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除了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還會發生什麼革命?

腦洞大開:除了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還會發生什麼革命?

嘎嘣開腦洞

由於每次的工業革命能使國與國之間拉開足夠的甚至碾壓的距離,所以每一次的革命各個國家都拼命往進擠,都明白每次工業革命慢半拍都會造成自己追逐的吃力感,而且極易影響世界格局,不論是工業革命還是科技革命都是成長為強國的必經之路,我國除了努力不掉隊之外,更有當領頭羊的“野心”(貶義褒用),這裡我就拋磚引玉,先開腦洞為敬。

十八世紀出現的工業革命,近現代出現的科技革命,那麼之後還會出現什麼革命呢,我認為是哲學革命,但哲學革命是理論性的革命,投影到實體,換句話說表現形式是科技革命,當真正的哲學革命未出現的時候,之後的科技革命都可以說是小革命,也就是說現在的強國都可以強行趕上甚至超車;當出現真正的哲學革命的時候,雖說別國都可以採取拿來主義,但孕育新哲學森林的土壤是個壁壘,不是想拿就拿,說有就有的。

為什麼說實質是哲學革命,表現出來的實體是科技革命呢?

腦洞大開:除了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還會發生什麼革命?

有哲學,不扯蛋

因為只有哲學能使科技邁大步向前而不扯到蛋,這裡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現在的科技如同小學生的“1+1=2”,那麼只有哲學才有可能做到教授級別,對小學生進行指導,中間會出現很多難以跨越的溝壑,比如,我們需要研究“X,Y,Z”,需要研究“X的平方”,還有“根號X”等,這個時候教授對於學生起的是引導的作用,教授出現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定海神針”,他會告訴你,你就朝這個方向研究這樣是對的,那麼學生這時候才不會迷茫,這樣的進步是神速的,勿說科技,單說我們生活中能遇到一個可以指導你人生如何邁步的人,都是一件極其幸運和難得的事。

那麼革命性的哲學是以什麼方式出現的呢?

我認為必定是有一個或者多個總結性的“母哲學”,根據“母哲學”出現更多的“子哲學”,母哲學是領導和創始人,一枝獨秀,而子哲學更多的是“干將”的角色,遍地開花,對科技有實際指導作用,也就是說哲學革命必然會出現樹幹性的哲學和樹杈性的哲學。並不是單單隻出現一條就可以使科技“坐地成仙”,所以“拿來主義”太有限,更多的在“孕育土壤”上想辦法是上上策。

為什麼說哲學革命可以使國與國之間拉開碾壓的距離呢?

因為只有哲學可以成為各行各業的導師,哲學的理論指導和經驗總結跨越了行業限制的壁壘。只要是符合現實的哲學,就可以作為科技的領路人。這就像你從學校畢業入了社會,自己在迷茫的時候,前行的路對你來說和迷宮並無二致,但當有前輩給你指出哪一條路可以達到彼岸,那你必定會事半功倍,即使道路曲折蜿蜒,但有條明路總比彎路甚至折返強。

我們個人必定都深有體會,某人或某件事能在你思想上起引導和鼓勵作用比單純給你說前方左拐後面彎道看你造化強一百倍,就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人生和一個人的能力進益,“漁”比“魚”更重要,當然快餓死的人“魚”更重要,溫飽是基礎。但對於強國科技來說,底層建築已經足夠穩固了,那麼哲學就是科技的“漁”。就像我國“魚”,有最好,無可造。但“漁”相對匱乏,尤其是練“漁”技的池塘也不大,人工池塘終究是下策。

雖山高路遠,但天道酬勤,我輩要奮發,改編一句話:各國復興無有不流血犧牲者,今華夏復興,流血犧牲,自我輩始。

腦洞大開:除了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還會發生什麼革命?

最難得的是想法,最偉大的是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