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失速」是因爲全球汽車業大環境,還是我們的消費疲態

汽車或許是我們目前除了房地產外,第二大產業或者說是第二大消費項目。今年以來,國內頻頻吹起的汽車業寒風,到底是因為全球汽車業趨寒的大環境下,我們無法獨善其身,還是因為我們的消費出現了疲態呢?

汽車消費“失速”是因為全球汽車業大環境,還是我們的消費疲態

先來看看我們國內的情況,往大了看,根據數據顯示,9月份國內的汽車產量約242萬輛,同比跌幅10.6%,為連續三個月下滑;9月份國內汽車銷售總額是3388億元人,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7.1%,為連續五個月的負增長;9月份國內汽車銷量239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1.6%,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的衰退。其中乘用車銷售206萬輛,年減12%。雖然今年前三季我們的汽車銷售同比仍有近1.5%的增長,但是第三季開始出現的下滑,再加上2017年高達2970萬輛的基期,我們極有可能將出現,自1990年以來的第一次負成長。

往小了看,很多汽車經銷商的存貨和存貨週轉天數,都出現了惡化的跡象。(汽車經銷商存貨的價值變大,意味著積壓在經銷商手中,等待銷售的車輛,正在變得越來越多,而存貨週轉天數的變大,則預示著銷售壓力正變得越來越大。)根據一些上市經銷的財報,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比如永達汽車,其存貨為71.42億元,同比增長了18.62%,而在存貨週轉天數這一數據上,也從2016年的38.55天,2017年41.1天,增加到了今年的53.1天,這幾乎是永達汽車上市以來的新高。另一家上市經銷商,廣匯汽車的存貨為213.63億元,同比增長18.34%,而存貨週轉天數則是49.55天,較上年同期增長1.52天,幾乎大部分汽車經銷商的存貨和存貨週轉天數,都出現了類似不好的跡象。而之前中國汽車協會公佈的庫存預警指數為52.2%,同比上升5.1%,已經連續八個月維持在警戒線之上。

不佳的情況,也反應在一些上市車企的股價中,比如東風汽車,近一年來,股價幾乎是慘跌了49%;金盃汽車的跌幅則是56%;一汽夏利跌去了近50%;一汽轎車也跌了差不多60%;而國內最大的上市車企,上汽集團雖然是這一波中最抗跌的,但也差不多跌了將近27%。雖然,之前已經有聲音出現,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將1.6升及以下乘用車的購置稅減半,以刺激銷量,而富國銀行更是在最新的預測中,預告如果這次購置稅減半得以實現,將會提振約200-250萬輛的銷售數據。可是對於這個預測分析,我個人卻持保留意見。

汽車消費“失速”是因為全球汽車業大環境,還是我們的消費疲態

再來看看國際上。這次寒潮中,一個個國際大廠似乎都拉起了警報,全球汽車產業這一輪的景氣,似乎到了反轉的階段。全球各大車廠今年以來,頻頻下調自己的營收預期,股價也是不斷出現慘跌。美國股市上,福特汽車的股價,從14美元左右一路跌到8美元左右;通用汽車的股價,則從47美元左右跌到了31美元左右。日本股市上,豐田汽車股價從7800日圓跌到6450日圓。德國股市上,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股價跌了差不多30%;寶馬跌了約27%。韓國股市上,現代汽車的股價從約17萬韓元跌到約10萬韓元;起亞汽車的股價則直接由3.5萬韓元崩跌到2.6萬韓元;香港股市上,合併了沃爾沃的吉列汽車股價跌了57%;長城汽車股價跌了67%;比亞迪跌了近50%,其他如華晨汽車、三菱、日產、本田、馬自達、雙龍、克萊斯勒等車廠股價,幾乎無一倖免。

汽車消費“失速”是因為全球汽車業大環境,還是我們的消費疲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目前汽車消費的“失速”,到底是因為全球汽車業大環境的影響,還是因為我們的消費疲態呢?在我看來,國際大環境有影響,這固然不假,但是國內消費的疲態,則更需要警惕。雖然現在沒有明顯的數據支持這樣的論斷,但是有些跡象,似乎已經在顯現。舉例來說,從最近公佈的分眾傳媒的財報中,我們發現了它的應收賬款週期,來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值將近3個月,作為一家客戶幾乎都是消費品生產企業的媒體平臺類企業,應收賬款週期的變長,可能是因為分眾自己內部管理的問題,但也有可能,是一種凸顯其客戶自身運營困難的現象。消費產品銷售不佳,資金壓力日甚,那消費類企業拖欠廣告費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其次汽車消費作為一個在國外常常被用來考量,中產階級消費情況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是不是也可能隱藏著,目前汽車消費主力人群的消費疲態呢?我們都知道之前幾年的槓桿轉移,使得很多人都揹負了居高不下的槓桿率和負債,作為我們最大資產佔比的房地產,高房價對於消費造成的擠壓作用,似乎正在開始出現。雖然適度的負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費與宏觀經濟的增長,但過高的負債顯然更會對居民消費空間造成擠壓。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成長,國內汽車業的成長一直都可用“生猛”兩個字來形容,但如此高速的成長不可能一直持續,就像之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的,從目前形勢來看,汽車業產銷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低增長可能是未來的常態。不管是因為存量變大後的增量放緩,還是其他因素,國內的汽車業今年步入秋冬,很可能將會是現實,但是面對貿易摩擦,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浮現,由汽車消費所影射出的,可能將發生的消費力減退,則是最需要引起有關部門注意的。

我的論述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我希望可以讓你對於事情有多一個方面的瞭解,希望藉此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瞭解事情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