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際網路轉型:如何數據+移動+物聯三合一?

技術進步能夠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價值觀,商業和全球經濟格局也會隨之改變。《企業互聯網轉型》作者石章強認為,對於企業互聯網轉型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做到數據+移動+物聯三合一?

企業互聯網轉型:如何數據+移動+物聯三合一?

文/石章強(錦坤創始人、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家委員)

據錦坤統計,全球數據存儲每 5個月就會翻一番;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數量已經達到了 200億之多;而通過手機支付的交易額已經突破數十萬億美元。

新技術在許多領域內層出不窮,幾乎每一項新技術都被稱為某種突破性進展。技術進步能夠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價值觀,商業和全球經濟格局也會隨之改變。

  數據和分析已經成為競爭企業新型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了來自多個品牌接觸點和新的分析工具帶來的豐富大數據,企業越來越善於創建更為精細的消費者群體細分,併為其定製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高效有效鏈接。

與此同時,小型傳感器和傳動器正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擴張,可望將在未來10年裡實現爆炸性的增長。

不少敏銳型企業已開始使用這類技術進行復雜的運營活動,而不僅僅是用於監測,這樣系統可以根據傳感器報告的數據自動做出決策。

而且,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虛擬和現實世界之間的交融交換。很多企業將數字技術應用於現實世界的體驗上,創造出用戶互動的新領域。

  管理層需要審視其業務,找到融入式體驗或互動式接觸點可以刺激吸引“時常在線”用戶的領域。管理層還需要思考數字平臺在產品設計和營銷或收集客戶反饋方面的潛力。 

從小數據到大數據,你還有多遠?

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怎麼用大數據,而是內部的一些小數據整合出現問題,或者小數據都沒用好的情況下怎麼用大數據。

大數據應該是從小數據逐漸演變上去的,是一個正常的生態,而不是瞬間變化的。大數據這個概念跟自媒體的概念類似,需要企業自己去建設,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想著依靠別人。

正所謂自媒體是自己的媒體,企業自己也要參與進去。同樣大數據也不是別人的大數據,如果這樣的話,你有,競爭對手也有,你能得到的東西,競爭對手也能得到的情況下,就不能稱之為核心競爭力。大數據作為企業來說要變成自身的一個競爭力,企業必須得建立自己的企業級的數據。

做大數據,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企業,或者自己所在的行業的核心是什麼。我們現在經常發現,有很多企業在競爭的過程中,最終不是被現在的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很多不是你的競爭對手所打敗。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大家都認為亞馬遜是做電商的,但這是錯的,它現在最主要的收入來自於雲服務。也就是說企業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數據或價值,這個是最關鍵的。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大數據才有可能,才能做一些延伸。其次,要找到內部的一些外圍相關數據,去慢慢地成長它。有點像滾雪球,第一層是核心,第二層是外圍相關的數據。第三層是什麼?就是外部機構的一些結構化數據。第四層是社會化的,以及各種現在所謂的非結構化的數據。這幾層要一層一層地找到它,而且要找到與自己相關的有價值的東西。這樣你的大數據才能建立起來。

第一步,找到核心數據。核心數據現在對很多企業來說實際上就是CRM,自己的用戶系統,這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外圍數據。比如企業經常會在線上線下舉辦一些活動,在做活動的時候,消費者的信息只是簡單地提供在表單裡面,還是進入了CRM的系統裡?

第三步,常規渠道的數據。舉例來說一個銷售快銷品的企業,能不能夠得到沃爾瑪的數據,家樂福的數據?很多國外大數據的案例,說消費者買啤酒的時候也會購買剃鬚刀之類,或者一個母嬰產品的消費者她今天在買這個產品,預示著她後面必然會買另一個產品。這就有一個前期的挖掘。這些價值怎麼來的,這就需要企業去找常規渠道里面的數據,跟自己的CRM結合起來,才能為自己下一步做市場營銷、做推廣、產品創新等建立基礎。

第四步,外部的社會化的或者非結構化的數據,即現在所謂的社會化媒體數據。這方面信息的主要特徵是非結構化,而且非常龐大。這對企業來說最大的價值是什麼?當你的用戶在社會化媒體上發言的時候,你有沒有跟他建立聯繫?

這裡有個概念叫做DC(digital connection)。所謂的

互聯網實際就是一種DC,但是通常互聯網上的那種DC是在娛樂層面。用到商業裡面的話,就是企業必須得跟消費者建立這種DC關係,它的價值才能發揮出來。否則,你的數據以及很多的CRM數據都是死的。我們需要互動,需要DC,就是怎麼跟消費者建立關係。

有了這個數據庫去進行數據挖掘,或者在建立數據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從什麼方向去探索,也不是漫無目的的。首先應該跟著你的業務,業務現在有哪些問題,或者說這個行業裡面主要的競爭點在哪裡,這是很關鍵的。有了這個業務關係以後,再形成假設,也就是說未來的競爭點可能在哪裡,大到未來的戰略競爭,小到哪些方面。然後下一步要怎麼做,這些形成一個假設,其次做一些小樣本的測試。很多企業一看大數據就很恐怖,說我也買不起那些大數據,也僱不起那麼專業的團隊,怎麼辦?自己做一些小樣本的測試,甚至通過電子表格Excel都可以做數據挖掘。不一定非要那麼龐大、那麼貴的數據。然後再做大樣本的驗證,驗證出來的結果就可以應用到現實中去。

所有這些工作作為企業來說是需要內部去做的,最終才能開花結果。企業大數據起步,要從小數據開始。

移動互聯網,不是互聯網?

在網絡誕生以前,人類的時間分為以下幾段:睡覺、上班(上課)、坐車、吃飯、與朋友會面聊天、閱讀、看電視、逛街……

在互聯網誕生以後,移動互聯網誕生以前,人類的時間被分為幾段:睡覺、上班(上課)、坐公車(地鐵)、吃飯、上網……

在移動互聯網誕生以後,人類的時間被分為三段:睡覺、上班(上課)、用手機上網。

移動終端對比傳統的PC終端有很多新的特性,給了技術和產品很多想象的空間

1、新的設備:GPS、陀螺儀、近場通信、包括不久可以看到應用的室內導航等等。

這些讓移動終端可以採集更豐富的數據信息,進而產生完全不同於PC的新式互聯網服務,我們目前已經可以享受到了比如導航、簽到、O2O等新式服務, 未來可能會出現更革命性的應用服務。

2、新的應用場景(時間+地點):移動終端讓人們接觸互聯網的地點從室內到了無處不在, 會進一步擴大互聯網的應用範圍,同時增加人們使用互聯網的時間。

之前人們可能只能在公司、住宅等場所才能有接入互聯網的機會, 現在可能走在路上、商場裡、交通工具上都能接觸互聯網。 這些新的場景下,新場景下的服務模式成為了可能, 比如移動支付。

同時,由於新產生了大量互聯網碎片時間,也給了一些互聯網服務新的機會,同時也對舊模式產生了挑戰。

3、新的身份:移動設備不同於PC, 某一臺移動設備是和某個人強關聯的。 移動設備就代表了一個人,互聯網應用甚至可以主動給予用戶一些實時反饋,而不是等待用戶被動的請求,同樣可以產生新的應用模式。

這些都讓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可能會和傳統互聯網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說不是互聯網了。

物聯網,連接、聯接、鏈接?

這兩年移動互聯網手機成為人的一個電子器官的延伸這個特徵越來越明顯,攝像頭、感應器,人的器官延伸增強了,而且通過互聯網連在一起了,這是前所未有的。

不僅是人和人之間連接,未來看到人和設備、設備和設備之間,甚至人和服務之間都有可能產生連接,微信的公眾號是人和服務連接的一個嘗試。所以說PC互聯網、無線互聯網,甚至物聯網等等,都是不同階段、不同側面的一種看法,這也是我們未來談論一切變化的基礎。

如果PC互聯網解決的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人與地等連接問題,核心在於能夠“連”上,那麼移動互聯網則解決的是聯接,核心在於增強了聯繫的頻率和速度,而物聯網則更厲害,處在隨時隨地隨人隨事隨物的鏈接,核心在於像鏈條式的無縫對接和價值鏈接。

統計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時間來看,現在人除了睡覺,幾乎16個小時跟它在一塊,比PC端多出十倍以上的使用時間。這裡的空間無比巨大。從2016年7月份,PC的服務已經開始低於手機上服務的時候,不管是原有的QQ、門戶網站、微博、搜索引擎、包括360,這一年來已經十倍的增長了,這一年已經開始超越,甚至是70%多的流量是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但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收入,全行業看應該不超過10%-20%,它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晰,但時長多了十倍。

這就是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最大機會。

(本文原載於《企業互聯網轉型》,該書系傳統企業線上觸網和互聯網企業線下落地實操的十二章經,由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年清華大學和上海交大首發出版,京東首家直營銷售。作者石章強系錦坤創始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品牌專委會秘書長、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家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