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3個“世界卒中日”。卒中,也就是俗稱的中風、腦梗,因具有高發病率、高複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卒中成為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被稱為國人健康“第一殺手”。有數據顯示,我國有腦卒中患者1300萬,每年死亡150萬,此病帶給患者的年經濟負擔達400多億元。
在日前最新發布的《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顯示,40歲及以上人群的腦卒中標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由此推算,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腦卒中現患人數達1242萬。這種病可不再是所謂的“老年病”,年輕化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如何避免中風發生?日前,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朱越峰。
朱越峰介紹,卒中主要原因是斑塊堆積在頸動脈造成閉塞。斑塊就像“定時炸彈”,一旦脫落就容易造成中風,輕則偏癱失語,重則致命。
作為國內進行頸動脈內剝脫術病例最多的醫生之一,朱越鋒說,頸動脈疾病發病的重要原因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當脂肪沉積物形成斑塊累積於頸動脈血管內時,會造成頸動脈狹窄,吸菸對頸動脈內膜的損傷非常明確,會加重動脈硬化的進程。
斑塊導致頸動脈閉塞是一種極易被忽略的疾病,早期不會引起症狀,患者無任何痛苦,這就導致許多患者檢查發現頸部斑塊後卻疏於治療,而這一忽略常常導致“定時炸彈”的引爆——腦卒中發生。
斑塊堵塞頸動脈形成的“定時炸彈”如何拆除?美國、德國等歐美國家已普遍施行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CEA),美國每年有10萬到20萬患者施行這一手術。
比之國外,我國更趨向於安裝支架。據國家腦防委統計,我國2016年施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患者僅3256例,2017年為3768例。大部分患者採用在頸動脈內植入支架。
朱越鋒說,CEA不僅花費少,而且遠期效果比放支架好得多。為何國內患者舍好求次,不喜手術而愛支架?原因一是醫生怕擔風險,在目前緊張的醫患關係高壓下,醫生不敢冒險,而放支架則風險較少。
朱越鋒表示,他更傾向於手術,這不光是因為這一手術已非常成熟,手術效果比支架要好得多,而且手術費用比放支架更便宜,手術一般在3萬~4萬元,而支架卻需要6萬~8萬元。
除了能做手術的醫生少之外,國內手術少的另一個原因是利益驅動,即放支架對醫生有好處。
據調查,我國的腦血管病呈上升趨勢。我國對腦卒中也越來越重視,國家還成立了專門的腦防委辦公室。但施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病例仍不多。
面對這一現實,朱越鋒呼籲:我國應積極開展頸動脈狹窄知識的科普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早期篩查,及早預防,以避免卒中的發生;患者應高度重視頸動脈斑塊這一疾病,只有及時拆除“定時炸彈”,才能守護家庭的健康幸福;要抓緊培訓更多能進行手術的醫生,同時讓醫生進一步明確,國內外的指南均推薦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作為經典的首選方案;醫生不要畏懼手術,只要技術過關,手術既安全又省錢;鑑於這一手術風險高,請社會和患者給予醫生更多的理解和寬容,使更多患者接受這個手術,使更多醫生能參與這一手術。
(本報記者 俞海萍)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閱讀更多 科普百分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