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代言,P2P的“娱乐圈”营销骗局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今年进入6月份以来,股市跳水、私募跑路、P2P暴雷,席卷整个投资界,哀声遍野,在这一波当中,投资人所受的创伤可谓是六月飘雪,沙漠结霜,伤透了心,黯然神伤。

所谓鸡蛋不要放在同个篮子里,但这些篮子却在同辆卡车上,而这卡车翻车了!

明星代言,P2P的“娱乐圈”营销骗局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多少人血本无归,辛苦大半辈子挣的钱,却发现被人耍了一圈卷走了,可恨!从1万到300万可能需要几年,从300万归零只需一瞬间

投资有风险,这个大家都知道,而面对股市、基金等投资亏损,为何独独P2P被骂得最狠?最遭人恨?影响最广?波及最大?P2P冤枉不冤枉?它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笔者认为,这背后的最根本逻辑,在于信任2字,在谈到P2P娱乐营销之前,首先要清楚一下2个概念。

P2P的傻瓜式操作

P2P相比于股市、基金、资管、银行理财等投资产品来说,正如它自己所宣传的那样,投资者不需要具备太高深的金融专业知识、起投门槛很低、收益率可观、资金流动性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是这样,傻瓜式的投资吸引大批的投资者,只需要简单的一道数学计算题,你就能知道自己未来将收益多少!完全不需要去看什么K线,日线,一堆什么协议文书,所以这款产品,非常适合业余投资者,也赢得了信任,因为看起来操作就跟余额宝一样,收益还比它高!

明星代言,P2P的“娱乐圈”营销骗局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P2P的尴尬地位

在P2P热潮席卷全国的时候,神奇的是,居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严格监管,这不能不说神奇。要知道,P2P打的可是互联网金融的旗号,既然有“金融”二字,那受到重视监管似乎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就算是到了现在,轰轰烈烈喊了近1年的备案也并未落到实处,众多P2P就像没被认领的孩子一样,彷徨迷茫,在苦苦支撑。

这看起来,P2P似乎一直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那这性质似乎就变成了商品市场中的一件交易商品,既然是商品了,那么包装,是很正常了。

明星代言,P2P的“娱乐圈”营销骗局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P2P的花样娱乐营销法

既然操作简单广受喜爱,又类似于商品进行包装,那接下来的套路,自然而然的就是营销,吸引更多的人过来投资。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娱乐营销方式:

网络广告、明星代言、影视剧小剧场插播、某某类型赞助商、啥啥东东合作伙伴,可以想想,这是迄今为止,投资产品中唯一一种有如此众多花样的营销,跟其他商品并无二致。

你见过股票到处宣传、基金到处宣传、或者银行理财到处宣传的吗?没有对吧,独独P2P它就全用上了。

于是在铺天盖地的广告里,抱着金元宝的财神老爷爷用3D效果砸了你满头满脸的金币,衣着鲜妍的明星大咖举着手机向公众兜售一个个互金平台,向大众输出一个又一个P2P网贷App的大名。

大众也宛如习惯快消品一般习惯着这些互金平台的存在。甚至会因为对某些明星或是影视剧的好感而对平台产生强烈信任感,公众人物嘛!

明星代言,P2P的“娱乐圈”营销骗局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通过聘任代言人、邀请明星出席活动等形式与明星捆绑,利用明星效应收割粉丝经济的同时,不断拉高在民众心中的信誉值,提升平台认知度,将用户对明星的喜爱和信任转嫁到产品本身,进而在行业中占据声誉优势。根据业内传言,互金产品的代言人出价高达其余App产品的3倍以上。

在高昂的代言费诱惑下,许多明星或是未审核清楚代言品牌的性质被“诓”上了贼船,纷纷跳下水。而那些因为明星的公信力汹涌而来的投资者也便因此,血本无归。

​如果说互金平台的广告只是丰实了不少明星代言人的腰包,那具体到影视行业,便可谓是撑起了“中插行业”一片天的存在。

2016年,随着网剧《老九门》的大火,在其中进行了中插广告投放的爱钱进平台收获的大幅度声量曝光又让行业找到了和娱乐营销继续相亲相爱的法则。

根据AdMaster SEI广告效果评估数据显示,《老九门》仅仅播出了两期后“爱钱进”的品牌认知度便上升了220%,而品牌好感度也提升了3%。这样的声量数据在网贷领域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无数互金平台争相入局。

明星代言,P2P的“娱乐圈”营销骗局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尽管价格高昂,一条广告的费用便达到二三百万,可仍有不少互金平台争破了头想上车。毕竟和能够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投资相比,广告花费根本不值一提。

2017年热门网剧中插盘点

于是在2017年,各大热门剧集的创意中插中几乎都能看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身影。

明星代言,P2P的“娱乐圈”营销骗局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而视频平台也深谙“自保法则”,按照中插广告的特征,这种推广形式并不会一直存在于电视剧中。许多中插广告只会在电视剧播放结束后在网站平台上保留几个月,之后便会消失。这些“毁灭的证据”也是各大“媒人”安心作保的原因之一。

P2P娱乐营销背后的逻辑

上面说过,由于P2P的操作简便性与带了点商品属性,它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包装,比如明星代言、网剧插播、银行存管、上市公司等等,在这种包装下,投资者忘记了P2P本身的性质与内在,或者说,是直接忽视了,不管P2P平台是否合规,底层资产是否优质,他们只看一层外衣,并直接认为,肯花钱的平台,资金实力肯定雄厚,然后忘了还有另外一句话,没有用钱买不到的表皮包装。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真正的P2P只做借贷双方的信息对接,中间赚点服务费,能不能盈亏平衡还是多数平台考虑的重点,它哪来那么多资金这么投入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结语

P2P能迅速壮大并传播,有其优点与必然性,它弥补了传统金融中的门槛高,专业强,阻隔了大部分人的投资理财需求,所以,它的出现,受到了大众的追捧,这是市场,是趋势使然。

但由于定位不清晰等原因,导致这本来好好的一个行业,硬生生的被“聪明人”给玩脱了,连带着踏实埋头苦干的合规平台跟着遭殃,在这一波雷潮中,投资者的信任跌到了谷底。

因为好用,所以选择,因为信任,所以投资,在强包装下,投资者不像传统的股票与基金一样,抱着可能会亏损,亏损了也没办的心态,进入P2P,全身心的信任,结果就是全身心的痛恨。

这也就是为什么,股市中同样存在诈骗股票,私募中同样存在跑路现象却没像P2P一样这么遭人恨的原因,经过这一波,整个P2P行业似乎已在苟延残喘,忽亮忽灭的状态中艰难前行。

在投资产品屡屡暴雷的状态下,投资者钱无可去,似乎只能流向楼市了,中国人本就习惯于存钱,因为一直有一种未来不可欺的被迫害妄想症,所以但凡有点钱的,都会想着去投资,去增值,而非消费。

但如果没了P2P来弥补传统金融的空缺,中小企业融资,长尾人群的借贷需求何去何从?

似乎监管应该尽快给P2P一个正式的名分,给真正经营的平台一颗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