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700多家山寨“协和医院”,打假不能是“挠痒痒”

全国1700多家山寨“协和医院”,打假不能是“挠痒痒”

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协和医院吗?有记者通过第三方软件检索发现,答案是“1700多家”。不过,这千余家“协和”99%都是“李鬼”。

据协和医院宣传处常务副处长陈明雁透露,除了北京协和医院,以及少数几家与“协和”有历史渊源,其余的“协和”和“北京协和”没有半点关系,“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也没有任何挂靠、合作、协作关系”。闹了半天,那些自称“定州协和”“协和医院某某分院”“协和医疗集团”“北京协和医院连锁医院”等等,都是鱼目混珠的“山寨货”。

全国1700多家山寨“协和医院”,打假不能是“挠痒痒”

闻此消息,不少人心中一凉。说起来,这些年市面上各种“李鬼”“李逵”傻傻分不清楚的现象并不鲜见,康帅博、粤利粤、娃恰恰之类产品也曾肆虐乡里,但谁能想到这样的魔幻手法竟然堂而皇之出现在医疗领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记者检索发现,从今年9月19日至10月18日一个月间,“协和医院”检索结果就从1667家增长到1729家。

惊人数字背后,是巨大的安全隐忧。

前年,20岁出头的大学生魏则西因轻信网络搜索误入无良医疗机构最终病逝,引发舆论巨大震动,人们纷纷谴责网络搜索、无良广告害人不浅。而支撑起这些乱象的,恰恰是线下的“傍名牌”大行其道。

全国1700多家山寨“协和医院”,打假不能是“挠痒痒”

很多资质堪忧的黑心机构,傍个知名医院的招牌,模糊患者认知、骗取信任,从中牟取暴利。但凡稀里糊涂进去,不被耽误病情已是万幸,“挨宰”是肯定的。一位患者就控诉,本来术前说好不用麻醉,但术中大出血,不得不答应麻醉,最终手术费用高达13000元,而正常公立医院的价位是2000元左右。

“李鬼”害人,但为什么就打不死呢?

正主——北京协和医院颇有些无奈。因为按照目前国家相关工商管理条例,北京协和医院不能独享“协和”二字,只能以“北京协和医院”六个字为注册商标,类似定州协和这样的“XX协和”依然可以注册经营。其党办主任介绍,他们曾两次开发布会公布“北京协和”未在各地设置分院等情况,希望帮助患者鉴别“真假协和”。

全国1700多家山寨“协和医院”,打假不能是“挠痒痒”

这边除了提醒患者火眼金睛别无他法,那边却是一本万利动力十足。据报道,有的“协和医院”注册资本仅3万元,专业设备一概没有,他们就算通过编造疾病、术中加价、诱导医疗等违法获益,出点事一般也能花钱“私了”。倘若按《广告法》论处,顶格处置也只有50多万元,相对于巨额利润而言,这样的痛感大概相当于“挠痒痒”。

那么,是真的拿这些“李鬼”没办法么?其实,自2013年1月起施行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就规定,“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企业名称不得含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内容和文字。法律红线不是没有,关键需要执法力度。只有监管部门担起责来,动真格惩治,才能肃清“李鬼”“协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