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父母转嫁给孩子的,仅仅是婚姻的负面情绪吗?

今天发一篇宝爸写的文绉绉的文吧。

有时候父母转嫁给孩子的,仅仅是婚姻的负面情绪吗?

昨天晚上小周末,大宝放学回家后按惯例有点小兴奋,于是玩起来就没头没尾的。直到晚上快11点赶到床上了,还是和二宝打闹不肯睡觉,吵得三宝都睡不了。宝爸喊了几次无果,最后发起狠来,把大宝拖到门外,二宝扔到走廊,都关了门。老实说,把孩子关门外据说是一种最伤害的教育方式,我见势赶忙把二个哭得哗哗然的小屁孩拉了回来。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突然想起了宝爸之前写的一篇日记,宝爸算是那种温和的脾气,但是可能生活琐事多了,心情烦了,孩子不听话又实在气恼,他有时候打孩子打得很大力,事后经常发现自己手都打痛了,于是又心痛地去抱孩子。后来,他每次打孩子会先把自己的手背贴上去,然后打在自己手背上,态度装得很严肃的样子。这方法一开始有效,时间长了大宝就机灵了,说爸爸打人都不痛的。

唉,婚姻这事哟,如何说得清?带娃也是一门高深学问,此路漫漫......

我那简陋的书架——其实,原是一个货架来的,亲戚以前那个倒闭玉石店的一个小柜子——上面有一本《围城》,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关于这本书的情节,显然,我还没读过。

副页上有自己的笔迹“XXX 2005年9月”。像很多喜欢(买)书的人一样,我习惯把购买时间写上去,另一原因是,我自己太健忘了。都十年了,还好,竟然还没弄丢。

有时候父母转嫁给孩子的,仅仅是婚姻的负面情绪吗?

因为近年自以为是地搞了一些网站,有关于文学的吧,常常收到他们赠予的一些诗集期刊,这是我唯一搭理我的书架的时候。所以说,我近年很少阅读——根本就是不阅读。惭愧啊,一个自以为是的“文艺青年”,咂咂......啃着“老本”——那一点点学生时期积累的词汇。

听说《围城》是一本写婚姻的书吧,“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很早以前我就借用过这话了,当然,别人都以为我读过钱老师的这本书了吧。我现在,不想谈书,因为我没读过,我只想写写日记。

有时候父母转嫁给孩子的,仅仅是婚姻的负面情绪吗?

我刚刚很用力地打了二下儿子的屁股,因为他不肯睡觉。快4岁了,他现每晚睡觉前都要玩好几个小时的手机——看动画、玩游戏什么的。我自己是电脑迷,鉴于自己的沉迷,我纵容了他,有个什么词来的,”感同身受“?总之,我同情他的”沉迷“,所以就不禁止他了。其实,他是受他妈妈影响吧,老婆整天24小时有20小时捧着个手机看电子书,一些垃圾文字,儿子好像二岁时就跟着学玩手机了。

同样,就像自己喜欢玩电脑游戏一样,老婆喜欢看电子书——这,我也是不禁止的,因为自己理亏。但是,这都是不好的,不是么?还有,我愧疚的是,每次打完儿子后,感觉自己的手都痛了,"下次一定不能这么用力"...... 但是,下下次还是这样。

有时候父母转嫁给孩子的,仅仅是婚姻的负面情绪吗?

好吧,我承认不能打孩子。

我早应该学会了心平气和,整天喝那么多冻啤酒,难道一点效果都没有么?生活啊,就这样的动人,它让你烦恼,让你受折磨,让你开心也让你烦心,因为它要让你在乎它,让你知道生活是如此的真真切切——这就是所谓的,幸福。

我应该平复一下心绪,忘却刚才所有的压抑吧。其实,我就是一个蚊子,我整天嗡嗡地叫着,我喜欢黑夜,我喜欢吸血,但,并不代表我白天不会出现。我并不是一个字“我”,我是一个真切地存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以,我自然免不了会开心时大笑,忧伤时沉默,痛苦时落泪——甚至,心烦时,一不忍住打小孩出气。但是,明天我还是会努力去赚钱,养家糊口。每个人都有黑暗的一面么?但无论怎么样,对孩子使用暴力都不是好事吧?据说经常对孩子使用暴力,会催生孩子的暴力倾向。

我到底,是怎么一个影子呢?这是一个喧哗的世界,有时候你大声呼喊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日复一日,连自己也忘记了。但是,孩子眼里心中,你都是他的英雄。英雄莫问出处,但真的会迷失自我么?别让孩子走丢在人生路......

有时候父母转嫁给孩子的,仅仅是婚姻的负面情绪吗?

我想,《围城》是不是一本令人感动的书呢,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会读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