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皇帝判死刑,百姓爲他喊冤劊子手揮刀自刎 無奈只能自殺

劊子手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皆是殺人不眨眼,他們手上往往沾滿了鮮血。面對死囚,只會將他們當做刀下之鬼。然而在歷史上,卻有一位死囚,劊子手在行刑時,卻不忍殺害他。為了讓良心好受些,竟然直接拔刀自刎,也不願遵從皇命行刑。這位死囚是誰?

他被皇帝判死刑,百姓為他喊冤劊子手揮刀自刎 無奈只能自殺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有一個叫“包青天”的清官——包拯,他的一生可以說不斷的為民請命,造福人民成為了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追求。又有多少人知道在明朝,也有一位人物,被老百姓稱作為“於青天”。

能被稱為“青天”的人,自然是立志於為民請命的好官,也是深受百姓愛戴才會有這樣的稱號。可偏偏這位官員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卻惹怒了皇帝,最終被判為死刑,他就是明朝的兵部尚書于謙。

他被皇帝判死刑,百姓為他喊冤劊子手揮刀自刎 無奈只能自殺

有的人可能會有疑問,德雲社的于謙難道穿越回到明朝了?對於這一點,只能說此于謙非彼于謙。

于謙從小就十分聰明好學,自幼便立志要成為向包拯那樣為民請命的好官。在他當官之後,在明朝的一場浩劫中,他為了能夠穩住明朝的大好江山,擁護新皇登基。

他被皇帝判死刑,百姓為他喊冤劊子手揮刀自刎 無奈只能自殺

一開始,皇帝對他也是十分重視,給他升官送房子等等,但于謙本人卻拒絕了,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廉潔、剛正不阿,深受百姓的愛戴,被百姓封為“於青天”。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死神正悄悄的靠近他。

于謙到底做了什麼事,讓皇帝下令將他處死?

其實,于謙得罪的並非是他擁護的新皇朱祁鈺,而是在土木堡之變後被瓦刺俘虜的朱祁鎮。在朱祁鎮被俘虜之後,于謙為了穩定明朝政權的局勢,提出了“社稷為重,君為輕”的理論,擁護了朱祁鈺為皇帝。

他被皇帝判死刑,百姓為他喊冤劊子手揮刀自刎 無奈只能自殺

他的這一行為雖然有功於明朝和百姓,但卻深深得罪了被俘虜的皇帝朱祁鎮。在朱祁鎮回國後,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鎮又重新坐上了皇位。一旦涉及到皇位爭奪戰中,大家也都知道,不管你有多厲害、有多愛國,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于謙也不例外,被朱祁鎮判為死刑。當百姓得知于謙要被行刑時,無數的百姓紛紛趕到刑場上,為于謙喊冤。可於謙對朱祁鎮來說,犯了必殺之罪,喊冤也是沒有任何用的。

他被皇帝判死刑,百姓為他喊冤劊子手揮刀自刎 無奈只能自殺

在行刑的當天,劊子手得知自己要斬殺的是自己敬重愛戴的于謙時,手中的刀顯得十分的沉重,最終不忍下手而選擇拔刀自刎。于謙也深知自己必死無疑,也不難為別人,慷慨赴死,選擇了當場自殺。

一代民族英雄,於青天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留下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絕唱。值得一提的是,在於謙死後,朱祁鎮令人前去抄家,卻發現在他的家中沒找到一分錢,身居一品大員的他,卻家徒四壁,他的這一舉動更是讓百姓對他懷念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