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養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妹妹向我抱怨,說她兒子老是玩手機,不想看書,寫作業也不積極。

我反問她:“大寶看書的時候,你有沒有翻下書?不讓大寶玩手機的時候,你手裡是不是抱著手機打遊戲呢?”

她啞火了,事實的確如此。不讓兒子玩手機,她自己卻時刻不離手機;讓兒子多讀書,她自己卻很久沒有看多一本書了。

孩子是父母的的影子,父母做什麼,孩子就跟著做什麼。


01、父母的教養,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今天,有一條新聞讓人在心疼孩子的同時,也指責孩子的家長。

一輛無牌轎車跟槓逃費,還硬闖收費站;無視工作人員堆放的防撞沙桶,直接衝了過去。直到工作人員不得已用石子咋車後,開出去五十多米才停下來。

司機停車的原因也不是幡然悔過,而是因為車上的孩子被砸碎的玻璃砸傷了。

孩子的受傷,雖然有工作人員的失誤,但根本還是司機自己的原因。

這位父親根本沒有想過逃費失敗的後果,衝撞防撞沙桶的時候,他沒有考慮過站在沙桶前工作人員的安全,也沒有想過車上一家老小的人身安全。

女兒被砸傷後,他和妻子下車撕打工作人員,還屢出惡言;而留在車上的長輩則一直說:“快給拍下來!”

這一家人把孩子的受傷,全怪罪在了收費站工作人員的身上,卻從未想過,這一切是他們自己無素質、違法的行為造成的。

這位父親在駕車逃費之前,可能還和車裡的人商量“逃費策略”;假如這次逃費成功了,他可能還會向女兒炫耀自己的聰明機智,嘲笑收費站工作人員的蠢笨。

這種貪小便宜的行為,他可能認為是一種“壯舉”,還可能沾沾自喜地把這種“人生智慧”傳達給自己的孩子。

父母自己都沒有遵守規則的意識,而他的孩子長大後,又有多大可能性成為遵守規則的人呢?

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記不住事情。殊不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從而在成長過程中下意識地去模仿。從父母的教養中,多半能看出孩子的未來。


02、父母的教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有的父母,教養孩子,是給他們富足的物質生活,體面的衣著,多樣的玩具。送他們參加各種培訓班、補習班,教他們琴棋書畫,為他們延請名師,教他們禮儀舉止。

卻常常忘了,父母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導師。父母無意地言行舉止才是孩子模仿的源泉。

有一次,我坐火車,對面位子上是一家三口,父親帥氣,母親打扮的也很時尚,兒子看上去只有兩歲多。

他們一家三口很安靜:爸爸在看書,媽媽陪著兒子在看動畫片。雖然IPAD開著公放,但兒子不吵鬧,這讓我還能接受。要知道熊孩子絕對是火車的一大殺器。然而,一切印象在下車的時候轉變了。

火車到站後,一家三口走在我的前面,我看著這對父母合力把兒子的尿不溼換了下來。雖然我不理解為什麼不在車上的衛生間完成。

雖然算是公眾場合,但這也沒什麼,小孩子不能控制自己。但接下來的一幕,讓我目瞪口呆:那位媽媽把換下的尿不溼直接扔到了旁邊的鐵軌裡!

前方不遠就有垃圾桶,不過是多走幾步路的距離,退一步說仍在站臺上也是好的啊,扔進鐵軌不是加大了工作人員的清理難度嗎?

那對父母只想到了自己的便利——不想拿著一片臭烘烘的尿不溼多走幾步路;卻忘了他們的一個小行為給工人帶來了多少麻煩。雖然很多人認為小件垃圾會被火車的氣流沖走,但是沖走後的垃圾還是要有人清理的啊。

那一刻,不管他們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亂扔垃圾,在扔尿不溼進鐵軌的那一刻,讓我明白了《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曾寫過的一段話: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可救藥的,也是不會受到教育的。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03、父母的教養,是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父母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善良的孩子:對自己善良,對他人善良。但是,不要忘記了,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常常不尊重,又怎麼奢望孩子善良呢?

網上看過一個視頻,有一位建築工人,在下班後去便利店買東西。收銀員看到他光著腳很奇怪的問他,為什麼不穿鞋。

工人靦腆地笑笑沒有說話,後來他走出便利店,收銀員才發現,鞋子就在門口的臺階上。原來,這位工人剛從附近的工地下工,鞋子上都還是泥沙。

為了不給便利店的人帶來麻煩,建築工人自己寧願不穿鞋走進去。不給他人帶來麻煩,為他人著想的行為,也會被他的孩子記住。

有教養的父母,懂得換位思考,不僅自己為他人著想,也能教養自己的孩子不給他人添麻煩。

公共場所的熊孩子,絕對令人討厭。其實,這是很多父母沒有為他人著想的念頭。對這些父母而言,孩子只要不打擾自己,給自己添麻煩就好了,至於給別人帶來的麻煩則無關緊要。

有幾個閨蜜帶著各自的孩子在餐廳聚餐,他們放任孩子在餐廳裡嬉笑打鬧,打擾到了其他的食客。但是,無論旁邊的人怎麼提醒,她們都無所謂“小孩子嘛,吵鬧一點是應該的,你們是大人,就體諒一下吧。”

直到服務員過來跟她們說:“我們端著熱菜熱飯走來走去,如果碰到你們小孩子,燙傷了就不好了。”這些媽媽們意識到孩子肆無忌憚地跑跳,會帶來傷害,才開始阻止孩子的嬉鬧。

他們只想讓別人的善良成就他們的便利,卻從未考慮過他人的感受。直到自己的孩子可能受傷,才想起來管教孩子。父母自己都不曾善良,孩子又怎麼會有為他人著想地意識呢?


04、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常用“複製+黏貼”來形容一對父子或者母女的長相,然而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似的何止外貌,還有思想、性格、為人處世的態度。

正如《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一書中所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你做什麼,孩子看在眼裡;你不做什麼,孩子也記在心裡;你說什麼,孩子都可能鸚鵡學舌;你怎麼對待朋友、長輩,孩子就怎麼對待他的長輩、朋友。

看過一個視頻,一位媽媽領著三歲左右的女兒過馬路。可能是趕時間,媽媽拉著女兒的手闖紅燈;但她的女兒卻返拉著她,小聲的說“紅燈、紅燈”。

我想那時候,那位母親,心裡一定有著羞愧。她平時教給女兒的肯定是“紅燈停、綠燈行”。但到了她自己卻無視規則。她一定忘了

道理不是說給孩子聽的,而是做給孩子看的。

平時向孩子灌輸再多的大道理,不如父母做的一件小事影響大。

想讓孩子成為善良的人,你就不能帶著惡意做事;想讓孩子言語得體,你就不能髒話成篇;想讓孩子衣著得體,你就不能邋里邋遢;

想讓孩子戒掉手機,你就不能抱著手機刷抖音;想讓孩子多看書,你也要拿起書本學習;想讓孩子長大後孝順你,全看你現在怎麼對待長輩;想讓孩子有肝膽相照的朋友,也要看你如何對待你的朋友。

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你的孩子也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你的眼界與格局往往也影響著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05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想讓白紙成為名畫還是廢紙,全看父母如何作為。你想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梁曉聲說過,真正的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父母的教養,就是孩子的未來,讓孩子有教養之前,父母先要學會成為有教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