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题涉及加密货币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题涉及加密货币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列出“加密资产相关淋雨风险及防范”专题。专题从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发展概况,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存在问题及挑战,加密资产先关领域的监管动向,政策与建议四个方面对国内加密资产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

报告认为,目前加密资产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是行业无序发展,投机色彩浓厚。加密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加之前期监管的缺失,导致加密资产市场秩序混乱,并加重了区块链行业的投机色彩。加密资产相关的投机炒作盛行,价格暴涨暴跌,风险快速聚集,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和社会秩序。混乱的市场秩序带来逆向选择问题,扭曲了激励机制,使创业企业热衷于快速融资而无心创新,真正致力于创新的区块链初创企业在行业泡沫下难以得到资本市场的合理支持,阻碍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此外,行业内的技术应用较少专注于实体经济领域,没有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激发了资金脱实向虚。

二 是投资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在发行方面,ICO融资主体鱼龙混杂,各类ICO项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信息披露普遍缺失,部分项目没有实体项目支撑、白皮书造假,“山寨币”“空气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发起人卷款跑路等事件,融资运作涉嫌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投资者面临欺诈发行、标的资产不实、发行方经营失败等多重风险。在交易方面,加密资产交易场所面向公众采用电子撮合、集中竞价模式组织投机交易,价格波动远高于传统金融产品,且不存在涨跌幅和交易时间限制,市场风险高企。部分加密资产集中度高、流动性不足,存在炒作、庄家控盘等问题。

三 是易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部分机构和个人假借加密资产概念,以“区块链创新”为噱头,直接从事非法集资、非法证券、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迷惑民众跟风参与。此外,加密资产及其交易的匿名性造成大量资金和加密资产的来源和投向不明,为洗钱、非法交易、恐怖融资及逃避资本管制和国际制裁提供了便利,损害了相关执法行动的有效性,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2017年5月,勒索病毒“WannaCry”造成至少150多个国家的20多万台设备受到影响,该病毒要求用户使用比特币支付赎金,以规避追查。

同时报告还认为,要加强监管比特币交易风险,应该对对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展开检查,清理整顿代币发行融资以及交易平台。

专题还提到了国际加密资产监管情况。提到韩国、印度尼西亚等禁止了部分加密资产业务;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探索构建加密资产监管框架;俄罗斯、瑞士、马来西亚等对加密资产相关业务予以密切关注与风险警示。

面对这些问题,央行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整治:

首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其次,加强国内监管协调,发挥部门合力,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功能监管要求;再次,持续做好投资者保护与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明确揭示风险,强调风险自担;最后,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监管挑战。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题涉及加密货币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题涉及加密货币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题涉及加密货币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题涉及加密货币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题涉及加密货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