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打坐昏沉、瞌睡的原因


南懷瑾老師:打坐昏沉、瞌睡的原因


現在開始要講昏沉,要注意,你們每人晝夜都在昏沉中,《千家詩》上面有:

鎮日昏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偶過竹院逢僧話

偷得浮生半日閒


這首詩很好,很有名。結果到了元朝,有一個讀書人很有文才名氣,到山上去玩,玩過一個寺廟,有一個和尚盡拉住他講話,他很煩。和尚知道他是有文名的人,就請他題詩,他把這首詩頭尾顛倒了一下,平仄押韻都對:

偷得浮生半日閒

忽聞春盡強登山

偶過竹院逢僧話

鎮日昏昏醉夢間


他把這個和尚罵了,說他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糊里糊塗,文人文思敏捷,罵人不帶髒字。


“惛沉者,謂或因毀壞淨屍羅等隨一善行。”犯了戒的人容易昏沉。“屍羅”是戒律,男孩子手淫漏丹的,就不是“淨屍羅”了。女孩子經期要來啦,昏昏的,脾氣也大,又煩惱。另外如果犯了殺盜妄淫戒,容易昏沉,馬上定境界就差了。


有些朋友一進門,我眼睛一看,他們昨晚乾的事我都知道了。我說感冒了吃藥去,他不承認,不吃。第二天來,流鼻涕,咳嗽,感冒現象出來他才信。因為他臉色已經顯現出來了,犯了“

毀壞淨屍羅”的毛病。


所以善知識有那麼容易嗎?大慧杲禪師說:“你們在我前面走三步路,我已經知道你的命根在什麼地方了。”這句話就是說,逃不過他的眼睛的。所以,隨便毀壞哪一點淨戒,隨便毀壞任何一點善行,就會使你昏沉。善的心理行為與生理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古今中外一切宗教都讚歎善行呢?善能生陽,陽氣就來了,所以為善最樂。


不止是教育上的話,因為陽氣來了人也會快樂,如果都是陰氣,就煩惱憂慮了。陰者就是五陰、五蓋,所以任隨哪一種善行被破壞,都容易落入昏沉,頭腦就昏聵了。譬如殺了人的,最後都被抓住了,因他東逃西逃,頭腦昏聵就被抓住了。因果也是這個道理,這一句話是很重要的話,讀經,一句話都不能疏忽。


“不守根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門護持不住。

看電視看多了,打起坐來,就昏迷了,因為不守眼根門。聽人講話,聽歌,聽多了,打起坐來昏沉,不守耳根門。天天練氣功,練多了也容易昏沉。


呼吸太用力了,久了,氣不夠也容易昏沉,不守鼻根門。有個故事,說有一個比丘,打坐就昏沉,來問世尊,佛說山中有草(菸草)可以解倦。昏沉就有一個昏沉相,等於一個人要死就有死相,瞞不過人的。一打坐就昏沉,淨屍羅都有問題,就是“不守根門”的問題。


但是你們可不能抽菸!抽了煙就散亂,除非你有定力,隨時可以入定;你偶然可以用茶葉、咖啡去減少一點昏沉,可是這些也會引起散亂的。為什麼受戒不準吃五葷?因為五葷是有刺激性的,刺激神經,增加荷爾蒙的活動,不容易得定,所以要戒五葷。


像蔥蒜吃多了,振奮你的神經;但是太昏沉時把五葷當藥吃,不犯戒,要懂這個道理。但不是藉我的話學抽菸呀!如果你真的太昏沉,或者可以喝濃茶,像我一天濃的鐵觀音要三四杯,你們程度不到不要亂來,否則會出毛病。這些不要學,當個話頭來參可以。


另外,吃東西貪好味,吃多了就昏沉。所以佛的戒律過午不食,就是為了少昏沉。腸胃清了以後,腦子就清明;腸胃不清,腦子就不清,所以過午不食是有科學的道理。身根就是男女性器官,男性犯手淫遺精的,身根破壞了容易昏沉。女性兩乳房也是生命身根之一,所以要守根門,現在跟你們講明瞭,否則你們學佛一輩子也不知道身根是什麼。


“食不知量”,或者貪嘴亂吃,吃得太多了;或者什麼都不吃,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餓出毛病來,都是“食不知量”。做勞動工作的更不能餓,否則一臉烏氣,胃要開刀的,所以飲食一定要知時知量,以避免昏沉。


“不勤精進,減省睡眠”,心理方面,不勤精進,心理懶惰,睡眠不夠,打起坐容易昏沉。這句經文如果看錯了,會認為要精進,不要睡眠,那就錯了。睡眠的需要量和年齡有關,要知時知量。如嬰兒則要十八到二十個小時,十歲左右的孩子需要睡十個鐘頭。現在的小孩子讀書,每天六點鐘起床趕公共汽車,很晚才睡,從小都在毀壞自己。

南懷瑾老師:打坐昏沉、瞌睡的原因


我非常反對這種家庭教育的生活習性,睡眠已經不夠了,加上營養不對,然後又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結果什麼都成不了,有什麼用?所以我經常大聲呼籲,現在所有的父母全要重新受教育,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少年人要多睡眠,老年人一夜睡三五個鐘頭已經多了,老年人老而能睡並不壞,但是人太胖而愛睡,那是病,所以飲食與睡眠都要知時知量。


“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你的知識範圍不正,習慣性地在一個不正、不好的境界上修。做工夫可以斷睡眠,但是斷除睡眠是有方法的。像練瑜珈氣功,佛法中也有特殊的氣功方法。道家說“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精氣神充實,腦的神充足,那就不需要睡眠了。


這個四大的身體,精氣神修煉成功,一身業力習氣轉化了以後,“夜睡無夢”,睡時絕對沒有夢,一覺可以睡多少年,也可以多少年不睡;“身輕如葉”,可以在空中飄;“晝夜常明”,日日夜夜此心都是光明的。記住道家這三句話。


“於所修斷,不勤加行,隨順生起一切煩惱。”睡眠這個習氣是可以斷的,要修持做工夫,才能斷得了,工夫不到斷不了的。醫學上也曉得睡眠是一種習慣,譬如我幾十年練習睡眠,可長睡,可不睡,晝夜也可以不受影響。如果覺得夜裡必須睡,白天不能睡,這只是習氣的觀念,並不是一定要如此。


現在是夜裡,到了美國現在是白天,所以在美國住了幾個月回臺灣,會好幾天睡不著,因日夜時間顛倒。其實你把日夜的時間觀念忘掉,要睡就睡,沒有什麼顛倒的,顛倒不顛倒是心理上的意識習氣觀念。所以睡眠、飲食,這些都是要修持做工夫才能斷的,因為隨順這些習氣,不免常有煩惱,有煩惱就不免昏沉了。


可是你們不要亂搞,睡眠不夠,首先是眼睛吃不消,弄不好會瞎的。這些都要懂得加行的方法,加行修法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像你們如果真修得好,近視就會恢復,老花眼也可以改進。但年紀真的太大時,眼睛總是比較吃力,配個最輕度的眼鏡來戴,可輕鬆一點。


“身心惛昧,無堪任性”,由於生起一切的煩惱,以致身心都昏昏的,不清爽。其實昏沉本身就是一個煩惱,身體整天重重的,不舒服,不輕鬆,頭髮脹,腦子昏昏的,雙眼乾乾的,這不是煩惱嗎?因為大家煩惱慣了,所以不覺得煩惱。如果碰到這些情形,我就煩死了,一定做工夫,決不讓身心留一點點這些東西;不然我就找一些藥,把這些病解決掉,這些都是障礙修行的。


所以大煩惱就是“惛昧”,一天到晚腦子不清明,糊里糊塗,這是身煩惱;心煩惱是智慧開不了,所以昏沉能夠使你生起一切煩惱。話句話說,大昏沉的人,貪、瞋、痴、慢、疑都來了,愛睡眠的人,一定好吃懶做,酒色財氣都喜歡。尤其欲界中一切眾生,犯罪行為都在晚上或夜間,這事研究清楚了,就曉得昏昧生起一切煩惱,一切煩惱都是跟著昏沉來的。


譬如跳舞廳,裡頭是昏暗的,只看到鬼影憧憧,那是地獄的畫面,大家在昏昧的境界裡。為什麼要燈光暗才舒服呢?因為昏昧與黑暗是同一個境界,一切眾生都以身心進入昏昧為快樂,這就是佛說的“眾生顛倒,是為可憐憫者”。


所以修持成功要進入大光明定,不在昏昧境界中了,道理就是如此。“堪”是可能,“任”是擔這個任務,由於“身心惛昧”,所以擔不起正修行的功力。這只是昏沉,還沒有講睡眠,重昏沉就是睡眠。

南懷瑾老師:打坐昏沉、瞌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