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擁抱人工智慧 迎接光明未來

【熱點案例】

案例一:歌神演唱會變成“抓捕現場”

談到張學友,大家並不陌生,這是多少80後心目中的“歌神”。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說法——“風調雨順蕭敬騰,國泰民安張學友,橫批是:蕭張至極”。原來,在張學友演唱會上,已經是第7次有罪犯被抓到,包括被抓現行的和全國在逃人員。也因此,歌神被警方親切地稱為“罪犯剋星”。

案例二:“機器換人”,是好還是壞?

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識到自動化生產的好處,成為人機交易的推手。從浙把“機器換人”列為產業政策,到廣東的東莞和順德等地立馬跟進,為機器代替工人的工廠提供補貼,再到全國各地的機器人產業園更是遍地開花。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

熱點:擁抱人工智能 迎接光明未來

【公考角度分析】

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

一、 人工智能開啟美好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與用戶親切交流的蘋果Siri到智能化的谷歌搜索引擎再到為病人提供個性化癌症治療方案的IBM Watson,這些人工智能將逐步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招聘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冷靜”地分析求職者信息,改變招聘人員“下意識”的偏好選擇;在教育、醫療、養老、司法服務等領域也有著廣泛應用。這些都充分表明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人工智能也埋藏巨大的隱患。人工智能在如火如荼發展時,也讓很多人存有擔心疑慮。黑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非法竊取公民隱私、基於人工智能的個性化推薦控制公眾認知及判斷、機器人殺人事件已然發生、在人機大戰中人類被被“阿爾法狗”打敗,失業恐慌開始蔓延...這些問題若不引起重視,人類將如同“溫水裡的青蛙”,嚐到危機意識缺乏的苦果。政府必須有所作為,既要開展立法研究,明確人工智能應用的法律主體及相關責任,也要在開發設計階段將倫理道德規則嵌入人工智能系統,設立道德防線。

【熱點應用】

文章開頭——政策式:

人工智能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將人類從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將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為此,我國要加快人工智能建設的步伐,它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既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但是也有可能帶來一些社會問題,造成負面影響。

文章開頭——名言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的這句話強調了辯證的觀點,告訴我們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其實人工智能這一新鮮事物也是如此。從無人駕駛汽車到掃地機器人,從醫療小助手到電子政務辦公,人工智能蘊藏無數潛能。但人工智能也時常讓我們陷入困惑,產生新煩惱。只有妥善應對這些挑戰,才能讓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類,迎接光明未來。

文章開頭——案例式

從無人駕駛汽車到掃地機器人,從醫療小助手到電子政務辦公,人工智能蘊藏無數潛能。但人工智能也時常讓我們陷入困惑,產生新煩惱。《淮南子》有云:“天下之物莫兇於鴆毒,然而良醫囊而藏之,有所用也。”可見,用好人工智能這把雙刃劍,妥善應對新挑戰,才能讓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類,迎接光明未來。

文章結尾——名言式: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面對人工智能這一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既要發揮人工智能的積極作用,也要妥善應對各種痛點,在就業、安全、基礎研究等方面做好工作,就能讓我國在人工智能的非凡歷史機遇中找到正確方向,開拓出兼顧科技與人文的“中國智造”!

文章結尾——政策式: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非常艱鉅,必須加快人工智能深度應用。面對人工智能這一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既要發揮人工智能的積極作用,也要妥善應對各種痛點,在就業、安全、基礎研究等方面做好工作,就能形成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帶動國家競爭力整體躍升,實現在全球經濟中的“彎道超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