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

10月20日電題:會“遊”的飛機、會“飛”的船——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皮曙初、胡喆、李勁峰

“鯤能化羽垂天,摶風九萬;龍可振鱗橫海,擊水三千。”

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

AG600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是以我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研製的水轟五型水上飛機為原型發展而來。雖然這兩款飛機看上去外形非常相似,但是從單純的水上飛機發展到能夠在地面、水面都能進行起降的大型兩棲飛機,全新的設計,這中間其實有著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

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對提升國產民機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助推海洋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

重磅!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

在AG600研製過程中,航空工業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踐行國家戰略,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立足自主創新,AG600飛機設計、製造等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飛機機體結構、動力裝置和主要機載系統百分之百由國內配套,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世界上目前能研發水陸兩棲大飛機的國家寥寥,關鍵的水上起降都處於技術封鎖。“鯤龍”水上首飛至少面臨三大難關:

——涉水關。

岸上是飛機,水面是大船。機身、翼展與波音737差不多,起飛重量達到50多噸的大飛機,在水面時如何保證機體結構不漏水;相對於30節左右船速,AG600水面起飛速度達到100節,水面對船底結構產生巨大壓力;水面風力、波浪影響下,飛機狀態是否穩定,操縱系統是否正常,都是巨大考驗。

——操作關。

相較於陸上飛行,水上首飛使用起落架滑跑起降不同,水上起降依靠船體在水面滑水起降,除了水面環境影響以外,船體和飛機本身的氣水動特性都需要飛行員反覆練習並準確掌握。特別是離水和著水姿態的掌握,比陸上起降的離地和接地難度大很多。

——適航關。

作為一架民機,必須獲得國家民航主管部門頒發的適航證,才能開展飛行活動。AG600是國內首次開展水上特許飛行適航審查,相關參考資料和工作經驗相對匱乏。加上全機設備國產化率高,不同標準之間適航審查難度高。

通過這個型號的研製,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形成了我們水陸兩棲飛機自主研發一套技術體系。我們和適航當局共同探討了一套水陸兩棲飛機適航審定的標準規範和方法,這對我們今後水面各種類型飛行器的適航審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