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兩個月,孩子總說適應不了學校,一直說不想上學

家長先別急,著急上火併不能讓孩子快樂去上學,家長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想去上學?

1.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一年級的孩子不願意去學校的重要原因,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離開父母,周圍環境改變的情況下會變得非常焦慮、坐立不安。因為孩子不知道家以外的人會怎麼對他,所以不願意去學校。分離焦慮特別嚴重的孩子,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嬰幼兒時期,在幼年期,他們沒有跟母親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對於有分離焦慮的孩子,父母要儘量給孩子安全感,如每天抱抱孩子、撫摸孩子、經常對孩子表達關心等。這對孩子有良性的暗示作用,堅持下來的話,很大程度上能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還有一些孩子並不缺乏安全感,反而長期被家長“過度保護”,這些孩子應對環境的能力很差,他們不想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所以不願意去學校。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最好儘快地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從小事開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一些事,承擔一些責任。

2. 太過恐懼

有一些孩子會因為恐懼而不願去學校。讓孩子恐懼學校的原因比較多。家長要具體分析一下:比如老師經常用分數評判學生,在全面同學面前公開孩子的分數,孩子的父母對分數要求又很高,就會讓孩子有強烈的焦慮情緒。這類孩子很害怕面對分數,尤其是越臨近考試就越恐懼,更加不願意去上學。嚴重的話,有些孩子會患有上學恐懼症,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才行。

3. 交友問題

有的孩子在學校裡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被同學排斥,待在學校十分不開心,自然就不願意去上學了。這類孩子的父母要讓孩子多跟外界接觸,帶孩子多去一些地方,接觸不同的人。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把孩子的小夥伴們請到家裡來玩,觀察孩子跟小朋友們的互動,看看孩子跟別人玩時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從而對症下藥,給孩子提供幫助。同學們關係融洽了,孩子也就願意去上學了。

4. 學習跟不上

孩子不肯去上學,還可能因為他的學習能力達不到學校的要求。比如,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內容,完不成家庭作業,或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嚴重落後等。可能被老師一批評,周圍同學一嘲笑,傷了自尊心,自然就不願意去上學了。

面對這類孩子,只靠父母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需要找專業的老師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策略。比如,對孩子進行一對一課外輔導等。等孩子基本能趕上學校的學習進度,他才可能願意去上學。

在孩子不願意去上學這個問題上,家長們一定要有個正確的態度和認識。孩子不願意去上學,一定是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家長們切忌責備,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問題更嚴重。家長們唯有耐心地幫助孩子、鼓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度過這個難關,更加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