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河西重镇,即今石羊镇(古竹瓦镇),传说“蚕从”开国到“杜宇”教民务农,引商人从业。正是川西驿道(茶马古道)大面山一带,古蜀族游牧、渔猎活动中心。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建青城县之后,徐家渡码头迎来货运发展的黄金时代,促使场镇兴旺发达,商品交易和地域文化繁荣昌盛,形成一座“山水之城”商贸中心。

公元前316年,秦统一巴蜀后,石羊地域为蜀郡所辖。到了汉初,石羊境内置江源县,集镇已初见雏形。其时,石羊已构成该县城西通汶山,南达犍为两郡重要门户,成为岷江(羊马河)古渡待运之码头。到了“莽”商务已兴,烧砖瓦工艺、陶器交易盛行。同时,也是商业和贩运者必经之路。

到了宋代,集镇初见规模,形成周边乡镇之首,商业贸易尤新。宋神宗初年(1064),设立永康军时,始有建置,名为“竹瓦镇。”

传说苏东坡贬废回籍,路经青城县,四处可见“竹器伴瓦瓷”工匠,其名颇为赞尝一诗:“夜宿承天寺(今马祖寺),驾游竹瓦镇”流传古今。

到了元初(1271)年,属金羊年,更名为“三阳镇。”意寓“国泰民安、三羊开泰。”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清康熙十二年(1673)始,从外省大量移民入川开垦插占,到了清康熙末年,(1722)移民在此安家乐业之多,人口剧增,商贸交易活跃。在此修筑住房、栈房、钱庄、仓房等各种商业场馆,逐将复兴。“石羊”石像就是修袁家仓时掘土重现。后因崇拜羊的品性:有跪乳之恩、吉祥之意,将镇名更为“石羊镇。”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石羊镇,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傍山外即为番境,盖天所以界华夷也。”故而成为一座通往夷界的咽喉要道重镇。加之,地产马祖寺“菊花心”川芎,随禅宗布施而名声远播,由此,因道地川芎而兴药市,成为山货边贸集散地,商贸中心。进山、下山即始于此。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在石羊境内建制古青城县(今都江堰市的前生)治所。诸多乡镇主要经济来源,便是以川芎为业,是石羊地区的命根子。丢不掉、忘不了的历史记忆被当地人津津乐道不失不忘。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川芎,从秦汉起,盛于唐梁。传耕一千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科学的进步,为人类健康水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作为川芎的原产地、灌县(都江堰市)之首石羊镇,因川芎而得名,在历史上构成小灌县“河西重镇”之称。因地及名“智者下水,强者上山”生计环境。也就是说背靠青城山,面临岷江(杨摩江),强悍的人靠山依茶马古道而生存,灵动之人在江岸贩运、种植川芎而生计。久而久之,这座边镇孕育咽喉要道,促成“药市”集散之最,形成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据历史记载: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四年(1769)间,因古青城县川芎之故,移民在此疯狂插占。

石羊,因拥有风水宝地、土地肥沃,水旱从人,珍稀特产川芎,使大量的移民姓氏在此骑马界圈,划定区域为家,纷纷躬耕“养川芎”上市交易,就因源于“药市”带来的商机繁衍生息,而安居乐业。

各省客商在此争夺地盘时,曾修建了“五宫、五庙”(今石羊镇胜利中街一带)。“五宫”即:三圣宫属秦晋(陕西、山西)会馆;真武宫为两湖(湖南、湖北)会馆;南华宫为广东、福建会馆;文昌宫为河南、河北会馆;万寿宫为江西、浙江会馆等遗物。“五庙,”则是封建社会地保下的精神产物。

1839年到1847年八年间,川芎药市促成商贸发展的八年。

毎当夏收季节,药农将川芎纷纷上市,八方来客云集石羊,近乎抢购之风。市场上交易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各店通宵达旦、灯火辉煌。单是“司行称”者(经纪人)就有数十家,打包、搬运、入仓、出仓汲汲忙忙。尤其江西“川帮”和“京帮”坐镇收购,促使种植面积年年扩展,年吞吐量可达到50万担(每担100市斤),交易额达到两千万元。这在当时已成为“特区”经济。修建“临江书院”就是一例,反映出川芎市场的兴盛程度。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那时,石羊镇经营川芎大小药行数十余家。其中,历史悠久,而且有名望者3家:由上辈“洪森堂”易名“洪顺店”的店主牟洪顺、“森顺长”店主张甫臣、“裕厚长”店主周月楼。后起有:张连山、张福如、易华丰、周正刚,“联和药房”的主人宋克明、张佩文、高玉田等老板。小药店也颇多:蒋声阳、肖德成、蔡兴和、易子成、陈品源等20余家同时经营川芎买卖,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些坐商,大多为代客买货而兴隆,烘炕、仓储、打包、运输等工序尤为复杂。独特的包装称为“包子,”将特有的慈竹划开成蔑条,编织内外两层为包装袋。由于吞吐量大,交易平凡,用工密集,衍生仓储业、餐饮业、住宿业、运输业、篾匠业、百货、烟馆、酒馆、茶馆、鸡公车等诸多行业蓬勃发展。

比如:催生专业出租仓房者数家:谢星兆出租“谢家仓、”韩同轩出租上,下两个“韩家仓、”袁家泉出租“袁家仓、”刘文辉出租“刘家仓”等。饮食业也造就了许多特色美食传于今。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文化名人和开明乡绅。吸引众多文人墨客来此造访,从而形成历史文化厚重的乡镇。

宋初文学改革倡导者之一赵抃,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路转运使,遍巡辖地,来到青城县从严治吏。因一桩奇案留任当了一届“下派县长,”使官风亲民。留下这样的诗句:

背琴肩酒上青城,

云为开收月为明。

观宿有诗招主簿,

庐空无分遇先生。

李白描述成都的富庶和秀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所说地盘环境正是青城县人杰地灵的地方。

五代十国时,这里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一位石羊镇土生土长、才貌双绝的乡女徐慧,从小聪明伶俐,爱劳动、爱学习的她,养成:“独自凭栏无一事,水风凉处读文书”的好习惯。成为孟蜀主宠爱的花蕊夫人。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花蕊夫人被宋太祖掳去,将离开蜀界时,奋笔疾书。在悬崖上留下思念与不舍的乡愁:“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度日如年,马上声声闻杜鹃。”一字一情、声如泪下,留于后人惜墨怜爱。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清代县令及诗人黄俞,在游览花蕊夫人宅时,感慨吟诗:

-----

-----

歌舞当年进蜀王,应怜遗址牧牛羊。

茸茸细草堆芳径,漠漠寒烟覆短墙。

城上竖旗千载泪,宫中题恨满帘香。

多少英雄湮荒土,不及夫人姓字香。

致使许多崇拜者来到石羊寻宗问祖。年轻壮美的花蕊夫人,虽然在异乡殒落,却在故里得到永生。

陆游在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调回蜀州任通判期间,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青城县、徐家渡、花蕊夫人宅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曾经有《青城县会饮何氏池亭赠谭德称》诗吟诵:

赤日黄尘行路难,青城县里得偷闲。

十年去国悲霜鬓,六月登楼望雪山。

醉客千言犹落笔,美人斗酒未酡颜。

凭谁唤住谭夫子。更与徘徊水石间。

陆游晚年退居家乡,也忘不了《寒夜偶怀壮游书感》

畴昔西游万里还,狂吟散落满人间。

买空禄水桥边酒,看遍青城县里山。

梅蕊疏疏春欲动,川云漠漠雪犹悭。

偶思五十年来事,顾影灯前自笑顽。

陆游曾坐在石羊黑石河畔朱家湾林盘(皂江)仁和桥(今范家桥),感怀当年“看遍青城县里山”美好视角的休闲养生之地,体验“花蕊故里,川芎之乡”的民风民俗。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石羊虽然是小地名,

却是重地标、大文化的河西重镇。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主 管:中共都江堰市石羊镇委员会

都江堰市石羊镇人民政府

主 办:都江堰市石羊镇党政办公室

本期供稿 :旅游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