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开朗!用这2种方式带孩子欣赏经典,让孩子的表达迭代加速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你要终身跟那些很强的东西,很可怕的东西和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自我是不断地在自我升级中间碰撞而产生的

。”

孩子的一生,其实都在不断的提升自我,持续的塑造自我。美国幼儿园的美术课通过让孩子尽早接触并体验名画的方式,从而提高敏锐的感受力和创造性的表达力,积累形象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高端素材,让孩子从经典中学习,踩在巨人的肩上前进。

豁然开朗!用这2种方式带孩子欣赏经典,让孩子的表达迭代加速

可是问题来了,世界名画虽然经典,但是背后的美术哲学思想深奥难懂,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互动,让孩子能理解并能表达观点呢?

一、捕捉感觉,让孩子表达更有想象力

有一个妈妈曾带着女儿去看画展,她站在一幅白色的作品前,看到除了白色,什么也没有。她看了半天也没理解画家想要表达什么,就问三岁多的女儿“你看画家画了什么?”女儿说:“妈妈这是雪,下雪了。”妈妈又认真的看了一下作品,注意到创作时间正是2012年12月23日,圣诞节的前一天,忽然想起来确实是下雪了。

画家给作品的名字就是日期,没有其孩子的,孩子却用直觉捕捉到画面的意思。孩子欣赏时对色彩产生想象,和妈妈交流想法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我是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中提到“通过与这些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接触,儿童会实现审美内化,一旦儿童将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转化为自己的表象,孩子们就能够自行创造。”

豁然开朗!用这2种方式带孩子欣赏经典,让孩子的表达迭代加速

当孩子能够用一流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去创作的时候,孩子们的语言与想象之间也会不断的变化,经历一个“诗意的转变”。随着创作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计划和细节,孩子可以更多的谈论画面上存在的元素,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对美的鉴赏能力,不懂艺术的家长也需要带孩子欣赏画展,因为孩子对画的感觉是最直观的,孩子们观察到的家长大人倾听和认可就好。带孩子看画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看见”的能力,看见作品中的有和无,能够建立与作品之间的情绪交流,共鸣。

二、类比作品,让孩子学会表达细微的不同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里提到幼儿园老师为了让孩子画一匹马,美国幼儿园老师用了五幅名画让孩子做关联类比,让孩子先欣赏、体验,再创作。

豁然开朗!用这2种方式带孩子欣赏经典,让孩子的表达迭代加速

这五幅有关马的名画分别是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英国画家乔治·斯塔布斯的《大橡树下的母马和马驹》、中国古代画家赵梦頫的《秋郊饮马图》、美国著名画家费雷德里克·雷明顿的《放了它,比尔》和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骑马的人》。

同样是马,如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画出来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艺术是用视觉形式呈现想法,孩子对比看完后感受就更深刻了。

老师解读的时候方式非常丰富,从作家的故事、创作时的情绪、对画面的描述,到对作品的提问与互动等等,尤其是在对名画的互动上,孩子的好奇和细致的观察力令家长赞叹。

比如《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的幼儿园老师让孩子看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骑马的人》,问孩子们画了什么?孩子们观察的角度都不一样,“画的是一个乌龟在一匹马上”,“画的是海马在飞翔”,“好像画在一张纸上,又贴在另一张纸上”等等,孩子们不一样的想法,也会给彼此更多的信息。

豁然开朗!用这2种方式带孩子欣赏经典,让孩子的表达迭代加速

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也学会借用别人的信息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孩子表达上就会有关联性和逻辑感。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王振宇教授曾说:“语言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认知形式,语言的发展方向是概况化,而绘画的发展方向是形象化。“好的艺术活动可以把语言和绘画完美的结合,让孩子既能够用绘画画出内心的想法,也能够让表达的语言具有画面感,引人入胜。

你有带孩子欣赏经典的经历吗?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欢迎留言与我们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