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台湾省爆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雾社起义 2000多名同胞被杀害

1930年台湾省爆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雾社起义 2000多名同胞被杀害

雾社起义,指的是1930年10月27日,高山族分支赛德克族马赫坡社首领莫那·鲁道长子举行婚礼,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坏了赛德克族的风俗,点燃赛德克族民众长久积蓄在胸的怒火,然后起义并失败。

1930年台湾省爆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雾社起义 2000多名同胞被杀害

1930年台湾省爆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雾社起义 2000多名同胞被杀害

1930年10月27日,赛德克族马赫坡社首领莫那·鲁道长子举行婚礼,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坏了赛德克族的风俗,导致赛德克族民众长久积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发。在莫那·鲁道的领导下,雾社赛德克族民众于10月27日发动起义,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取枪械弹药。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名。日本殖民统治者得知雾社起义 消息后,立即从各地调来军队予以镇压。日军对赛德克族同胞施放毒气,起义人员死伤较多。赛德克族同胞撤至山林,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日军死伤半数。在这种形势下,日军改变对策,施展诱降手段,鼓动起义队伍的家属前去劝说。此招不灵,日军恼羞成怒,对不屈的山民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日军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起义失败。

雾社赛德克族同胞总人口不过2100人。在这次起义中900余人战死或自杀。1931年,殖民当局利用赛德克族内部的分裂,用借刀杀人方式,挑起赛德克族内部仇杀,制造了第二次雾社事件。

台湾同胞的武装抗日斗争虽然遭到日本统治当局的镇压,武装斗争一度平息下来。但是,沉寂了几年的台湾同胞又重整战旗,开始了与以往不同形式的民族抵抗运动。这场抵抗运动以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为主体,以唤起民族觉醒为目的,争取台湾的解放为己任。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大多出生在台湾,如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连横、赖和、杨逵等人。这场民族抵抗运动与前期的武装斗争构成了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