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現在汽車新興品牌越來越多,設計理念不盡相同,換擋方式可能也存在著差異,遇到不熟悉的車型,真有可能不會掛擋,今天就來給你漲漲姿勢!

開手動擋的人都深有體會,堵車時左腳踩離合踩得那叫一個酸爽!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自動擋車。畢竟很多人開車是為了方便,不是追求駕駛樂趣。手動擋的換擋方式千篇一律,但自動擋就不一定了。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再說換擋方式設計之前,知道為什麼換擋順序是按照P-R-N-D-L來設計嗎?

首先,這些擋位裡面使用得最多的就是P擋和D擋,按照PRNDL(L擋有時也用S或數字表示)的設計,推到頭是駐車,拉到底是前進,就算不看擋位順序也能快速切換擋位,不容易發生失誤。將R擋放在P擋和N擋之間也是最合理的設計,停車的時候想掛進R擋,如果掛錯也只會掛進旁邊的兩個停車擋。

其次,R擋的使用頻次相對於其它擋位而言會比較低,若將R擋設置在擋位的最前或最後,非常容易在盲操時將擋位推拉到R擋,這樣不僅會損傷變速箱,也容易在起步和入庫時因掛錯擋剮蹭到其他車輛。

擋位順序確定了,換擋方式卻沒有固定死。各大汽車品牌的設計師針對換擋方式的使用便捷性有了不同的見解,所以有了現在各式各樣的換擋設計,甚至還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1、直排式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這是最常見的換擋形式,也是公認的最舒適的換擋方式,擋杆設置在前排座椅中間,換擋時推拉擋杆即可,動作流暢,並且目前大部分汽車所採用的都是直排式擋位。

不足:匆忙時容易換錯擋,不適合盲操。

2、階梯式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階梯式檔位又被稱為蛇形檔位,在日系車上較為常見。每一個擋位都是在一個獨立的階梯面上,不容易掛錯擋位,只需踩住剎車使車輛保持在靜止狀態下就可以自由切換D擋、R擋、P擋。

不足:掛檔動作沒有直排式那麼流暢。

3、旋鈕式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旋鈕式換擋相對比較少見,使中控部分看起來更整潔。旋轉旋鈕選擇擋位即可,轉到哪個檔位,相應擋位的指示燈就會亮起。捷豹和路虎的車型上一般採用這樣的換擋方式,已經形成了它們的品牌特色。除了它們以外,長安奔奔和北汽新能源的部分車型也採用了這種旋鈕換擋模式。

不足:換擋時得看旋鈕的檔位,很難盲操作。

4、按鍵式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這更是非常少見的一種換擋模式,與旋鈕式一樣,按鍵式換擋也是為了節省空間設計,且按鈕比旋鈕換擋更直觀,直接把按鈕佈置在中控屏幕的旁邊,顛覆了傳統。按鍵的操作給人一種不是開車而是開飛機的感覺。目前所知道的,林肯的車型採用的是這種方式。

有人會問,當開車正在行進時,若車內熊孩子不小心給按到了R擋怎麼辦?變速箱豈不是要報廢了?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工程師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當車速達到一定數值後無論按R鍵還是P鍵,擋位都不會切換,跟其他自動擋車一樣,必須踩住剎車才能換擋。

不足:幾乎無法做到盲操,若想把車停進狹窄的車位時,需要頻繁換擋使車停進去,而大多數人倒車時,幾乎很難一下就把車停進車位中去。

5、懷擋式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位於汽車變速桿位於方向盤下方,歐美國家大多都採用這種換檔形式。相比於一般的地排擋,懷檔節省了中控部分的空間,留出更多空間用來儲物。視覺上,使整個車內佈局更具整體感,且操作時手不用離開方向盤,就能輕鬆切換擋位,盲操也不容易出現錯誤,國內目前常見的是奔馳車型,還有一些MPV等車型也採用這樣的設計。

不足:懷擋佔了雨刮器的位置,剛上手時,如果恰好遇到下雨,不少人都會誤把它當作是雨刮開關來使用。

6、超跑按鍵+撥片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關於汽車換擋的那些事兒 看完可別再出糗了

一提到超跑,不少人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法拉利!來看一下法拉利的中控臺,“R”就不用說了,倒擋;“LAUNCH”是彈射模式控制鍵,按下它,就可以充分體會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AUTO”鍵,其實就像相當於D擋,即前進擋。

在行駛過程中,需要加減擋時,都可以通過方向盤後的換擋撥片來完成。停車後,雙手同時撥動左右的換擋撥片,這時擋位會掛入空擋。

這種設計極度貼合了跑車的特性,在保證盲操的同時又不會出錯,可以盡情與速度博弈,不用抽出手或目光去換擋。但這種模式,剛拿到這車的人還真不一定會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