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詩詞,構思精妙,餘味無窮,值得反覆品讀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首辛棄疾最經典的詩詞《青玉案·元夕》,領略辛棄疾詩詞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詩詞,構思精妙,餘味無窮,值得反覆品讀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片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片著意描寫詞人在美女如雲之中苦苦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寄託著詞人對理想追求的執著和艱辛,在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

這首詞作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詩詞,構思精妙,餘味無窮,值得反覆品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像東風一夜吹開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詞人一開篇就渲染出一片“火樹銀花”的熱鬧盛況。“東風夜放花千樹”化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寶馬雕車香滿路”達官顯貴也攜帶家眷出門觀燈,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

上片極力寫元宵佳節的繁華熱鬧景象:滿城火樹銀花,燈火輝煌,滿街遊人如雲,載歌載舞,狂歡達旦。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下片“燈火闌珊處”女子的與眾不同。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詩詞,構思精妙,餘味無窮,值得反覆品讀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元宵觀燈的女子,個個身上穿著美麗的衣服,頭上戴著漂亮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所過之處,陣陣暗香隨風飄來。蛾兒、雪柳、黃金縷,指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裡指盛裝的婦女。然而這些美人都不是詞人的意中之人。那麼詞人的意中人是誰呢?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但沒有一個是等待的意中人,突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燈火闌珊”與上片“一夜”二字前後呼應,說明在人群中“尋他千百度”的苦心痴意,可見詞人筆墨之細,文心之苦。

下片通過詞人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融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詞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更是詞人理想人格的化身。“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即最高境界。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詩詞,構思精妙,餘味無窮,值得反覆品讀

此詞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脫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子形象,寄託著詞人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構思精妙,跌宕生姿,語言精緻,含蓄婉轉,讀後餘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