰爭將具備大縱深、一體化、快節奏的特點。因此,主戰坦克具備快速投送能力、靈活機動能力、高速突擊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是適應未來戰爭需求的必然選擇。通過研製和選用新型輕質車輛材料,改進總體結構和系統配置,採用新型武器系統設計、高緊湊高性能動力系統、新型防護技術,可以實現主戰坦克平臺的輕量化。

但是,過度的輕量化會使平臺及車內乘員的生存力無法得到保證,因為,追求平臺重量的適度化,在平臺的機動性、生存力和火力之間保持適度平衡,是主戰坦克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目前,國外發展的新一代裝甲作戰平臺大多都在40噸級。為適應未來作戰的要求,主戰坦克還須具備持續作戰能力,因此,提高系統可靠性、可用性和維修性,降低燃料消耗,減少維修和補給需求,提高自主保障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也是主戰坦克發展的重要趨勢。

進一步提高打擊能力,增強多任務作戰能力未來,主戰坦克將具備更強大的武器系統,射程更遠,穿甲和破甲威力更強。

隨著新概念武器技術,包括電磁炮、激光武器和非致命武器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為未來主戰坦克武器系統提供了新的選擇。

通過採用新一代數字化火控系統和新一代光電偵察傳感器,未來主戰坦克可在晝夜和各種氣候條件下都能發現和識別更遠的目標,並具有目標優先排序、自動目標跟蹤能力,實現很高的命中概率。對於具有直射功能的主戰坦克,通過配備炮射精確制導彈藥,其射程可以達到5000米以上,通過無人車、無人機等偵察傳感器平臺及數字化火控網絡為炮射導彈提供製導,還將具備超視距、多目標的綜合打擊能力,射程可達8~16千米,甚至更遠。

解密未來武器:戰車縱橫,主戰坦克未來發展態勢詳解

未來,主戰坦克可能兼具近、遠程作戰手段,綜合有直瞄和間瞄武器系統,既能進行近戰,又能進行遠程精確打擊,既能硬殺傷,又能軟殺傷,既能打擊地面目標,又能有效地與敵方武裝直升機和其他低空飛行目標(包括無人飛機)作戰。

提高主戰坦克智能化水平,發展自主作戰能力和有人——無人協同作戰能力。

隨著先進傳感器、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化、智能化正成為軍事裝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同無人機一樣,無人地面車輛具有促進軍事能力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潛力,它們的使用將會減少傷亡並極大提高部隊的作戰效能。在不遠的將來,坦克將會像無人作戰飛機一樣進行作戰,由位於遠處安全場所內的坦克指揮員進行指揮。機器人主戰坦克由於防護將僅限於車輛的大腦和發動機,因此會變得更小、更輕,從而使用的燃油會更少,這種坦克將能夠以低廉的成本製造,因而就能夠大量部署。各種地面無人作戰平臺將廣泛出現在未來的戰場上,執行火力打擊、戰鬥支援、安全巡邏、火力支援以及偵察、監視和目標捕捉等任務,這些無人平臺(包括無人坦克)將與主戰坦克、步兵戰車等有人平臺通過戰場信息網絡密切協同,形成一個有機協同和智能整體併發揮重要作用。

堅持成系統、成體系發展,融入一體化裝備體系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信息化時代任何單型號的武器裝備都不能起主導作用,而更大程度上取決於體系對抗能力。加強體系建設,採用系統集成發展理念,成系統、成體系、一體化發展,構建以一體化信息系統為基礎,由多種有人和無人、地面和空中平臺共同組成的,分佈式、網絡化的諸兵種合成的綜合作戰系統正成為陸軍裝備發展的重要趨勢。

這種新型綜合作戰系統融偵察感知、指揮控制、機動突擊、火力打擊、全維防護、綜合保障等多種作戰要素於一體,具有信息共享、多維一體、整體聯動的突出特徵。而在這一綜合作戰系統中,坦克仍是其中的重要單元和重要的節點,為體系構建貢獻重要力量並將依靠體系發揮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