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直守“信”,接“訪”無悔 ——我的信訪故事
一晃,我做上居委的信訪工作已有五六個年頭。水閘居委轄區都是建造於上世紀90年代老舊小區,居住人員構成複雜,既有土生土長的奉賢本地人,又有大量上山下鄉回滬知青和外地來滬務工人員,基層工作十分複雜。作為信訪工作幹部,每天要做很多基層事務性工作,又要經常接待反映情況情緒激動的居民群眾。日常接待接訪忙碌而煩亂,但看著一個個弱勢群體的權益得到了維護,看著一個個滿心怨氣而來的居民,在自己的努力協調下,在各個部門協作下,建議訴求得到解決,就會覺得自己的忙碌和些許委屈都是值得的,心中被洋溢的溫暖包圍。
陳某是一位轄區居民,他曾以尋釁滋事行為被處勞動教養,解除勞教後長期失業,僅靠每月的城鎮低保維持生活。2015年夏季某一天,他氣勢洶洶地來到居委,質問他的城鎮低保為何被取消,還揚言如果低保不恢復,他就每天到居委來吵鬧。我給他倒上一杯水,讓他先坐下消消氣慢慢講。之後,根據他反映的訴求再去相關部門瞭解真實情況,最終掌握到信息,社保中心查到陳某目前有單位在給他交社保金,不符合城鎮低保的要求,就取消了他的低保待遇。我就委婉詢問陳某是否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怎麼可能,我這麼多年一直窩在家裡”。一週後,陳某主動上門告訴我:“原來是之前老單位還在交社保金,是我沒了解清楚”。真相水落石出,一切釋然。
很多時候,一件平常看來細小的事情,對於基層信訪幹部來說一旦不予以重視,很容易激化出群體性事件。而相對的,一件看來涉及面很廣的群體性事件,通過基層信訪幹部“細雨潤無聲”的處理方式,矛盾可能瞬間就迎刃而解。
2014年初夏的一天,某小區某號5樓居民吳小姐和孫小姐來到居委,反映4樓住戶楊阿姨經常深夜在房間內大喊大叫,嚴重影響鄰居的正常休息。這個楊阿姨我比較熟悉,家庭情況較為特殊,楊阿姨的女兒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母女倆相依為命。走訪中,楊阿姨也反映樓上居民晚上動靜大,吵得她們母女睡不著覺,要求樓上居民晚上安靜些,否則她就會大叫大喊。我立即召集雙方進行協調,經過協商,雙方都表示會互相理解,儘量不影響對方。原以為這件事就這麼處理就完畢了,可之後就證明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2015年4月的一天,這個樓道的5戶居民情緒激動地來到居委,反映楊阿姨變本加厲,不僅在樓道內大喊大叫,還持菜刀在牆面磨刀,威脅整個樓道居民,精神狀況堪憂,再不加以管制恐怕要出人命!聽聞情況後我即刻上門,楊阿姨看到我來,痛哭流涕,說她女兒身患重病,她精神壓力巨大,加之樓上居民晚上各種聲響攪得她睡不著,她才做出如此過激行為。但對此,樓上居民矢口否認。經細緻瞭解發現該小區樓房多為上世紀90年代初建造,樓板都是預製板,隔音效果極差,一點響動就會傳到樓下。為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我將情況上報居委會,召集社區民警、社區調解員、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等參與,聯合化解矛盾。經過協調,居民們表示體諒楊阿姨的情況,願意從自身做起,晚上減少噪音。同時,居委會定期上門關心楊阿姨的生活狀況,並邀請她和女兒多參與社區活動,讓她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漸漸地,樓道里的喊鬧聲消失了,笑聲變多了。
訥直守“信”,講究的是作為一名基層信訪幹部,要有一顆剛正不阿的心,處理糾紛做到不偏不倚,做事公道。接“訪”無悔,講究的是對待居民,對待各種煩心和委屈,始終要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工作出發點,無怨無悔。每每看到上訪群眾滿面憂愁而來,喜笑顏開而去,一切值得。
(作者系奉賢區西渡街道水閘居委信訪幹部錢浩)
閱讀更多 奉賢信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