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內人士自揭黑幕:外賣問題多 需加強監管

餐飲業內人士自揭黑幕:外賣問題多 需加強監管

看著窗明几淨、店面高大上,實際上卻是隱居在居民樓裡的小作坊;看著食材新鮮、色形俱佳,實際卻衛生狀況堪憂……外賣行業如燎原之勢迅速發展,已成為眼下不少年輕人的生活必需,但享受著便利的同時,您是否知道,不少外賣店並不是第三方平臺上所描述的那樣光鮮,且極有可能出自“黑作坊”!

省政協“民聲連線”就“進一步提升山東省城市管理水平和綜合執法能力”傾聽民聲,而作為餐飲業內人士的邱先生幾經思慮,決定就外賣食品安全管理建言。

邱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外賣很火,但自己平時和同行朋友交流中驚訝地發現,多數外賣商家和自己網上宣稱的情況並不符合,照片不是自己的,規模較小,沒有實體店,也沒有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之類的審批許可。

為何“三無”小作坊竟能堂而皇之化身高大上餐館?究其原因與目前第三方平臺審核機制不健全有關。據邱先生透露,現在在第三方平臺註冊線上餐飲店,商家只需向網站上傳營業執照等證照的複印件,申請通過即可擁有一個訂餐平臺。更有甚者,個別網站只需提供一個商家的店名和電話即可註冊。網站對證照的真實性無從核驗,對商家的經營場地也未履行實地考察義務,更不會查驗商家實際的生產經營情況。

對此,邱先生建議儘快出臺針對線上餐飲的管理辦法,以便執法部門有法可依;而在辦法出臺之前,食藥監部門應當對線上外賣商家參照實體餐飲企業的標準進行監管。“餐飲商家無論大小,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食品經營企業,與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食藥監管部門對經營商家要從資質證照、生產場地和從業人員等方面作出統一要求,不能因為規模小而降低標準,要嚴格執法,抓源頭治理,嚴把市場準入關,對不達標商家要責令整改或依法取締,對違法商家要從嚴從重處罰,去莠存良,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邱先生說。

此外,邱先生表示,第三方平臺由於不是專業的餐飲經營單位,食藥監管部門在監管上可能存在不便,建議食藥監管部門聯合其他執法部門加強協作監管,避免出現監管盲區;應強制要求外賣平臺規範內部管理,加強對商戶的資質審查,並且要成立專門的質量監督部門,不定期對餐飲經營商戶生產情況進行抽檢,將抽查信息及時反饋給食藥監管部門;最後,要通過立法形式要求第三方平臺對經營商戶的違法行為承擔連帶責任,提高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社會責任感和公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