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想要孩子有“乐观”的心,先从自身做起

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想要孩子有“乐观”的心,先从自身做起

你也可以展现优势

我三十二岁的时候,决定成为一名乐观主义者。那时我正怀孕,我想让孩子的童年和我自己的童年有所不同。我特别不希望让我的孩子受到曾经一直困扰着我到成年的忧郁症和焦虑的伤害。我知道研究显示,一个人的乐观和悲观程度,对忧郁症有很大的影响。

但我当然不能屈指一弹,就让自己变成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必须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对自己情绪的反应,改变自己在几乎每个日常处境中的行为——因为我的先天设定就是看见杯子未满的那一半,事情不好的那一面,总是更容易看见自己的弱点而不是自己的优势。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是瑕疵品,认为自己不够好。

马汀塞利格曼曾说,我们在童年时期从父母身上学会乐观或是悲观。所以我想,“嗯,如果你能学会悲观,那你也可以学习摆脱悲观。”那就是我计划要做的事。

我知道如果我有一项优势,那就是聪明。我是一个好学生,所以我把自己全副学习的优势,都投注在摆脱我旧有的、悲观的思考方式,学习一种新的、乐观的思考方式。

当哥哥刚满十三岁,我可以安心的说,我已经改变了我看待和解释生活中大小事情的方式。我把挫折看成是需要被改正的事物的回馈,而不是失败的判决。我把成功看成是能力、努力与好运的反映,而不是自己不配得到的侥幸。我不是永远都能做个乐观的人;有时候我更像是一个复原中,偶尔还是会退回消极心态的悲观主义者。但是多数时候,我对人生的设定都是朝向乐观的。

当我们这样做,孩子也会这样做

我的确改变了我人格中的这个面向,而我能确信的方法是,我在哥哥和妹妹身上所看到的高度乐观。

上个礼拜哥哥才在学校做完VIA品格优势问卷,你猜他最大的优势是哪些?

希望和乐观。

在VIA测试中,对希望和乐观的描述是:“对未来有着最好的期待,并且努力达成这个目标;相信我们可以实现美好的未来。”

我真的为哥哥感到高兴,他对自己的未来是乐观的。这不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的感受,但是我很努力发展自己的乐观,好让我的孩子可以轻易获得乐观。

当然,我的两个孩子能够从他们十分正向的父亲那里获得充沛的乐观,真是十分幸运,然而其中也有我的贡献。

我还是一个半成品,但我们不都是这样吗?而这不正是我们所在乎的吗?我们是绝妙的个体,有着绝妙的脑袋,让我们不管在任何年龄,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现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永不嫌晚。

当我们这样做,孩子也会这样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