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好友任勇当了作协主席喽!好友周志海当了秘书长喽!我也当了一名好读者喽!

所以也凑个热闹,文学一下,咱今天的琵琶老店客栈微平台只说大同文学事!

说文学,还正能聊出点事,毕竟当年也是文学青年!

说大同的文学事,我们还是省略了民国的那段吧!从红太阳升起的那一天说起!

一九四九年的十月创刊了《云中文化》,这是大同最早的一份文学人的刊物,最早为油印,一般每月两期,印数为600份左右。后改名为《演唱材料》,1963年改为《群众文化》,改油印为铅印,发行量增加到1000多份,1966年因经费困难而停刊。1978年复刊,印数为2500份到3000份。

1981年,《群众文艺》改名为《云中文化》。变报纸为16K书型,120个页码,约18万字。其内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主要有大同市文艺汇演作品,如戏曲、话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等。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在大同最值得一提的是《云冈》杂志,1958年创刊,大同市文联主办,其前身为《云冈文艺》,为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文学双月刊。16开本,64页,铅印,每期约93000字,发行量为5000本左右。创刊初期的名字叫《云岗文艺》。一直到1972年改为《大同文艺》,1978年至1979年,曾经叫过《云冈文艺》,1979年后,改为《云冈》杂志。1991年,此刊改为《大同文学》,不久以后,大同再不文学了,在市场利益的驱赶下,文学从此没落了。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云冈》杂志,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兼及散文、诗歌与评论。《云冈》曾是省内仅有的两个地市级文学刊物之一,居全国十多个地市级文学刊物之列。对培养、锻炼文学队伍做出突出贡献。省内外有成就的作家,如焦祖尧,九孩(已去世)、丰昌隆等在该刊均发表过全国有影响的作品。一些全国著名作家,如蒋子龙乍冯骥才、铁凝、任曾棋等也曾在《云冈)发表过云作品。1972年以后,一批青年文学新秀脱颖而月出,如张枚同、程琪(女)、秦岭、王祥夫、程家政发等,都成为有一定影响的作家。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大同文艺》曾经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只是我们还是考虑为大同的标志性的文物景点做了刊物名称,说明当时还是有识之士多一些。毕竟都是做文化的。为他们点赞!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云冈)发表过许多全国有影响的文艺作及品,并取得较大成就和荣誉。1985年获全国煤炭部文化宣传基金会颁发的“乌金奖”。郭书琪的小说《不该放弃的爱》(发表于《云冈》1982地年12期)获1985年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和全国煤炭部文化宣传基金会“乌金奖”。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在大同还有一支文学特别强硬的队伍,大同矿务局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国很厉害的一支晋军北路军。

在大同矿务局也有一份杂志叫《矿工文艺》,属于不定期的综合性文艺内部刊物。发行量为2000份。该刊以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作品为主,作者多为大同矿务局职工。该杂志刊登的小说《拉骆驼的女人》(张枚同 程琪)荣获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再往下说,就是雁同合并后,又一份杂志也归入了大同,那就是以前的雁北文联办的《北岳》杂志了。这本杂志也有正式刊号,现在的《小品文选刊》就是用的这个刊号,后来这个《北岳》停刊了,杂志社的公章存在了我的家中,当时曾送给过《小品文选刊》杂志社做个纪念,结果人家不要!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那个年代的文学活动也多,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经常有研讨会,座谈会,文艺青年也多,整个大同的文学状况频起高潮。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省里的文学座谈会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市里的创作笔会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县里的文学作品研讨会

琵琶老店,今天咱只聊文学事儿

那个年头,王祥夫还是个文艺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