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思考 39:外面学的东西,为什么落不了地?

如果说老师是最爱学习的一个群体,大概没有人会反对。每个月甚至每天,都有针对幼儿园群体的培训课程。

学习,其实是一件奢侈消费品。老师去外地学习,学费和差旅费只是表面的花费,回来之后要尝试落地,还会产生大量的隐型成本。哪怕什么也不做,只是内部分享,有50位老师参加,开2个小时的分享会也就等于占用了100 小时的时间。

五年前,财务人员对我说,大利老师,我们卡萝每年的外出学习费用,每个园都要开支几万元,加起来一年要25万。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当时是又欣慰又难过。

我欣慰的是,老师们的学习意愿还是很强烈的。我难过的是,回想一下,这些年大家学了那么多的课程,然而真正落地的少之又少。外出学习,无疑很重要。但是如果不去落地,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为什么落不了地,我想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培训的人没有选对,二是培训的课没有选对,三是内部机制没有建立,老师缺乏落地的动力。

PRG推行以后,我们针对这三个症结给出解决办法。首先是参加培训的人,不再是园长指派,而是排名靠前的人才有资格,同样一堂课,优秀的人学习效果会更好,因为名额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他也会特别珍惜,其他人也没话说。

其次,课程不乱报,而是针对园所的本期工作重点进行臻选。避免把外出学习当旅游。

最后,回来之后,PRG让老师有充足的动力进行实施落地,我们使用项目制,项目从立项到收尾,有一套完善而简单的考核办法,项目落地的效果越好,给园所带来的改善越大,项目负责人的PRG积分就越高,排名也会随之变化。

通过这三步,卡萝现在的外出学习,落地率基本能保证80%以上,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