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授對話8大總裁: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

2017年12月5日上午,2017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與金融”分論壇上,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主持了關於“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的議題研討,Visa高級副總裁林偉博,百度高級副總裁朱光,Finastra(中國區)總裁秦銘浩,京東金融集團CEO陳生強,AngelList首席執行官凱文勞斯,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集團董事長兼CEO周亞輝,點融網首席執行官、創始人蘇海德就此議題發表了精彩演說。

以下為發言實錄

廖理: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是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過去的一年多,我們成功建設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數據庫,希望能夠大家更充分地瞭解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情況,也更好地支持和研究如何監管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創業。

金融教授對話8大總裁: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

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

從這個數據庫的情況,我們初步能夠看到,對於我們認識到的這四個金融科技發展的格局,它的分佈是不一樣的。應該看到這個數量非常大,規模也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大的程度。

那麼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是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我們就叫全球創新的力量,主要是金融科技持續地推動普惠金融和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它已經成為一個全球發展的創新力量;第二個由於移動支付的發展和發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的一枝獨秀,同時由於它去中心化、進入門檻低、以及高效便捷所以金融科技在推動金融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風險,所以它也在深刻推動金融監管方面的變革。從這個數據庫我們能夠很容易地看到一些簡單的判斷。

比如說在國內哪些地區發展得比較好,我們能夠看到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發展得比較好、比較快,我們也能夠容易地判斷出來在過去的若干年,金融科技領域融資的情況。這個數據庫今天已經上線了,大家都可以很容易地去登陸看到這個數據庫的情況,這個數據庫目前根據我們對金融科技發展格局劃分為14個細分的行業,覆蓋了15000家金融科技的企業,同時特別是我們從多個數據的維度,從五個角度來刻畫一個金融科技的企業,比如說它包含了金融科技企業的基本的信息,包括工商信息、團隊、企業的族譜、跟其他企業的聯繫,特別是跟其他數據庫不一樣的包括企業的運營信息、APP運營的情況、招聘的情況等等、另外包括市場資本信息、融資、並就、上市以及法律信息、知識產權、司法信息等等,當然包括一個媒體對金融科技企業的報道的信息。

那麼根據這樣的數據庫,我們希望能夠達到這幾個目標:第一能夠使大家更充分地瞭解中國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情況,同時我們能夠實時跟蹤中國科技行業的動態和趨勢。另外支持和研究監管服務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創業,這是我們一個小小的成果,對大會做的一個奉獻。

接下來我們進入議題一的討論。我們都知道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要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金融體系的改革要求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金融服務傳統產業升級也是我們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新的舉措。那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賦予了消費創新、供應鏈、人力資本等多個領域的多個動能,接下來我們的嘉賓將圍繞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的實體經濟開展討論。首先讓我們有請本次參加分議題的嘉賓就坐。

廖理:我們都知道金融科技的發展代表了新生力量正在深刻影響著傳統行業的發展,那麼這其中支付格局的變化更是被技術的快速覆蓋、迭代,我想首先有請林偉博先生從Visa的實踐中來談談金融創新是如何通過變革傳統的支付方式來影響實體經濟的。

林偉博:現在確實是下一代革命的風潮,在物聯網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移動支付顯然是更加需要的,更加風潮的。同樣我們要注意風險的問題,我們有更多的新的參與者在整個生態系統當中,所以這個系統當中肯定會有風險,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林偉博:非常感謝,我也很榮幸,我想來談fintech的影響,尤其是Visa,我們有很多合作伙伴,基本在50年代的時候,1958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創立了第一個fintech的企業了,我們當時也跟他們合作,我們希望可以跟所有的傳統的企業合作。Visa在一路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有23億的Visa用戶,我們在所有的用戶當中幾乎貫徹所有的金融服務行業,對Visa來說有兩個事情我們覺得很重要:一個是在跟Visa競爭的過程中,我們很多的競爭者都覺得Visa是一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者,尤其是支付方面。

其實我們需要的是合作伙伴,其實都是可以合作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的網絡,為什麼要網絡呢?為什麼如此重視,因為網絡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我們希望有全球覆蓋的網絡。我們去年有16000個網絡合作夥伴,這是在佈局在全球,看我們的KPI,看他們的企業有用Visa的量來衡量他們的KPI。所以Visa更需要的是合作伙伴。

第二點,就是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的是下一代的金融人才。比如說我們看大學裡面培養的人才,我們跟大學合作讓大學有更多的機會來發展比如說未來需要人才的項目,學校的項目、學校做的科研項目、實踐項目可以跟未來的工作、崗位對接。我們在上海參加了移動世界大會,我們也發現金融教育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中國也是這樣。比如我們現在看到中國移動支付非常大地發展,我們希望這些新技術可以帶到全世界,有很多東西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另外我想補充的就是物聯網,現在確實是下一代革命改革的風潮。我們移動支付也算不上很大的IOT,到2020年,我覺得現在是一個IOT是可以達到一定的程度,在物聯網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移動支付顯然是更加需要的,更加風潮的。當然我們同樣要注意的剛才說到風險的問題,我們有更多的新的參與者在整個生態系統當中,所以這個系統當中肯定會有風險,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信息的透明性、公正性能不能客觀地描述這些信息;第二點在支付方面象徵性,也就是說你給了一個 商戶一定的資金,怎麼樣提供真正的信息呢?這個信息是不是能夠被確保;第三點就是中國現在在移動支付方面非常非常先進,在教育的過程中,是誰來參與的?參與的人的身份也是非常地重要。在獲得貸款和支付的過程中人的信譽度我覺得也是非常需要考慮的一點。我們做金融技術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

廖理:謝謝,我們下一個問題是給百度的朱光總,我們我想請百度如何利用自己的技術服務金融的發展,金融科技又是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的。

金融教授對話8大總裁: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

朱光:金融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的最佳場景。百度人服務實體經濟,第一是理念要普惠,要幫助更多需要服務的人;第二人工智能能夠推動風控技術的發展,風控是核心;第三應該是共享、開放、綠色,我們應該強強聯合,而不是自己去做。

朱光:非常感謝有這麼個機會參加這個論壇,大家都知道我們進入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百度也認為金融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一個最佳的場景,因為金融的本質實際上是數據和數據處理,百度這兩年在人工智能,在金融上的應用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探索,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來看我們是怎麼來服務這個實體經濟的。百度是一個搜索引擎,我們的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幫可能近百萬的中小企業用戶推廣他們的產品,用戶每天需要他的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到百度來找,過去是一個幫實體經濟、小 微企業獲取客戶,有一些客戶它在獲取客戶的過程中,其實是需要金融服務的。我舉一個例子,我們每年在江蘇陽澄湖有一個大閘蟹的蟹農,但是銷售的季節每年就是在大閘蟹的可能是中秋的前後,這個蟹農已經做了八年了,他是堅持要推自己品質的大閘蟹,因為網上各種各樣的冒牌的、以次充好的,所以他這八年來他推出的大閘蟹一定要到北京、上海開自己的直營店,他的大閘蟹包的水塘產生的一定不能進餐廳,也不去進團購網站,也不進任何的銷售平臺,他就在百度上做他的推廣。

今年我們給這個蟹農做了500萬的信用貸款,讓他去有錢在百度和其他推廣平臺上做廣告,獲取他更多的客戶,他就多賺了一個億。這樣堅持品質的蟹農,他經過我們的服務,實際上把他好的東西傳播給了更多的消費者。

我們怎麼能做到這樣的?除了對企業經營的風控包括他歷來的網上的口碑、輿情、消費者的評價,我們認為這是一家小公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我們做出這樣的判斷,能給他貸款。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怎麼服務實體經濟,我們知道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很迅速,很多農村的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他們通過學烹飪、汽修也是積極參與到城市生活中,職業教育改變他們的命運,還有學IT、學英語,我們把這些機構帶來學生,他們通過學生貸款及時跟職業教育機構做了很多生源的提供。我們發現一個例子,越好的職業教育機構,比如說英語,像華爾街、英孚這樣的機構不僅關係我們的貸款服務給他們帶來多少學校,經關心金融的本質,我們給他提供的學生裡每個月的風控狀況,壞賬率是多少,他看得非常仔細,他會害怕因為你的服務,因為你壞賬率的增加,給提供的金融服務不持續會對他的生源產生影響。即使在服務成熟的實體經濟,為他們的客戶帶來服務的過程中,越來越好的服務機構把風控作為他們非常重要的特徵去把握。

我們又要做到對大專以下學生放15%左右的利率,又要做到秒批,還要基本上能夠打平不虧損,保持我們持續的經營,還要做到識別學生的風險,又要識別教育機構的質量,這些複雜的因素融合在一起把普惠實現確實需要技術。

第三個我們做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光靠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經濟遠遠不夠,互聯網金融做的時間本身就不夠長。我們更大的策略是和傳統的金融機構緊密聯合,比如說和農業銀行,我們簽訂戰略協議,我們共同利用百度和農行的各自的技術和各自的優勢共同去開發產品,這次我們開發一個叫AB貸,這個產品就是普惠的理念,就是來服務整個的我們服務不到的人群,幫很多的人提供貸款,幫他們做生意,能夠服務三農。現在的產品已經推得非常好,農行有很強的資金實力,利率也非常低,我們不斷降低自己的利率,不斷去服務這種層次的人群。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百度人服務實體經濟,第一是理念要普惠,要幫助更多需要服務的人;第二人工智能能夠推動風控技術的發展,風控是核心;第三應該是強強聯合,今天的這個話題是共享、開放、綠色,我們應該強強聯合,而不是自己去做。

廖理:謝謝朱光總,下一個問題是提給秦銘浩先生,我瞭解到Finastra作為一家技術型的公司,一直在金融機構提供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也跟中國很多家銀行建立聯繫,我想請您談在與傳統金融機構聯繫過程中怎麼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

秦銘浩:Finastra希望能與各方一同努力,構建一個公平交易,普惠金融的環境。在創新方面,Finastra是全世界最大的債券的提供者,現在我們也進入中國,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在中國的發債。

秦銘浩:非常榮幸,主要因為我的中文不是很好,所以我可能以英文來講述一下。Finastra是一個科技金融公司,我們在6月份成立,現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金融科技公司,我們和全世界60個銀行合作和中國很多銀行也有合作。大家都談金融普惠,去年我們公司和一些大的銀行,比如說渣打,BMP一起合作,我們做了一個研討會,有一些 專家聚在一起,談的就是普惠金融還有公平交易,怎麼樣進行公平交易,我們可以從非洲進咖啡都怎麼賣到星巴克等等,這就是我們在做的。而我們現在希望讓所有公司都參與進來,而現在所有的公司它的成本是50美元,而我們計劃是想要把這個50美元降到1美元,就是把成本降低90%,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化來做,通過無紙化辦公,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實現這個目標。所以一方面我們用金融手段來這麼做,另一方面通過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是一個很大的工具,比如說供應鏈金融等等,現在金融的方面非常快,但是開放帳戶的比率現在是30-40%,我相信中國的比率可能更高。現在有API,我們有135個國家有9000個相關的客戶,那我們也相信金融服務是非常強勁的。可以使得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一起,用API、用數字模型,比如說和蘋果,我們Finastra是一個平臺,是提供銀行和金融服務。在創新方面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債券的提供者,包括區塊鏈,我們也發佈了landcorm(音),和BMP和其他的公司幫他們開發銀行業務,而且也可以來發債,我們現在也進入中國,我們希望通過區塊鏈實現在中國的發債,這就是我基本上所做的工作。

廖理:我們都知道,京東金融在過去的幾年獲得快速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令人矚目的金融科技的大型企業,下面我們想請陳生強總談談你們怎麼樣利用新的技術推動金融業務的發展,來推動普惠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的。

金融教授對話8大總裁: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

京東金融陳生強

陳生強:現代金融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現代金融不僅要服務實體企業,而且能夠幫助實體企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二是說現代金融一個核心的要點是普惠,也就是說,能夠使金融範圍的廣泛性向下沉覆蓋到中小 微、服務到商農。

陳生強:實際上我們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可以看出來,經濟高質量的發展以及現代金融,在我們看來實際上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就是現代金融實際上是有兩個關鍵,第一現代金融不僅要服務實體企業,而且能夠幫助實體企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說現代金融一個核心的要點是普惠,也就是說,能夠使金融範圍的廣泛性向下沉覆蓋到中小 微、服務到商農。要實現現代金融除了需要制度上面的一系列的建設之外,實際上最核心的點在於技術。從現在整個技術發展來看包括從移動互聯網,包括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技術,實際上讓所有線下的這一系列的包括生產、生活、服務逐步地數字化,而這種數據化實際上是剛好跟線上的數據相融合,或者實際上形成一個線上跟線下的整體的融合。基於這個融合,對於企業來講,我們可以更好地去洞察這個企業的經營的情況,以及它存在的風險和機會。同時我們可以將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到所有這些企業的日常的經營中。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講,原先大量需要人去做的活全部轉為機器去做了,對於金融機構整個成本的下降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同時可以把整個的體驗做得 更好,而且風險可以控制得更好。在這種狀況下對於整個金融機構向下覆蓋到包括中小微、商農整個覆蓋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講一下我們具體的情況,去年我們推出一個產品叫數字農貸,數字農貸實際上有三個特點:第一實際上我們是基於整個農業生產的量化模型,包括通過這些農民的歷史數據,給這些農民放貸款,不需要任何的擔保跟抵押;第二個特點我們實際上可以通過整個生產的量化系統,能夠定時、定量地把資金髮放到整個的生產過程中,就不讓這些資金產生閒置而產生成本;第三我們的系統實際上能夠為農民的生產過程提供整體的風險管理,實現生產管理的信息化跟智能化。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原先有些農民只有能力養一棚或者是資金養一棚雞,但是現在可以養兩三棚的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說農民養一隻雞隻要3塊錢,而成本只需要5分錢的資金成本。今年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推出了數字農貸的2.0,我們稱之為“傻瓜農業”,加上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技術,除了實現之前說的自動檢測到雞棚裡面的雞屎包括清理垃圾,包括放水等等,實際上還可以通過監測通過雞的叫聲包括它的活動去監測這些雞是否出現疫情,同時可以提供整體的在線的診斷。這樣的話,實際上可以更好地去服務好整個整體的養殖。

這樣是通過科技的方式在農業上面的典型案例,包括最新的科技同樣可以利用在製造業包括服務業上,這是我們的體會。從去年開始,我們實際上把我們的一系列的技術包括風險定價能力、包括客戶運營能力輸出給金農機構,幫助金農機構能夠更好地去服務實體經濟以及往下沉服務更多的中小微以及三農的企業,謝謝。

廖理:下面一個問題是提給Angellist凱文勞斯,首先能不能給我們簡單的數據描述一下Angellist作為美國最早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股權眾籌規模,第二個你們如何建設這樣的規模去搭早期的投資生態系統的?

凱文勞斯:Angellist希望能夠培育更多像優步這樣,一開始名不見經傳,最後成為世界知名的公司,Fintech在打造這樣的投資生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凱文勞斯:非常感謝您的問題,首先一個背景,Angellist是一個平臺,是為所有的新的公司可以找到資金、找到客戶的平臺,你剛才問到了規模的問題和怎麼打造這樣的規模。Angellist首先應該說一開始是500萬,我想這樣的資金的不可能是一天,可能規模一點都不大一天就可以搞定了,後來有越來越的公司來參與,這很重要,讓大家理解一下,我想給大家讀一段,有一個公司在我們平臺上,他們說做到了SMS的芯片卡,基本上是兩個星期之後在舊金山,後來他們註冊了公司,他們是一個非常小的公司,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幾千個客戶,有很多的客戶就有很多的風險,有的人就會找我們,很早的階段就來找我們,另外你在很小的時候,沒有什麼錯誤,沒有什麼bug,但是一大了之後就會有未來期待的問題 第二點就是判斷力的問題。很多公司一開始非常非常地成功,但是未來擴張了之後是不是可以有很好的業績。第三成本的問題。很多監管,當你大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多的監管,監管就需要小公司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合規,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合規的話,當你做大之後就需要花很大的成本去做合規性。

我們跟政府做的就是把這個成本降下來,所有的合規性在我們平臺上已經嵌入了,政府也非常支持我們,會發現他們在監管檢查、審查的過程中,在我們的平臺上註冊的公司、成長的公司,基本上是在合規性方面做得非常棒的。

另外兩點,我們做了一個網絡,我們叫Angellist,就是天使投資人,他們可以在這些公司裡面就直接開支票,設置支票,其他的投資人可以看前期的投資人,看他們的投資回報率,而且可以參考,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看得到。很多投資人他們就可以回去看他們的業績,所有不同的投資公司他們的分別業績怎麼樣,以及投資回報率怎麼樣,這是我們叫Angellist這個系統,這個系統實際上就是全是一系列的天使投資人當然也有機構投資人,他們投資大量資金,他們現在又回到這種小額的天使投資的階段,因為他們覺得在我們這個平臺上,他們成長得 都非常地不錯,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

稍微總結一下,小公司基本上是七年之前,2010年投資的,我剛才說的在舊金山,那舊金山這個公司現在叫什麼名字,叫優步,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平臺上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都已經成為世界非常知名的公司,我們希望培育很多這樣的小公司,一開始都是名不見經傳,最後成為為優步的公司,這就是我想說的這就是fintech真的能夠打造這樣的生態,我覺得是很好的例子。

主持人:下一個問題我們知道你在金融科技領域投資很成功,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談金融科技對於實體經濟的發展的認識。

周亞輝:科技這幾年在金融領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來了以後,本質上來說,科技在幫助金融機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聽起來好象跟以前一樣,但是如果效率提得足夠高,成本降得足夠地低,這會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都變成可能。

周亞輝:我從作為一個上市公司的負責人跟金融行業或者跟金融機構打交道的過程中的體驗,結合我在投fintech過程中分享一點。歷史上來說,其實代表實體經濟的企業家的發展壯大都是離不開代表金融的銀行家的支持的,歷史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其實銀行家都是通過幫助企業改善現金流表徵的方法來幫助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成為行業的領頭羊,甚至說能夠達到壟斷,或者說提前應對新一輪的產業變革,我覺得這是銀行家、金融對實體產業最大的作用。最開始銀行在起這個作用,後來隨著新技術革命,慢慢市場發現銀行或者銀行家對待企業的時候,企業的融資或者是投資的過程中偏保守了,逐步誕生了風險投資,這是在新技術革命以後誕生的風險投資。但本質上來說他們還是一起發展的。科技這幾年在金融領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來了以後,我覺得本質上來說還是一點,科技在幫助金融機構提高效率,還有就是降低成本,聽起來好象跟以前一樣,但是如果效率提得足夠高,成本降得足夠地低,以前不可能的事情都變成可能,對於上市公司的實體企業來說,以前你到銀行申請貸款的時候流程搞下來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以後科技的發展如果要一個銀行一天之內告訴你批還是不批,移動上把錢打給你,這樣的話對企業來說大大節省時間成本,提高效率,我覺得這一點很快就到來,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周總,下一個問題是提給蘇海德先生的,我們知道您創立創辦了點融網,能不能從中美兩個比較來講講金融科技是如何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的?

蘇海德:我們希望技術總有一天能夠真正、根本性地改變現狀,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為金融界最終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信任一個人,提供一個解決方案,通過各種工具,比如說風險控制等等,使fintech能夠上升到下一個等級,這個方向的潛力是巨大的。

蘇海德:非常感謝您的問題也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們確實有很多很棒的嘉賓今天都談到了fintech,說到了更多的是技術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這非常非常棒,作為一個技術人員我們希望技術總有一天能夠真正、根本性地改變現狀,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我真的還寫過軟件,還做過美國的貸款,給美國的一些公司都寫過代碼,我們要解決金融界最終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信任的一個人,他如果從來沒有借款,你怎麼信任的問題,你怎麼建立信譽、名譽,我們知道金融界信譽很重要,像一個借貸方,你去銀行貸款的時候,我們要看這個人的信譽對不對,我們現在做的決策,我們去銀行,銀行給我們業務,我們就幫你做中間的信譽的問題,我們要開始下一步,下一個級別是什麼呢?剛才也有人說到過,比如說農村,去幫助農民,他們完全被忽視了啊,我們為什麼忽視他,因為我們沒有工具,每天我們去辦公室的時候,去工作的時候我們真的要考慮這樣的問題。我們相信在這個方面有巨大的潛力,有很大的機會,比如說大數據、區塊鏈讓我們改變信任的問題、記錄的問題,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現在我們有巨大的問題,比發明汽車更加巨大的商業潛力,我們覺得賦權把技術給到社會、給到人員、給到我們所有的人,同時提供一個解決方案,這就是fintech能夠上升到下一個級別,下一個等級。我們有各種工具,比如說風險控制等等,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投資這麼多了,潛力是巨大的,回饋也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