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高考試點延遲啓動 棄考物理仍是改革關鍵點

原標題:部分新高考試點延遲啟動 棄考物理仍是改革關鍵點


部分新高考試點延遲啟動 棄考物理仍是改革關鍵點

導讀

目前,第三批新高考試點範圍仍未最終確定,但縮水已成定局,2018年可能只有8個省市區將如期開始試點。“3+3”模式下,儘管相應政策陸續出臺,但棄考物理現象仍在加劇。此外,新高考制度下,師資將面臨結構性失衡,這也成為部分新高考試點延遲的一大原因。

原本定於2018年啟動新高考試點的17個省市區,可能只有8個將如期開始試點。

按照各省市區已公佈的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國各省份分4批啟動新高考,上海、浙江2014年先行試點,北京等4省市2017年啟動試點,河北、江蘇等17個省市區2018年啟動試點,剩下的省份2019年啟動。

接近教育部的人士介紹,今年只有安徽、福建、江蘇、湖南、廣東、湖北、重慶、河北、遼寧等9個省份向教育部申請啟動新高考改革。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馮成火今年10月撰文介紹,2018年起有9個省份要開啟改革。

不過,安徽省教育廳不久前對外明確表示,經教育部同意,安徽今年暫不啟動實施高考綜合改革。

“據說是因為浙江、上海試點新高考後,選考物理的學生太少。”一名合肥市的中學教師告訴記者。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10月26日撰文指出,高考綜合改革由試點進入推廣的關鍵階段。要穩步擴大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大力推廣改革試點形成的制度成果,紮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確保這項備受關注的改革平穩落地。

馮成火指出,物理“遇冷”現象是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3年以來遇到的最重要的問題,也是“3+3”模式下其他高考改革省份即將面臨的共性問題。

第二批新高考試點已對“3+3”模式的賦分方式進行調整。“多個新高考試點暫緩啟動的更重要原因是,這些地區在師資、課程等方面的準備還不到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

第三批試點有待統一部署

第三批新高考試點範圍目前仍未最終確定,但肯定將會縮水。

湖南省教育部門10月18日對外介紹,該省新高考改革的實施方案已上報至教育部預審,須經教育部批覆同意後方能向社會公佈。另外,教育部近期會正式公佈第三批啟動改革的省份,目前沒有接到湖南推遲新高考改革的通知。

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10月8日對外表示,廣東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正在按程序報批,正式公佈時間要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進行。

山西省原本定於2018年啟動試點,9月20日,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到臨汾一中調研高考改革準備情況。臨汾一中網站消息顯示,校長張楊管“提出了對2019年山西新考改的建議和思考”。

江西省教育廳8月2日公佈了2018年工作要點,其中包括“紮實做好高考改革試點準備工作”。

能否啟動試點,需要先經過教育部組織的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評估。今年年初,評估組對安徽省進行了評估,合肥市教育局5月10日發佈的消息稱,在前一天舉行的有評估組成員參加的座談會上,參會代表紛紛表示,有信心有能力有基礎地紮實有序實施新高考。

但9月11日,安徽省教育廳對外表示,“經統籌考慮、審慎研判,我省決定2018年暫不啟動實施高考綜合改革,並報教育部。教育部認真研究後同意我省2018年暫不啟動高考綜合改革”。

“這些省份只是暫緩,並不是取消實行新高考,我認為最遲到2020年,全國所有省份都將啟動新高考。”熊丙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教育部文件也透露了這樣的信號。今年8月16日發佈的《教育部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對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分別規定了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的時間。

選考物理人數仍將減少

各地2019年高考報名即將開始,今年仍將只有上海、浙江兩地實行新高考。

“新高考‘3+3’的科目組合在上海、浙江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熊丙奇介紹。“3+3”模式要求考生必考語文、數學、外語3門,再從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中選考3門。由於考生選考科目不同,在仍以總分排名錄取的情況下,必須將3門選考科目的原始分換算成等級分。

這種情況下,難度較大的物理科目選考人數劇減。

山東省將從2017級高中生開始啟動新高考。10月29日,山東省金鄉縣教育體育局官方微信披露了山東省教育廳對2017級學生選科組合統計的內部報告交流PPT。數據顯示,只有39.52%的學生選考物理,在6個選考科目中排名倒數第二。

數據顯示,浙江省2014級學生中選考物理的學生為8.9萬人,佔比36.0%。2015級學生中選考物理的人數繼續下降,為7.6萬人,佔比30.0%,在所有選考科目中佔比最低。

馮成火今年10月撰文介紹,2016級學生雖還沒開始高考報名,但根據目前掌握的相關數據信息分析,預計物理選考人數還會繼續下降。上海市的情況也大同小異。

避免棄考物理的舉措正在陸續出臺。浙江省2017年11月印發文件,建立物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當物理選考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少於6.5萬時,以6.5萬為基數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

馮成火介紹,從2017級學生開始起執行“新政”,期望物理選考人數能有較好回升。由於2017級學生的各科目選考要到2020年1月進行,因此現在準確的數據還無法測算。

第二批試點中,北京市採取了類似於浙江的等級賦分制,山東省則採取了不同的等級賦分。由於選考一般在高三下學期進行,目前兩種方法的實際效果尚未能體現。

大學招生專業的選科限制也在趨嚴。馮成火介紹,2019年擬在浙江招生的高校為1383所,累計涉及26287個專業。相比2017年,單限物理的計劃增幅預測約為150%。教育部於2018年初頒佈了國家版的《本科高校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範圍指引》,對物理選考科目的調控力度更大,預計會有更好的效果。

“避難就易是人之常情,把那些必須要有物理基礎的專業限定要求必須選考物理,學生自會根據個人能力、興趣愛好、職業取向等權衡利弊,考慮是否選考物理。”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邵光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部分試點為何延遲?

“導致部分新高考試點延遲的更重要原因,是這些地區對‘3+3’方案的準備工作還不到位。”熊丙奇認為。

由於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考試科目,要求高中進行走班教學。“目前全國高中的平均生師比大約是15:1。上海的生師比大約是10:1,但實行新高考後,還是發現師資缺口約30%。而且滬、浙地區的高中一個年級不過七八百人,而在高考大省,有的高中一個年級就有3000名學生,可想而知師資的缺口有多大。”熊丙奇說。

《光明日報》7月13日刊登的署名為新高考改革研究課題組的調研報告建議,在全國推廣實施新高考政策,各地應著力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教師需增加約20%,教室改擴建30%左右,提高適應新高考課程安排能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高考制度下,師資面臨結構性失衡:地理、生物教師缺口很大,而物理和化學教師富餘;有的學校生物教師缺乏,有的學校卻富餘。

“我們都在做在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之間交流換崗的心理準備。”上述合肥市的中學老師說。

在資源缺乏和選科博弈背景下,很多高中可能會替學生“做主”,強制幾種選科組合的“套餐”給學生選擇,這明顯有違“3+3”模式希望帶給學生的自由選擇權,更加劇了棄考物理的嚴重性。

馮成火介紹,當前物理“遇冷”現象深刻揭示了高中學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狀和深層次原因。為了求“分”,有些高中學校的應試“奇”招迭出。

“我們已經給大量學校做過評估,選課走班需要增加的教師和教室數量並不多,大部分學校都可以滿足。我覺得部分新高考試點延遲,主要是對改革和新生事物自然的不適應。”新高考選課服務提供商曉羊教育董事長周林說。

“隨著改革的推進,選擇‘套餐’的學校一定會越來越少。就像開車一樣,剛學會時只敢在一個大操場開,但是慢慢熟練後沒有人會只在大操場開車的。”周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