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油,究竟哪一種是最好的……

油脂種類的選擇對我們的健康十分重要,現在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油一大堆,有大豆油、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調和油等等。

一上京東,看到種類那麼多食用油,都不知道要買什麼油好了。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脂肪是由脂肪酸構成的。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油,究竟哪一種是最好的……

單不飽和脂肪酸是一類特別有益的脂肪酸,它能降低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壞”膽固醇LDL-C,但卻不會降低“好”膽固醇HDL-C。膽固醇HDL-C是心腦血管系統的保護因素,可以防治動脈硬化。

飽和脂肪酸可升高血漿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攝入量過高會導致血膽固醇、三酰甘油、LDL-C升高,繼發引起動脈管腔狹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常見飽和脂肪酸有牛油、奶油、豬油、椰子油、可可油、棕櫚油。所以生活很多人用多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油,究竟哪一種是最好的……

日常生活中最多見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亞油酸和α-亞麻酸,次多見的是花生四烯酸。其中亞油酸、花生四烯酸屬於ω6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屬於ω3多不飽和脂肪酸;

許多研究表明,用亞油酸和α-亞麻酸代替飽和脂肪酸後,可以降低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但同時也可能會降低“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而HDL-C是心腦血管系統的保護因素。

關於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的影響,一般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一個是它們的攝入量,另一個是亞油酸和α-亞麻酸的比例。與飽和脂肪酸相比,亞油酸和α-亞麻酸可以說是“健康”的,尤其它們在人體內無法合成,必須依賴食物攝取,否則人體就會患病,故又被視為必需脂肪酸,其它脂肪酸都可以在人體內合成。過去一度認為它們都有益無害,植物油可以隨意食用。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油,究竟哪一種是最好的……


但近20年的研究表明,亞油酸和α-亞麻酸容易發生脂質過氧化作用反應,產生自由基,對細胞和組織可造成一定的損傷,並增加患某些腫瘤的危險。因此,現在普遍反對攝入過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適宜攝入量佔總能量的10%。

除了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總量對健康有影響外,亞油酸(ω6脂肪酸的主要代表)和α-亞麻酸(ω3脂肪酸的主要代表)的攝入比例也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是ω6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太多,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太少,兩者攝入比例嚴重失調。如花生油的比例是95:1,玉米油的比例是94:1,芝麻油是57:1,橄欖油是12:1。而中國營養學會建議,膳食中ω6多不飽和脂肪酸與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最佳是(4~6):1;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油,究竟哪一種是最好的……

評價一種食用油的優劣,不但要看其所含脂肪酸的種類、數量和比例,還要結合人們日常飲食中膳食脂肪攝入的實際情況。

比如說,某種食用油(例如亞麻籽油、橄欖油等)含有人們日常膳食中最易缺乏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等較多,那麼它就是“好”的;如果某種食用油(如奶油、豬油、椰子油等)含有人們日常膳食中容易過量的飽和脂肪酸較多,那麼它就是“壞”的;還有一些食用油,如大豆油和花生油等,以提供亞油酸為主,只要人體攝入不過量就是“好”的,但一過量就是“壞”的了,就對人體有害處。

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主要有兩大問題,一個是脂肪總量超標;另一個是脂肪酸比例失調,具體表現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少,而ω6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油,究竟哪一種是最好的……

目前認為,比較重要的脂肪酸平衡有兩個,一個是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維持在1:1:1為最佳;另一個平衡是ω6多不飽和脂肪酸與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達到(4~6):1為最好;

為了搭配攝入的各種脂肪酸比例比較恰當,我們可以在家裡自制食用油。

配方1:大豆油1份,橄欖油(或茶籽油)1份,亞麻籽油0.4份,混合後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分別約佔40%、32%和8%,飽和脂肪酸佔14%;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為1:1:0.35,ω6多不飽和脂肪酸與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為4:1,加上肉類食物中還有一些飽和脂肪酸,這樣搭配計算下來各種脂肪酸的比例就比較合理。

配方2:花生油1份,橄欖油(或茶籽油)0.4份,亞麻籽油0.4份,也可以配出相似的比例來。

配方3:玉米油1份,菜籽油0.5份,橄欖油(或茶籽油)1份,亞麻籽油0.5份,配出的比例也同樣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