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根據《黃帝內經》中有“天人合一,天人相應,順應四時”,的養生理念,結合二十四節氣時令交替與人體對應變化的緊密聯繫,用醫武同修理念利用內家拳的修練方法、導引術、拍打功等創編而成。

人體有365個穴位,一年剛好365天,人體有12條經絡,一年剛好12個月,脊椎有24節,一年剛好24個節氣, 人有7竅,一個星期有7天, 人與大自然完全吻合。二十四節氣時令交替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間,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宇宙中卻發生多種奇妙變化。對人體的生命活動造成深遠的影響。如果能巧妙地利用節氣時令交替變化,練功與保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謂是“每當天地交合時,奪取陰陽造化機”

通悟功夫根據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易發病症和每個節氣對應神經系統、人體五臟六腑、脊柱、所屬經絡、穴位等等特制定每個節氣最適合的養生內功導引術,從而將養生運動發揮到極致,達到鍛鍊身體、遠離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立冬,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

表示開始進入冬季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

過去人認為,立冬,秋冬季節之交,又被稱為交子之時。太陽黃經225度。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的“冬”字同“終”,有萬物收穫、儲藏之意,意指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此時,草木凋零、動物蟄伏,萬物都趨於休止,開始養精蓄銳,為春季的勃發做儲備。一歲終而一歲始。冬季養生也要遵循天時,從立冬起,陽氣潛藏,寒邪當令,養生應以斂陰護陽為根本。早臥晚起,進補腎氣。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一、立冬氣候特徵: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二候地始凍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凍”,再五日,氣溫降到零度,土地表層開始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其中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三候時,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二、立冬節氣易發病症:

慢性支氣管炎、心腦血管病、 腦中風、皮膚病、流感、心絞痛,心梗、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咽乾口燥、頭暈耳鳴、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狀

立冬時,天氣相對較冷,注意增加衣物,夜間寒涼,睡覺時需注意保暖,以免感冒。《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建議早點睡,晚點起,可以睡懶覺。冬天比較忌諱出汗,房間裡溫暖可以,但不能搞的太熱,讓人流汗就不好了,那是在耗精氣。被子也不能蓋得太厚,捂得出汗不但影響睡眠也不利於健康。

情志方面,冬天 天氣漸冷,萬物閉藏,《黃帝內經》建議人們“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從立冬開始,我們要逐漸把情志斂藏起來,不隨便興奮,不隨便熱情,不隨便和人分享心情,感覺好像比較冷淡自私,像是藏著寶貝一樣。這對現代人來講比較誇張,但是養生高手都是這樣來調情志的。冬日萬物凋敗,寒風勁、日照短,確實容易令人感懷,但以瞬時而息的角度來說,還是要抒懷,情緒安寧為宜。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三、注意事項:


冬季,人體代謝緩慢,養生順應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少熬夜,保持精神安靜,心態平和。

早睡晚起——避寒藏暖

早睡晚起,有利陽氣潛藏和陰精積蓄,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健康。

鹽水漱口

寒冷空氣易刺激呼吸道,早晨用鹽水漱口兩次,可預防呼吸系統疾病,還能治療咽喉炎。

早搓手,午曬背

晨起後搓手心刺激勞宮穴,不僅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還能祛寒。

午時陽光充足,後背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常曬後背可補充人體陽氣,殺毒補鈣,提高免疫力。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立冬還要多關注這些器官:

1、血管

遇冷收縮易變脆。血管本身也遵從“冷縮熱脹”的原理,夏季炎熱血管擴張,冬季寒冷血壓下降。氣候變化時,血壓波動性增大,容易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冬季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最好在入冬時做個血壓監測,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

2、心臟

最怕溫差大。心臟就像人體的發電機,到了冬天,為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得加倍努力工作。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要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夜間上衛生間時要穿上衣服,洗澡時先放熱水,等水溫合適後再脫衣服。

3、肺

早晨霧氣最傷肺。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進入體內。此時不加以保護,容易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此時要格外注意養肺,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發生。

4、胃

冬季代謝會變慢。冬季是脾胃病的高發期。天氣變冷,胃本身也會有些倦怠,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的食物會給胃帶來額外的負擔。此外,冬季人體的代謝變慢,如果此時過度進補,比如吃太多難以消化的大魚大肉和補品,也容易把胃累壞。因此,從飲食上來說,冬季要多吃溫軟、易於消化的食物,並儘量做到少食多餐。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立冬

5、耳朵

耳朵經常暴露在外,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組織能保溫外,其餘部分只有較薄的皮膚包著軟骨,所以是五官中比較“怕冷”的器官。冬天如果保護不好,耳朵容易長凍瘡。低溫天氣外出時,可以帶上帽子或護耳。

6、鼻子

冬天是慢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的高發期,特別是立冬之後的“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影響許多人生活的“大麻煩”。專家建議,每天早上以及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或者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另外,由於冬季鼻黏膜直接接觸冷空氣,其黏液分泌減少,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加上冬季多霧霾,外出時應儘量帶口罩防霾。

7、足部

中醫認為,“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經常保持雙足的適當溫度可以預防疾病從腳底入侵。因此,在冬季保持足部的溫度很重要,也可適當足浴來起到驅寒的作用。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水溫最好在40℃左右,每次浸泡20-30分鐘,泡足後,可以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8、頸椎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風池穴、肩井穴。秋冬風大天涼,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立冬以後,外出時最好穿立領裝,或者戴圍巾,這樣不但能擋住寒風,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好處。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四、立冬養生取穴建議:

立冬時節,陽氣衰微、穴位保健利於陽氣補充,祛邪扶正,提高免疫力。寒為冬令主氣,寒邪易侵犯人體損傷陽氣,導致手足發涼,腰脊冷痛,因此要保護最易受寒的大椎、風門、風池穴,命門、關元穴、腎俞穴、足三里穴、湧泉穴。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立冬養生重點抓住2點:

一是要注意防寒保暖;

二要做好滋陰潤燥的工作;

立冬是燥氣最重的一個節氣,這個時候不適合大補特補的。補的時候最好有一點“溼”,又有一點“潤”,掌握好這個火候,就能舒舒服服的過立冬了。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五、通悟內功立冬養生導引術:

立冬,按自然界屬性,秋在五行屬水與腎相應。立冬對應頸椎第3節,立冬對應手陽明大腸經腸。

(一)在無極固根培元樁基礎上,放鬆入靜意想該節氣對應頸椎第3節。{為初級功法網絡課程可以隨時訂閱學習}高級功法--《溫暖常在》只面授和入室弟子方能學習。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二)拍打功:

1. 腎俞穴

【功效】滋陰補腎

【定位】腎俞穴位於背的中點,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處。

2. 足三里穴

【功效】滋長氣血,補腎益氣

【定位】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將同側手掌心正對膝蓋骨中心,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的凹陷處就是足三里穴。

3. 湧泉穴

【功效】溫陽益氣、通絡活血、去除下肢寒氣

【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拍打腎經

滋陰潛陽、安神寧心、益精補腎、強健身體、舒肝明目、促進睡眠。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可以治療胸脅積滯,虛勞,腰痛不能俯仰,咽喉幹,胸悶,嘔逆,頭痛,耳聾,面頰腫,目赤腫,眼珠痛,兩脅下痛,四肢發脹,眩暈等等。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關注通悟功夫學習正宗內家武醫體系!對站樁感興趣的同修們,可以學習通悟功夫推出的無極固根培元樁,可以讓您達到養生的目的並找到內家拳門徑,系統提升腎系統功能,培養人體自身元氣,幫助身體築基!


立冬——《二十四節氣通悟內功養生》


站樁小常識是:


站樁時會出現打哈欠、流淚正常嗎?答:正常!

中醫學認為心和腎是相互聯繫的,心是火,腎是水,心腎之間的聯繫叫水火既濟。站樁的時候出現打哈欠、流眼淚,是由於站樁的練習,加強了心腎相交的功能的緣故。所以說,出現打哈欠、流淚是好的現象,說明練習站樁取得了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