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中國(鄭州)產業轉移對接|金秋,看中原大地產業轉移結碩果

聚焦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金秋,看中原大地产业转移结硕果

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於2017年引進投產,為河南新增60萬臺汽車產量,未來將帶動形成上千億產值。王錚/攝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輝

引來一個富士康,帶動形成智能終端製造產業集群;引進一個香雪海,打造出聞名業界的“中原冷谷”;引進一個恆大傢俱產業園,培育出蘭考家居產業集群;上汽、格力、蒙牛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後,也帶來了集群效應。近年來,河南積極抓住產業轉移歷史機遇,大批承接轉移項目落地投產,帶動項目周邊地區配套產業蓬勃興起,探索出有效的產業轉移推進模式。

聚焦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金秋,看中原大地产业转移结硕果

洛陽市洛龍產業集聚區的阿特斯光伏電力(洛陽)有限公司3GW全產業鏈項目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加緊生產一批太陽能電池板。資料圖片

引進高端項目搶佔產業高地

談起河南承接產業轉移,富士康項目是個典型。因為富士康的到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打造出世界級智能終端製造產業集群。目前,該區已入駐智能終端製造企業約190家,2017年手機產量達2.9億部,全球每7部手機中就有1部“鄭州造”。

更重要的是,因為富士康的到來,一大批具備高科技含量的配套項目紛紛落戶河南。10月26日投產的鄭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40萬片200毫米硅單晶拋光片項目就是代表。項目投資方臺灣合晶集團是全球第六大硅片供貨商,也是全球前三大低阻重摻硅片供貨商,深耕硅片產業超過20年。

鄭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春霖說,硅單晶拋光片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礎材料,也是芯片製造的上游環節,技術含量高,市場供不應求。目前,我國芯片產業200毫米、300毫米硅襯底材料供需缺口極大,並長期依賴進口。“我們是看中了鄭州航空港區的電子產業集群效應決定落戶到鄭州的。各級政府部門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務,使項目很快投產。”陳春霖說,該項目2017年7月開工建設,2018年6月25日完成首根200毫米單晶硅棒的拉制,今年10月26日完成一期200毫米硅單晶生產線的全面竣工投產,僅歷時15個月。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20億元,將成為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單晶硅拋光片生產基地。

如今,我省承接產業轉移更多聚焦高端項目,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已有88家在河南投資,投資領域也正由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向現代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並重轉變。在鄭州,上汽乘用車、海爾空調等一批高技術項目建成投產;在洛陽,銀隆新能源產業園、格力中國洛陽自主創新智能製造產業基地等一批高端製造項目開工建設;在新鄉,先進製造業專業園區加快建設,氫能產業園、碳纖維產業園等一大批投資強度大、帶動效果佳的項目落地。

聚焦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金秋,看中原大地产业转移结硕果

位於夏邑縣的河南大洋紗線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粗紗車間生產縫紉線。該公司年產純滌綸縫紉線2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縫紉線生產企業。資料圖片

因地制宜承接培育產業集群

河南各地的資源稟賦不同,承接產業轉移的路徑也不同,傳統農區利用市場和勞動力資源優勢,板塊承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中小企業;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依託產業基礎和綜合配套優勢,集群引進高成長性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型地區發揮原材料基礎優勢,通過引進精深加工企業,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和轉型升級。

10月27日,在蘭考恆大傢俱產業園,TA-TA木門的生產車間裡熱火朝天,用戶定製的木門從這裡生產出來再發送到全國各地。“我們兩年前落戶蘭考,只用了一天就把營業執照辦好,3個月就投產,目前已經建成4條生產線,未來將建成14條生產線。”公司負責人對當地的投資環境讚不絕口。

蘭考縣依託自身優勢,明確產業定位,主動承接高檔傢俱與木製品產業落戶。在傢俱產業方面,恆大傢俱產業園開工建設後,入駐了曲美、全友、大自然、歐派等7家國內知名品牌企業,形成以恆大傢俱產業園為龍頭的品牌家居產業集群、以中部家居產業園為龍頭的中高端家居集群、以同樂居電商產業園為主體的家居配套和電商產業集群,使蘭考傢俱產業由小、散、亂的傳統板材加工向規模化、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轉型升級。

汝南縣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縣,資源匱乏,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本沒有太大優勢,但是當地將新能源電動車作為全縣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把各類資源和主要精力集中運用,實施精準招商、全程服務,2011年吸引立馬車業集團年產20萬輛電動車項目投產後,電動車產業在汝南迅速崛起,如今已具備了年產電動兩輪車、三輪車、四輪車及特種電動車200萬輛,零配件300萬套的生產能力,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單一整車生產到整車生產、零部件配套、研發創新、銷售服務等為一體的集群跨越式發展之路。

帶動本地就業加速推動城鎮化

位於永城市的河南茉織華製衣公司是從浙江引進落戶的,專為國際名牌運動服飾做代加工,他們很注重人才的培養,每年要評選星級員工、明星員工,重獎技術革新,這吸引了當地近2000人到公司就業,每人月收入兩三千元。

隨著我省承接的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本地人留下來就業。商丘市人社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市2010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0萬人,省外就業150萬人,省內就業50萬人,其中市內就業30萬人;2017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增至220萬人,省外就業108萬人,省內就業112萬人,其中市內就業增至80萬人。

親情招商、引鳳還巢也成為有效的承接模式。鹿邑人在全國化妝刷生產領域有重要地位,得知這些企業面臨產業升級時,鹿邑縣搶抓機遇,規劃出一個佔地2000畝的尾毛制刷創業園區,原本在深圳發展的明新集團帶頭把生產線全部回遷鹿邑。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一大批在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化妝刷企業先後落戶鹿邑,僅1年半時間,鹿邑縣尾毛創業園的化妝刷企業就達到83家,帶動當地數千人就業。

汝州的機繡產業也經歷了類似的迴歸過程。20年來,不少汝州商戶南下浙江紹興柯橋從事汝繡生產,享譽全國。汝州市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以汝繡產業為重點大力實施能人迴歸工程。為支持汝繡企業發展,政府出資加快項目建設,開闢綠色通道,實行一條龍、一站式服務,併為企業發展提供免費招工培訓、金融、信貸、物流等支持,鼓勵企業在汝州落地生根,做大做強。目前,已有浙江紹興返鄉的100餘家汝繡企業、1000餘條生產線入駐產業園區投產運營,就業人員超過1萬人,一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省工信委負責人說,全省各地通過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增加了就業崗位和城鎮人口,通過優化居住、交通、教育、醫療條件,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形成了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的良性循環,有力推動了河南城鎮化進程。

產業轉移品牌是如何煉成的

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於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先後成功舉辦五屆,今年辦至第六屆,該活動已逐步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區域產業對接品牌和產業轉移合作示範平臺,成為河南對外開放的又一張“金字招牌”。河南省作為主要承辦單位,是最有力的推進方,也是最大的受益方,通過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產業轉移工作經驗。

省工信委負責人說,這首先得益於河南堅持打造開放的區域合作對接平臺。一方搭臺、多方聯動,該活動舉辦以來,突出以河南為主,將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和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陝西等中西部9省(區)政府列為固定主辦單位,工信部部屬7所重點理工院校、國家17個工業重點行業協會列為固定支持單位,每屆活動視側重點不同,分別邀請相關部委、高校院所、行業組織、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園區企業等共同參與,推動各方持續深化部省(區)合作、區域合作、行業合作、產學研合作,促進產業、資本、技術、人才、資源等要素合理流動,有效激發了資源整合和聚變效應。

在推進產業轉移活動中,中西部地區特別是河南立足比較優勢,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徑和模式,在招商上,突出精準化承接、專業化運作、多元化引進、定向化合作、立體化服務,有效提高了承接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投達產率。

堅持龍頭帶動、集群引進的總體思路。通過引入龍頭型企業和基地型項目,催生“雁陣”效應,帶動配套產業抱團跟進,推動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全省規劃建設了180個產業集聚區、175個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街),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載體。

堅持專項攻堅、分類突破的推進方式。以智能手機等8個高成長性產業為突破口,一業一策,逐項攻堅。在此基礎上對製造業14個重點行業分類施策,高成長性製造業抓集群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抓龍頭培育、傳統支柱產業抓戰略合作,瞄準價值鏈高端和終端環節強化選擇性承接,有效推動了全省製造業向中高端躍升。

堅持開放合作、發展共贏的運作模式。全面深化省部合作、與央企合作、與國家級行業協會合作、與大學大院大所合作,深入推進豫滬、京津豫、豫粵、豫閩等區域合作,將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打造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區域產業對接品牌”,僅央企平均每年向河南投資1000億元以上。

堅持統籌聯動、立體招商的工作機制。統籌調動政府、企業、協會、高校、科研機構等各種資源,實施省市縣聯動、部門聯動、地區聯動、政產學研協聯動,各條戰線、各個層級整合資源、深度參與,形成了黨委政府重視、共同參與和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整體合力。

堅持因地制宜、錯位承接的工作格局。周口、商丘等傳統農區利用市場和勞動力資源優勢,板塊承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中小型企業,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鄭州、洛陽等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依託產業基礎和綜合配套優勢,大力引進高成長性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濮陽、焦作等資源型地區發揮原材料基礎優勢,積極引進精深加工企業,實現產業整合和資源就地轉化,有力推動了城市轉型發展。

河南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打算

當前,國際產業轉移向高端化、鏈條化、合作式發展。國內產業轉移呈現競爭合作態勢,沿海發達地區結構調整加速了產業、資本、技術、人才溢出,深化區域聯動和分工協作成為產業轉移主流。

省工信委負責人說,基於以上新的變化,在謀劃本屆活動時緊扣改革開放主旋律,把握產業變革新形勢,始終堅持“新”處著眼、“實”處聚力:在目標上,改變以往“以數字論英雄、以簽約爭高下”的做法,既注重增量擴張,更注重質量提升,著眼於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著力引進新產業、集聚新動能;在內容上,大力發展新制造模式,推動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主題上,聚焦智能製造、高端製造、綠色製造、軍民融合等重點領域開展務實對接;同時還更加註重對接實效,將區域性專題對接活動場次從以往15項左右壓縮至7項,體現專而精,把工作重心下沉,積極支持省內市、縣根據需要舉辦各類專場活動。

未來,河南承接產業轉移將拉高座標“提層次”,從拼優惠政策向改善產業生態轉變,從區域競爭向合作共贏轉變,從追求短期利益向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我省目前正在調整完善全省承接產業轉移規劃,使之與“三區一群”建設、“三大平臺”建設、“三大改造”等戰略規劃銜接更加緊密。

同時,瞄準有效供給“擴增量”。圍繞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力實施“5大主導產業集群承接專項攻堅行動”,針對裝備製造、食品製造、新型材料製造、電子製造、汽車製造,每個產業制定一個專項承接方案、建立一個專門推進班子、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分項分業攻堅,提升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鞏固合作機制“蓄後勁”,進一步拓展豫滬、豫粵、豫京、豫閩合作領域,完善對接平臺,建立區域間利益共享的定向承接機制,推進合作共建產業園;深化產學研定向合作,跟蹤落實我省與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引入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提高創新能力;深化國際產能與裝備合作,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推動我省企業與國際製造業在技術、品牌、人才、營銷平臺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與共享,謀劃建設一批中外合作產業園。

另外,健全支撐體系,促進產業政策與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財稅政策、信貸政策協同發力。更加註重發揮比較優勢,培育良好產業生態,提高配套能力,確保產業招得來、落得下,投產見效、發展壯大。

聚焦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金秋,看中原大地产业转移结硕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