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有个葫芦王

中国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的葫芦文化,及到近代也不乏那些有志之士,在这条路上孜孜矻矻地用辛勤的劳动去发扬、创新、开凿葫芦文化,放出新的异彩。清河镇葫芦王赵银刚就是一个。

鱼台有个葫芦王

赵银刚,40多岁的汉子,他自述自己文化不高,但从谈吐中我们感到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爱得很深。他从村里留转了17亩土地专种葫芦。在这块土地上他用钢管、竹杆搭就了一人多高的葫芦架,挖了灌、排水沟,购置了专用工具,备了肥料、灭虫药、杀菌剂等,盖了简易的房子,他跟妻子阴晴、署寒吃住在葫芦园里。从选种到收获一天到晚不离园子。有一段时间妻有些怨言,心里不悦,银刚就把古人“鹤妻梅子”的故事讲给他听。“那你就以葫芦为妻好了,教葫芦陪你一辈子”,二人会心的都笑了,从此妻子成了真正的葫芦“王后”,一有空就到园子里帮银刚干活。银刚从小就喜欢葫芦,十几岁就种葫芦,不过都是些常见的梨形、苹果形葫芦,收获以后大葫芦做菜用,小个的球形葫芦无偿的送给村里的孩子们养蝈蝈玩。

鱼台有个葫芦王

有一次他在电视剧里看到慈禧皇太后坐在龙椅上手里把玩拇指大微型蚂腰亚葫芦,受到启发,又在一本《葫芦文化丛书》上看到介绍绾结葫芦的培植和制作,他决心要培育出这种观赏性葫芦。经过努力,微型亚葫芦试种成功。绾结葫芦是由长柄葫芦人工培植出来的,长柄葫芦也培育成功了。把长柄葫芦人工制作成绾结葫芦竟成了一道跨不过的难关。银刚废寝忘食地一次次制作都失败了,整个夏季的黄金季过去了,一枚绾结葫芦也没制成。银刚打听到嘉祥县有一位观赏葫芦的第五代传人,被人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便把卖稻子的钱全部带上去嘉祥拜师。搞技艺的人谁愿意把所学轻易的传给不相识的人。先是婉言谢绝,但他听了赵银刚介绍自己培植葫芦的艰辛经过和对传承葫芦文化的虔诚之心,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位可以信赖的人。便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赵银刚。从栽培、上架、挂果、延柄、果蒂施药、日光加温、7至10天时间的绾结、保养、除虫、灭菌、施肥等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一丝不苟,心细如丝,才能制作出品像上档次的绾结葫芦。师傅当场指定银刚为第六代传人。

鱼台有个葫芦王

如龙得水的赵银刚,回到清河镇决心大干一场。当年他的葫芦园里就硕果累累,不但培育出了品像各异的微型葫芦,让他朝思梦想的绾结葫芦也初上葫芦架,虽然数量不多,也长出了品像上等的精品。这年初冬,徐州市的一位商人闻信来到赵银刚的葫芦园,对已下架的一对绾结葫芦爱不释手,出价两万元想拿走,被银刚婉言谢绝了,“先生,对不起,这一对绾结葫芦已有人先于你定下了。”银刚白送他一对微型蚂腰葫芦,那商人也不白拿,留下1000元怏怏而去。其实银刚婉拒那商人,是因为他心中已把那对绾结葫芦派上了大用场。转年就是第三届青岛运动会。银刚带上红绸包裹好的一对绾结葫芦专程送到青岛献给了组委会,获得组委会赞扬并颁发了证书,还和组委会领导合影留念。

2018年盛夏,我们来到赵银刚的葫芦园。银刚和他的妻子正在挥汗如雨的忙着。在这里我们亲眼看到了挂在架上、长在秧上鲜活的各个品种的葫芦,最抢眼的就是绾结葫芦,立刻教我们陶醉了。以前只在图片上见过双葫芦绾结,今天零距离看到了五只葫芦绾结,园主人命名为“五洲连环”。好一个五洲连环,它饱含着葫芦园主人的多少智慧和汗水啊!(田树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