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總書記的經濟智囊」這樣解答!

国进民退?“总书记的经济智囊”这样解答!

国进民退?“总书记的经济智囊”这样解答!

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了人民日報和新華社記者的聯合採訪,並對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有關問題作了解答

(一)

記者:當前民營企業對落實基本經濟制度面臨一些焦慮,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劉鶴:首先,我想特別強調,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另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目前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誤解和偏差,比如說有些機構的業務人員認為,給國有企業提供貸款是安全的,但給民營企業貸款政治上有風險,寧可不作為,也不犯政治錯誤。這種認識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那些為了所謂“個人安全”、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對民營企業,要強調 “四個必須”:

一是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須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暫時困難,採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三是必須進一步深化研究在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須提高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自身能力,不斷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最近,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工商聯等要專門到各地瞭解基本經濟制度的落實情況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情況,希望大家給予支持。

国进民退?“总书记的经济智囊”这样解答!

(二)

記者:社會上對“國進民退”有一些議論,您對此怎麼看?

劉鶴:

社會上所謂“國進民退”的議論,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最近,一些前期通過高負債擴張較快的民企,由於偏離主業,在流動性上遇到困難,國有銀行或者國有企業進行幫助甚至重組,是幫助民營企業度過難關,恰恰體現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認為是好事,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民營企業經營狀況好了,國有資本可以退出。反過來,如果國有企業遇到困難,也可以通過民企積極參與提高效率。我們還鼓勵具備條件的、比較好的民營企業在產業重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同行業的一些有競爭潛力但目前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進行兼併重組。

必須看到,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在基礎產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兩者是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關係,未來中國經濟將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提高,走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我特別想說,在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三期疊加”階段,一些企業面臨一些困難,這恰是企業家大有作為的階段,有勇氣、有眼光、敢作為的企業家應先走一步,不負眾望。中國政府將創造平等環境,強化法治,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深化改革開放,我們沒有理由不對中國經濟發展廣闊前景充滿信心。

国进民退?“总书记的经济智囊”这样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