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孤军力抗十万日军三年,打得男丁基本死绝,却保住了半个中国

三万孤军力抗十万日军三年,打得男丁基本死绝,却保住了半个中国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派嫡系部队进入陕西,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临走前,将西北军的指挥权移交给最得力的助手,在陕西有极高人望,有勇有谋的名将孙蔚如。

抗战期间,西北军改编为第四集团军,由孙蔚如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集团军司令,表面上看起来厉害。

可手下赵寿山的17师、许权中的529旅、李振西的军教导团等主力却奉命开赴河北、山西等地抗日前线,在这些战场上被分散使用,先后投入到保定、忻口、旧关等战役。

这时候,陕西基本全由中央军控制,守土之责自然主要落到中央军肩上。

但后来呢?

1937年年底,日军板垣师团、矶谷师团等精锐进入山西,当年11月,太原失陷,山西危急。

日军占领山西什么目的?

黄河

三万孤军力抗十万日军三年,打得男丁基本死绝,却保住了半个中国

无他,强渡黄河,占领陕西,然后由陕西迂回南下,和南方师团合力,一起攻陷重庆,一举解决中国问题。

日本打南京,蒋介石逃了;如果再打重庆,蒋介石还能逃到哪里?

因此,蒋介石对日军这一行动极为关注,然而当时,山西已半数沦入敌手,陕西的重要自然日益凸显,蒋介石刚开始并没有考虑孙蔚如的西北军,而是把希望全寄托在西安行辕主任——掌控十数万国军精锐,号称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的飞将军蒋鼎文身上。

可蒋鼎文呢,表现实在太令人失望了。

日军刚刚有了进攻陕西的动向,蒋鼎文一下子就慌了,号称:枪炮不如人,装备不如人,素质不如人,抵抗无异于找死。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还没打过来,他就开始撒丫子逃跑,一时间,陕西的飞机、火车上几乎到处都是逃难的国军大员。

陕西登时陷入空前恐慌。

蒋介石也陷入空前恐慌,为什么?

陕西无人可用,难道还真要逃到云贵高原指挥抗战。

国难思英才啊,谁能为他撑住西部局面呢。

这时候呢,孙蔚如就勇敢的站了出来,说:我是陕西人,为了陕西的老百姓 ,你们不上我上。

并于1938年年初,帅本部第四集团军剩下的3万陕西冷娃夜渡黄河,主动出击,到屏蔽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的山西中条山构筑防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中条山防御战。

战役如何艰苦不用多说,是役,日军投入兵力10余万,国军仅有孙蔚如的3万。

3万余人武器装备都很落后的杂牌军,对抗10余万装备精良的关东军,按照某些人的理论:这场仗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赢的。

这一仗,就连日军也觉得胜券在握,到处嘲笑孙蔚如的不自量力。

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孙蔚如真能打啊,就带了3万陕西冷娃,硬是抵抗了3年,打退日军11次大规模进攻,彻底挫败了日军经陕西附击重庆的阴谋。

战果是非常辉煌的,可你知道这仗是怎么打的吗?

抵抗

三万孤军力抗十万日军三年,打得男丁基本死绝,却保住了半个中国

这个老蒋 ,即便民族危亡关头也不忘收拾杂牌军,对他们还是老一套,不补充给养,不补充损耗,任凭他们自生自灭,3年期间,还是山西的八路军给孙蔚如给了一些给养,一些帮助,因此,孙蔚如和八路军走的近了些,即遭到蒋介石嫉恨。

3年抗战,3万陕西冷娃也付出巨大牺牲,约有1万余人永远的倒在中条山抗日战场上,陕西有几个县甚至男丁全部死绝,战后,户户挂白幡,家家有哭声,状况十分凄惨。

然而结果呢?

抗战期间,日军可以占领华东、华南、华北,可以占领中国南方,却始终没能踏进西北一步,是3万陕西冷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一道钢铁长城,保住半个中国,保住了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作为陕西男儿,也算死的其所。

是役,日本人将中条山称为“西部盲肠”,将孙蔚如领导的西北军称为“中条山铁柱子”,而孙蔚如本人也获得“中条山铁汉”的称号。

可对这样的英雄,这样的部队蒋介石是怎么对待?

1941年,中条山防御战结束后,蒋介石看借日本人的手也弄不死这支西北部队,遂采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将这支部队的主要将领调赴他任,改派自己心腹掌控这支部队,而孙蔚如呢,调至南部第六战区当了个战区司令长官,虽然官职升了半格,可实际权力却掌握在陈诚心腹——参谋长郭忏手里。

孙蔚如就这样被挂了闲职,以后谈起国军抗战英雄自然很难想起他,尽管如此, 但孙蔚如就中条山一战创下的记录,国军嫡系将领中始终没人打破,并且有些人表现的比他差劲的多。

为什么这么说?

成了

三万孤军力抗十万日军三年,打得男丁基本死绝,却保住了半个中国

孙蔚如刚走,日军即于1941年5月又集合10余万人马再度攻击中条山,爆发了大家都知道的中条山战役,这场战役,全由蒋介石嫡系部队参加,指挥官何应钦、卫立煌,可结果呢?

前后历时1个月,国军伤亡42000人,被俘35000人,就这两项数字,合起来就是孙蔚如总兵力的两倍;而日军呢,据国民政府统计数字,仅伤亡9900人,但日本人呢,却只承认了不到3000人。

这一仗,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称之为耻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