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道教的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

在道教中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呢?皈依三宝后就只能向一位师傅请教问题吗?想皈依但不知道如何拜师?读完本文,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正本清源:道教的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

自轩辕黄帝崆峒拜师学道以来,玄门拜师已有5000多年历史了。可谓历史悠久。拜师分两种,一种是拜师出家,一种就是拜学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先生,这是两回事。

正本清源:道教的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

出家时(或者刚入道门皈依时)拜的师父称为拜本师,也称恩师、师父,就是事师如父,这也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由来。道教认为,出家是第二次投胎,这时拜的师父,如同再生父亲,所以我们称为师父。一般情况下拜师的时候,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一个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然后师父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

正本清源:道教的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

但是,修道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知识需要了解,这就需要学习。一般出家三年后,经得住师父的考察,相当于考试合格,师父会邀请附近宫观的有德行的三、四个,或者七,八个道长,给弟子举行冠巾仪式,表明是真的出家人了。然后就鼓励弟子下山,参访名师,寻访大道。下山后寻访的名师,可以向其学习,这就是拜先生,就是人们说的拜师傅。


正本清源:道教的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

这个师傅,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中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的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正本清源:道教的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

拜师父如同睁眼投胎,一生只拜一位,先生(老师)可以拜多位。自己的师父(度师)即是自己的亲师父,一生只能是一位。如果日后看到哪位有名的高道后,又跑去拜人家当师父,则会被认为属于不孝,每逢参学参访,冠巾受戒(正一则为传度授箓)之前也是须要征求自己师父同意的。而作为师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师父,那就断不可再收此人为徒弟了,只能收为学生。

正本清源:道教的师父和师傅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都在问师父怎么找?皈依道教的师父必须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一般是当家道长,或高道大德,多数看与师父的缘分。现在社会上很多名师请大家眼睛放亮点,多数是骗财骗色或没什么水平的。自己积善行德,有机缘的自会相遇,为师的也要考虑个人的人品、德行才会收的,随便乱收的徒弟是学不到真东西的。

道家讲究正统传承法脉,千万不要学那些邪法,不是心志变得更加狂妄就是变得更加贪欲,最终没什么好下场。正统法脉需经师傅开坛上祈上界、上表入道疏文,有了这个才会得到师父及祖师爷的承认。 现在大多数的道观所谓高人其实都商业化了,有水平的很少。当然也有一部份高人隐藏其中,不过看个人机缘了。

道家中人要学到一定的层次,经他本人所属的道观或师父允许后,才能收弟子的,一般不可随意可以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