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长期以来,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书法墨宝不仅在一些博物馆、纪念馆所见,也不断现身艺术品市场。然而由于对史实的不了解,很多赝品被当成了原作,遗毒至深。问题出在很多方面,其中关键在于,人们对郑成功的名字有太多的误解。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石井乡人,出生于日本平户,乳名福松。幼随母亲田川氏寓居日本,直到七岁(1631)才由父亲郑芝龙接回中国,改名森,自明俨。年十五入南安县学为秀才。二十一岁入南京国子监为太学生,师从硕儒钱谦益。钱师为其取号大木。幼时即以奇伟的相貌,非凡的气宇,为父执辈器重。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隆武元年(1645),父郑芝龙引其陛见,隆武见其骨相非凡,行间对答如流,大悦,赐姓“朱”,改名“成功”。隆武二年,封忠孝伯,赐尚方剑。郑成功开始纵横疆场的戎马生涯,“赤手曾扶明日月,丹心犹照汉乾坤”,在南明扛起了反清复明大旗;更于1662年驱逐荷兰光复台湾,成就了一生的英雄伟业。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郑成功一生征战事迹和诗文遗珍,同时受到中、日、台湾文史、文艺研究者的重视,书法墨宝更是人人珍爱,导致了中国内地、台湾和日本会出现书法史上大量仿制的一位名家,并出现赝品面貌多变的奇特现象。那么究竟如何鉴别民族英雄的书法手迹呢?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一、题款署名“朱成功”才符合史实

台湾学者黄典权在《郑成功史事研究》一文中认为,“郑成功”这三个字,我们一向称呼得十分习惯,严格地说,是一无是处的名词。因为据姓为“郑”,名就不应作“成功”;如以“成功”之名为重,那么“郑”字就不该作姓。原因是:“成功”是隆武赐姓“朱”后的新名,所以对他指姓,应该不再用“郑”为宜,证据甚多......

原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泉州师范学院闽台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麦青龠认为,翻阅史料,郑氏曾有以下自称的形式记载:

自称“郑森”者:如石原道博《郑成功于朱舜水》中,谦称“愚弟郑森”

自称“本藩”者:见1993年出土的郑成功《致隐元禅师函》等

自称“成功”:见江日升《台湾外记》、川口长孺《台湾割据志》和《台湾郑氏纪事》、沈云《台湾郑氏始末》、匪石《郑成功传》等。

自称“朱成功”者:史料记载全名为“朱成功”三字极多,例如清代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匪石《郑成功传》等。

致外国的重要书信自称名衔:如署名衔“大明总统使国姓爷”的,见《致菲律宾总督书》;署名衔“挂招讨大将军印总统使国姓成功”的,见1655年致日本德川幕府文移;署名衔“招讨大将军国姓”的,见1660年,国姓爷大幅荷兰长官揆一书信等。

史书记载的书信文稿,未见自署“郑成功”的。无论是郑成功的部下或是南明故臣遗老,甚至荷兰殖民者,都称郑成功为“国姓”、“国姓爷”、“招讨大将军”等,绝无直呼为“郑成功”的。厦门郑成功纪念馆的馆长陈洋表示,查遍南明各种史料,除了清朝官员称他为“郑成功”外,绝对没有人敢这样称呼他的。

事实上,清代皇帝也曾以“朱成功”相称,例如康熙三十八年,谕令自台湾迁送郑氏父子的灵柩迁葬故乡福建南安,置守冢建祠祭祀颁布的诏书: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

光绪元年,颁布核准沈葆桢奏请在台湾建立专祠的诏书,再度以“前明故藩朱成功”称之。生前,清朝当局虽长期刻意丑化他,待其逝世后,史家偶尔会还原史实,以“朱成功”正名之。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二、“郑成功”三字称谓有诋毁侮辱之嫌

麦青龠研究认为,称“伪国姓郑成功”者: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二本记载顺治八年:伪国姓郑成功率贼计数万,从旧镇一带突犯漳浦......

称“海寇郑成功”者:见《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九年:征海寇郑成功至漳州灌口,为家丁刺死。

称“逆贼郑成功”者: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二本,记载顺治十一年:兹以逆贼郑成功潜据海岛,不尊王化,扰害福建泉州等府地方,特命世子充定远大将军,统帅大军征剿。

除此之外,多种史料还称为:“闽孽郑成功”、“叛贼郑成功”、“海逆郑成功”、“逆寇郑成功”等等。康熙年间的郁永河甚至撰有《伪郑逸事》一书,可见“郑成功”的影响力越大,清廷对郑成功的忌惮越深,丑化愈加。厦门郑成功纪念馆馆长陈洋在《思考朱成功》一文表示,须知这种将皇恩浩荡所赐姓名加以拆解,而用他的家族姓氏与皇帝赐名重新组合起来,这在中国古代是不符合礼法的,那将表示对君父不尊重。

因此,麦青龠表示,深植人心的“郑成功”这一称呼,实际上是源于当时大部分清史汉文、满文档案,是对郑氏“灭清复明”势力的抵制和对抗,必须以“郑成功”丑化他,用以重挫“朱成功”延续朱姓明室正脉的锐气和反清势力。这些诋毁类的名词,布告全国十余年,污称征剿,“郑成功”之称遍传,最终成为三百余年来世人惯用的称谓。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三、真墨宝须符合几个的原则

由此,可以合理推测,凡是落款为“郑成功”的书法或手札等墨迹,均为赝品,此外,他一生不用王章、盖王印,凡是款、印“延平王”后世后人误解的“延平郡王”者,都是不符史实的伪作(麦青龠《台北故宫藏郑成功墨迹真伪考》)。寻常自题名衔“郑森”‘“成功”、“朱成功”或者“赐姓成功”、“国姓成功”等较合常理,图章除了上述称号外,“赐国姓”、“征讨大将军”等,应是较可靠的。

确定了“朱成功”是1645-1662年间郑氏合理的署名后,存世无数署名、盖印“郑成功”的作品,毫无疑问都是后人所伪制的;但是署款“朱成功”的作品,也未必就是真品,因为后人同样以此史实或原作进行仿制。

1659年,郑成功曾作诗《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郑成功文武双全,在世仅39年,后半生心系匡复明室大业,这位驰骋疆场的一代名将,不但真迹墨宝难得,传世各种仿制郑成功书风的形式,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这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多见的,也说明后人对这位民族英雄墨宝的珍爱,才会促使后人不断仿冒、伪造。

麦青龠认为,郑氏书法包含的元素,一是科举文人遵循的二王、晋唐骨干;二是晚明尚态竞奇的豪放潇洒精神;三为郑成功终生忠于明朝,其署名、款识、签章必须得到符合当时的史实、历史背景,风格不符,或款、印用有诋毁之意的“郑成功”者,都不可信。除此之外,凡是具有“碑意”、“东洋精神”或“清代以来台湾书法地域性风格”的,全是后人伪托。

依据上述这些原则,就不会将一些赝品滥作,归为一代民族英雄的手笔了。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他的名字和书法被误传了30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