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在ICU患者一旦發生心跳呼吸驟停,醫生們往往將精力和焦點放在病人的心肺復甦上,不間斷的心臟按壓,勢必會影響呼吸機的通氣,那麼醫生怎麼來協調心肺復甦和呼吸機的通氣呢?

說到心肺復甦,阿T自然腦補了一幅監護儀和呼吸機此起彼伏報警的高能畫面,很多小夥伴問到CPR期間什麼才是最佳通氣策略,今日阿T就來聊一聊心肺復甦期間,如何讓你的呼吸機不再尬舞。

呼吸機模式

由於CPR過程中胸外按壓容易造成氣道壓力的反覆急劇變化,使用常規設置的壓控模式必定不能保障有效通氣量,而過高的壓力勢必會增加氣壓傷的發生率。所以在臨床實際中推薦使用容控模式來保證有效通氣,持續的心臟按壓同樣不可避免的引起氣道壓力急劇升高,當超過預設高壓報警線時,呼吸機自動切換到呼氣釋放壓力。阿T提醒你,在選擇容控模式的同時,別忘了適當調高報警上限。

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呼吸機分鐘通氣量-潮氣量設置

在CPR過程中,停搏患者的心輸出量僅為正常時25-33%,經肺攝取的O2跟排出的CO2大大減少,這時較低的分鐘通氣量即可維持機體的有效通氣跟氧合。很多研究跟指南推薦成人CPR過程中VT為500~600mL(6~7mL/kg)就足夠了。

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呼吸頻率

美國心臟協會AHA2015年指南推薦CPR時通氣頻率為10次/min。雖然目前尚無臨床實驗證明10次的呼吸頻率可以改善生存率和預後,但設置過高的頻率,往往會帶來過度通氣。過度通氣會誘發的腦血管收縮,加重腦損傷。同時也會影響前負荷,導致心輸出量和灌注動脈灌注壓下降。所以,一般推薦較低的頻率維持CO2在40-45 mmHg之內。

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醫生在心肺復甦,呼吸機在幹嘛?

氧濃度

按壓的目的是保證有效的灌注,而充足的氧輸送是維持機體足夠氧合的必備因素。一些研究雖然表明CPR過程中吸入高氧度可能有害,但阿T認為,有效的灌注和充分氧合是首先需要關注的問題,美國心臟協會AHA2015年指南推薦CPR過程中應給與最大氧濃度(純氧)。

PEEP

有動物實驗表明,較低水平的PEEP和0對血氣交換和血流動力學影響相似。但PEEP會增加胸腔內壓,使迴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下降,血壓降低,也有可能間接增加顱內壓使腦灌注下降。所以阿T認為,PEEP設置為0是絕對有利的。

觸發

CPR過程中,按壓後胸廓的回彈在氣道內形成負壓,易造成誤觸發。為了避免誤觸發建議關閉觸發功能,或設置為最高限的壓力觸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