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上線,央行系加快布局,專利數全球第一

Bianews報道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昨日消息,“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第一階段已正式上線試運行。

該平臺旨在開展應收賬款、貿易融資等貿易融資活動,同時為貿易融資提供了一個監管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各種金融活動。

據介紹,該項目由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實驗室與央行深圳分行共同推動和協調。參與該平臺的組織還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等。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就表示,央行較早就動手關注金融科技方面的新技術,已在3年多以前組織了數字貨幣相關研討會,隨後又成立了研究所,正在和業界組織分佈式研發。

他還透露,央行正在研發DCEP,DC即數字貨幣,EP指電子支付。

一直以來,市場中不少企業、組織機構在區塊鏈領域動作活躍、頻繁,而作為區塊鏈國家隊的央行,其實也一直在低調佈局中。

在深圳建金融科技公司

參與開發貿易金融區塊鏈等項目

企業公開信息顯示,今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深圳註冊成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參與貿易金融區塊鏈等項目的開發。

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線,央行系加快佈局,專利數全球第一

註冊資本2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金融科技相關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金融科技相關係統建設與運行維護。法定代表人為黃烈明。

在南京設金融科技創新中心

提供試點環境,研究數字貨幣關鍵技術

8月28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學、江蘇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宣佈五方合作,共建“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創新中心”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南京)應用示範基地”,並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行了揭牌儀式。

央行南京分行副行長賈拓表示,央行南京分行在貨幣發行的跨行調撥業務中,已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同時,江蘇省部分商業銀行也已開展區塊鏈智能合約的研究和應用。

他指出,下一步,央行南京分行將積極為創新中心開展的數字貨幣安全及隱私保護研究課題開拓應用場景,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課題開展提供試點環境。

據介紹,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創新中心將以移動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為支撐,重點研發數字貨幣加密算法和區塊鏈底層核心技術,完成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佈置的數字貨幣關鍵技術研究。

同時,廣泛開展金融科技課題研究、人員培訓、場景應用試點,爭取打造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金融科技研發及應用推廣平臺。

2個月新增8項專利

榜單數據顯示“央行系”區塊鏈專利擁有量全球第一

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發佈的《區塊鏈深度專利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有2300多個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該報告稱,這些專利申請中55%來自中國,專利申請量高達1297件,反超美國。

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6月29日至8月17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新公佈了8項專利申報。

其中4項專利圍繞數字貨幣錢包展開,研究數字貨幣錢包更換密鑰、存幣、升級及開通的方法與系統,其他4項專利則分別研究了數字貨幣明細信息查詢、主動轉幣、扣款及管理的方法與系統。

該8項專利為:基於貸款利率條件觸發的數字貨幣管理方法和系統、一種基於數字貨幣的扣款方法和系統、一種查詢數字貨幣明細信息的方法和裝置、主動轉幣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以及一種基於數字貨幣錢包終端對錢包進行升級的方法和裝置、一種數字貨幣錢包開通的方法和系統、一種基於數字貨幣錢包的存幣方法和系統、數字貨幣錢包更換密鑰的方法、系統。

此外,今年3月28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就申請了一項名為“基於貸款利率條件觸發的數字貨幣管理方法和系統”的專利。

該發明稱可提供一種基於貸款利率條件觸發的數字貨幣管理方法和系統,能夠使基準利率實時有效傳導至貸款利率。

包括:向金融機構發行數字貨幣,並將所述數字貨幣的狀態信息設置為未生效狀態;接受所述金融機構發送的數字貨幣生效請求,獲取所述生效請求對應的貸款利率;當所述貸款利率符合預設的貸款利率條件時,將所述數字貨幣的狀態信息設置為生效狀態。貸款利率=生效請求發生時點的基準利率±數字貨幣發行時點的貸款基差。

而據“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數據顯示,儘管阿里巴巴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去年位於全球第一,但佔據全球最多區塊鏈專利申請量的其實是“央行系”金融機構。

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線,央行系加快佈局,專利數全球第一

“央行系”金融機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央行印製科學技術研究所、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三家機構的專利申請總數達68件。

而目前,單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申請了71項專利,專利主要與數字貨幣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