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難道不怕歐洲老牌強國崛起嗎?

靈魂深處


歐洲老牌強國像英、法、德、意等,其領土、資源和人口規模擺在那裡,單個國家再怎麼發達,其強大都是不可能超過美國的,因此美國確實是根本不用擔心。

但是,對於聯合起來的歐洲——歐盟,美國則是有著深深的警惕的。像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完全就是希望歐盟徹底解體的那一種人。當然,現實也擺在那裡,一個聯合起來的歐洲,的確是在全球領導地位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與經濟實體

事實上,法國與德國通過領導歐洲,也穩固了其全球地位,其作用從而深為其他大國所看重。英國脫歐後,其他且不論,就國際政治地位來說,從長久來看肯定是會逐步下滑的。

歐盟對美國的另外一大挑戰就是歐元。歐盟此前一直小心翼翼避免歐元與美元的地位對抗,但是如今已是勢所難免。由於特朗普的肆無忌憚,歐盟現在也已經開始公開尋求“去美元化”,準備直接讓歐元挑戰美元了。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9月份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提出年度計劃時,公開表示,“我們必須更加努力,讓我們單一貨幣在全球環境下扮演完整的角色。

他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兩大引人注目的“荒謬”現象,他稱,“歐洲一年的能源進口費用總計3000億歐元,但當中有八成是用美元付款,而我們只有2%的能源進口來自美國,實在荒謬。”然後又繼續指出,“歐洲企業購買歐洲的飛機用美元而非歐元付款,也是荒謬。”

然後容克總結道,“歐元必須成為更為完整的新歐洲的門面及工具”,而後容克呼籲歐盟在全球扮演更重要角色,以一致的立場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當歐盟下決心讓歐元與美元正面碰撞,正為競爭對手的時候,歐盟作為整體挑戰美國的霸權也終將是不可避免的。

9月25日,歐盟高官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正式宣佈將推進“特殊目的實體”(SPV)體系的建設,目的是讓它成為國際社會在

SWIFT這個美國主導的支付體系之外的選擇,許多分析認為這將成為美元全球霸主地位的一大威脅。

而作為能源大國與歐洲地緣政治夥伴的俄羅斯,很快就響應了歐盟的倡議,表示願意在能源支付上接受歐元。由此可見,全球各大經濟體聯合起來推進“去美元化”的時機已經逐步走向成熟。

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由於特朗普在美國的上位,促成了歐洲自身在全球體系中追求獨立於美國的地位的覺醒。


建章看世界


美國當然怕,這就是他為什麼要離間歐盟和打壓俄羅斯的原因。對比美國,歐洲的地緣環境非常不好,國家較多,勢力龐雜。尤其是德國、意大利兩強統一以後,歐洲就變得越發不穩定,這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直接的原因。



歐洲地緣環境相對較好且有實力的國家的一個是英國,另外一個是俄羅斯。英國孤懸於歐洲大陸以外,而俄羅斯依託廣闊的腹地偏安東歐一隅,兩者都處於歐洲大陸的邊緣地帶。冷戰美蘇爭霸,促使著歐洲大陸國家必須走向了聯合,而這種聯合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就形成歐洲今天的這種格局,英國、歐盟、俄羅斯,美國處理歐洲關係主要就是要面對著三方。



英國與美國是“表哥表弟”的特殊關係,由於英國賴以生存殖民地基本也都獨立並且都成了美國的小弟(當然也是英國的小弟),以其現在的體量其也不具備重新崛起挑戰美國的條件。英國能做的就是保證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以便英國面臨域內外威脅時大表弟美國能夠拉其一把,並且從其脫歐就可以看出其骨子裡就與歐洲大陸不是一條道上的。


美國在處理歐盟與俄羅斯的戰略上,很明顯就是在搞平衡。美國用北約綁架了歐盟,然後挑逗俄羅斯,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俄羅斯面對戰略圍堵也就表現的更激動,不斷做出強硬反應,比如烏克蘭問題。軍事弱勢的歐盟就又不得不依靠美國的力量來飲鴆止渴,也就形成了一種吸毒效應。這樣的結果就是歐盟與俄羅斯互相碰撞下,限制了彼此的發展,而美國卻遊離於歐洲之外。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圖片,1為歐盟總部,2為歐洲地圖,3為英國與美國國旗,4為北約聯合軍演,感謝提供,,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個人認為,歐洲老牌強國以單個國家而論,已沒有重新崛起的機會了,除非他們走向融合,將歐盟逐漸發展為一個政治實體。進入21世紀,西方國家先後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以開闢新航路為標誌,這些已在世界政治舞臺風光了300年的歐洲老牌國家(以英法德為核心)紛紛得了發達國家的通病:高福利致使政府負擔加重,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使社會發展缺乏後勁。

☞歐洲國家目前仍在世界政治舞臺佔據重要位置,但表現出一系列不利於未來發展的病症,這是否是落日餘暉?

如果說一個國家在經濟騰飛前和經濟騰飛過程中,人口多、人口增長快是累贅的話,那麼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口多、人口增長快反而是促進社會持續發展的法寶,但是目前歐洲很多國家都出現了相反的情況。



上圖表格中,以英法德為例,這些國家常年人口增長都低於1%,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呢?這些國家福利高,醫療條件好,人口會加速老齡化,整個社會出現的是一種愜意閒散慵懶的狀態。對公民個人而言這當然是好事,但對國家和民族而言這就不是什麼好事了。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這些國家也就沒有未來和競爭力了,除非他們大量地引進外來移民,但這很難,因為這會遭到傳統居民的強烈反對。


△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強勢崛起的代表

是否怕歐洲老牌強國崛起(準確說是歐洲老牌強國是否能繼續佔據優勢地位)不是美國的事兒,而是歐洲自己的事。在當下的環境和條件下,新興市場尤其是人口多面積大的國家已經展現出強大的後發優勢,新興市場的崛起將為未來世界新格局注入新生力量,歐洲國家很可能在被追趕的過程中集體掉隊。

△英國脫歐,撕裂歐盟?

歐洲國家垂垂老矣,美國則具有很強的自我更新修復能力。歐洲如果想重新崛起,只有自覺地走向政治融合,目前歐盟有這種趨勢,這是很明智的做法,但英國脫歐卻將這種一體化的進程打斷了,未來的歐洲是否能真正實現融合還有待觀察,這關係到歐洲未來能否持續佔領世界政治舞臺重要位置以及是否被新興國家剝奪話語權。

△未來的歐美關係如何值得觀察

作為盟友和價值觀共同體,美國當然希望仍是西方國家主宰世界,而且必須以美國為核心,所以問題不是美國擔心歐洲是否會政治融合以及崛起,而是美國能否繼續領導歐洲事務。


麵條愛吃米飯糰


謝邀!感謝“古姿”同學邀請!如題,美國不怕,因為沒必要,歐洲老牌強國現在沒有崛起的條件,俄國除外(如果也算歐洲國家)。下面按時間順序說說歐洲老牌強國的情況。

1、葡萄牙和西班牙。這是歐洲“最老”的老牌強國,得益於“大航海”。葡萄牙最優質的殖民地是巴西,西班牙主要的殖民地是除巴西外的幾乎全部拉丁美洲,可惜,基本都在19世紀陸續獨立了。葡萄牙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國家體量太小,在當代歐洲都不算大國。西班牙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小於法國),人口約4600萬,GDP在歐洲排第六,在歐洲算中等,有一定潛力,但是,加泰羅尼亞問題、巴斯克問題,國內的隱患都沒解決,更要命的是“人懶”,南歐“金豬四國”不是空穴來風。

2、荷蘭。緊隨西葡兩國的老牌強國,“海上馬車伕”貿易起家,主要殖民地荷屬東印度,就是二戰後獨立的印度尼西亞。本土人口約1700萬,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上帝創造大海、荷蘭人創造陸地”(聽著地方就小),更“悲劇”的是,“低地國家”本身就是大國的“緩衝國”,不用美國操心,“任何低地國家的邊界變動英國都要干預”。

3、英國。戰前的大英帝國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有史以來有效統治最大),人口數億,公認的世界第一,兩次世界大戰拖垮了帝國,本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500萬,英國的優勢在於“英美特殊關係”和歐陸外島的地理條件,進可攻、退可守,但是,離開殖民地,崛起沒戲。

4、法國。法蘭西殖民帝國是僅次於大英帝國的第二殖民帝國,本土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歐洲第三),人口約6600萬。法國的體量在歐洲算是大國,但是,自普法戰爭以後,法國對於德國,在經濟等方面,多數時間處於下風。戰後的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兩次重返殖民地戰爭的失敗,可以看出法國實力的下降。同老對手英國一樣,法國的再次崛起離不開殖民地,不過,“法蘭西共同體”貌似遠不如“英聯邦”成功。

5、德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本土還剩下約3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200萬(歐洲第二),歐洲經濟第一強國,可以通過經濟手段帶領歐盟,但是,地緣政治方面,始終無法解決“兩線作戰”,能否單獨應對東邊鄰國的威脅,也是巨大疑問。

6、俄國。美國唯一可能害怕崛起的歐洲老牌強國,俄國面積世界第一17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億,自然資源豐富,具備挑戰美國的潛力。歷史上,打敗過企圖統一歐洲的法蘭西帝國和納粹德國。但是,現在俄國貌似走上了“資源出口型國家”的道路,除了初級產品,有技術含量的就是武器出口了。

綜上,“歐洲列強”多數已成“昨日黃花”,而英國秉承數百年來的傳統,堅決維護“大陸均勢”,唯一有潛力挑戰美國的,只有多數歐洲國家並不認可的“歐洲國家”——俄國,就目前看,還沒有發現俄國轉型的跡象。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擔心肯定是有的,美國對於可能的挑戰者一直充滿了戒備心理,防止任何國家對自己霸主地位的衝擊。

歐洲國家在近代史上,一直扮演著侵略者和殖民者的角色,從我們耳熟能詳的葡萄牙殖民者,到荷蘭的海上馬車伕,再到西班牙帝國,再到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歐洲國家搶佔了先機,通過資本積累與掠奪,完成了社會轉型。

就目前歐洲情況而言,在所有老牌強國當中,只有英國,德國,法國的實力比較強大,至於其他國家根本不值一提。

現代社會,要想崛起,必不可少的一項是科學技術,目前876名諾貝爾獎得主當中,美國佔據356人,,英國121人,德國104人,法國59人,瑞典29人,瑞士25人,美國佔總數的三分之一,比整個歐盟還要多,現在早已經過了靠數量戰勝質量的年代,而科學技術才是未來國力強弱的關鍵。


目前歐洲不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無論英法德國,土地面積,人口數量都難以與美國相比。軍事上,如果單純看常規武器的話,整個歐洲都不是對手,何況美國在歐洲還有駐軍,隨時可以壓制任何對手。畢竟希特勒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美國人說了算。

歐盟在經濟上一直想與美國分庭抗禮,但是並不能造成實際威脅,而且單純的經濟競爭關係並不影響美國霸權,何況雙方還有很多共同的利益。

美國擔心的是遙遠的東方,一條巨龍正在甦醒,至於西歐,砍掉爪子拔掉牙的猛虎,用不著擔心。

有什麼想法歡迎指教


視野新觀


歐美白人國家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已經理清了他們之間的矛盾關係,現在歐美之間已經很團結了,有可能在細節問題上出現對立,但總的利益是一致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世界已經不是19世紀的世界了,已經變了,如果歐美再不團結真有可能會被非西方文明地區趕超,所以歐美現在是一致對外的,美國在亞洲的親密盟友一旦過份強盛,照樣會被美歐打壓。


大舅老太爺


目前來看,英、法、德、意等老牌歐洲強國各有各的難題、各有各的困境,就目前形勢而言,美國也實在不需要害怕老牌歐洲強國崛起。

英國,2016年意外脫歐,金融中心地位受到衝擊,且未能如願獲得在脫離歐盟後仍能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特權,一邊進行艱難的脫歐談判,一邊還要加緊打造英美、英日等雙邊自貿協定,對沖脫歐為英國經濟帶來的衝擊。同時,在外交上,脫歐勢必使得英國加深對美依賴,對美而言,利大於弊。

法國,積重難返,空有改革之心,缺乏“眾叛親離搞改革”的勇氣,好不容易選了一個充滿熱血的毛頭小夥馬克龍,但國內改革註定要動到不少人的蛋糕,馬克龍年輕、根基不穩,本就難以服眾,國內改革恐困難重重。加之,法國經濟也就是17年才有所回升,未來法國難以飛速崛起為與美比肩大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

德國,一向穩定,但近期政治亦開始陷入僵局。2017年9月大選,到2018年2月仍未完成組閣,德國政壇不和諧聲音不斷加劇、政治碎片化明顯,極大阻礙德國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彩。且作為“當家人”的默克爾已在走下坡路,第四任期結束後,德國政府會是怎樣光景,還尚未可知。

意大利,已經快成了歐洲一個“付不起的阿斗”,國債高築、銀行業危機重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且官僚主義盛行、結構性改革難以推進,能夠維持穩定國家狀態已屬不易。


希爾維


這麼說吧,都不自己玩廢了,去工業化玩的太嗨,都搞金融了,現在歐洲沒一個國家還有全面體系,包括俄羅斯。歐洲這麼多世紀以來的恩怨,包括那個攪屎棍英國在,能和和氣氣的過日子就不錯了,崛起,不存在的。


觀風雨3





不要太看得起所謂的歐洲老牌強國,歐洲老牌強國也就英國、法國、德國三個國家,其他諸如意大利、西班牙只是偽強國,荷蘭、瑞士之流體量太小再發達又有何用?

英、法、德三國中,英國恐怕只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歐洲,它與美國的制度、文化、意識形態、共同利益的同一性遠比歐陸強國高的多,歐陸國家有個笑話,“說英國假如是一艘船,早就飄移到大西洋東岸美國身邊去了”,英國在各方面都迥異於歐陸國家,它本身有英聯邦這個體系存在,加之美國的特殊關係,可以自己獨立玩耍,英國的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需要自由可控的商業環境,如果和法、德這些歐陸國家搞在一起,在歐盟內部不僅會喪失自主性,而且很容易被邊緣化,沒有多少利益可以撈取,而成為美國在歐陸的跳板可以撈取超過自身國力的利益,英國實用主義的國家戰略一向都是很明晰的。法國是縮小版的美國,可以說是微型超級大國,它在各方面都有相當實力,政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非洲憲兵”),經濟(G8成員,各大產業俱全),文化(擁有法語文化圈),可是受限於規模,法國無法對美國產生多大壓力。至於德國,至今本土有美國駐軍,軍事方面被閹割,政治方面不是常任理事國,沒有殖民時期的紅利,無法在經濟領域以外發揮什麼影響力。

像法國、德國國內生育率低下,移民問題複雜,產業面臨東亞競爭,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對美國構成多大威脅,它們的實力已經達到瓶頸期了,對於美國來說,唯一忌憚的是法、德兩國拉攏歐洲“眾兄弟”搞出的歐洲聯盟這個團體,其擁有的綜合實力是相當厲害的,GDP總量、科研實力等多方面可以和美國抗衡,尤其是歐元的出現對美元體系構成威脅,所以美國通過金融手段和政治手段搞垮了強勢歐元,當今的歐元區危機還未完全解決,德國的強勢工業和歐盟其他弱勢經濟體的實力差距造成歐盟經濟及歐元區的不穩定,當前還是解決不了。

隨著英國的脫歐,歐盟的實力進一步減弱,還有不少國家在歐盟獲利較少,在時刻觀望歐盟未來走向,不排除脫歐可能性,歐盟這架馬車前景並不明朗。美國除了本身實力足夠強大以外,還有諸多有利之處,在美國以外,有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幾個核心盟友,在東亞、中東利用地緣政治和經濟捆綁左右著世界局勢,美國就像擴大版的(秦國),遠離歐亞大陸爭端中心可以置身事外地搞均勢政策,歐盟即便強大起來也不過是三晉,美國可以聯合齊國(英國)和匈奴(俄羅斯)對其進行戰略壓制,歐盟想反制也不容易,一是很難夠得著,再者在核心戰略上需要依賴它對抗匈奴,只能無奈了……


滅法者


美國確實怕歐洲老牌強國崛起,挑戰自己的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經發表演講,特別談到美國將會繼續擔任世界的領導者,一百年不變。

歐洲老牌強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是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等。美國對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確保這些有實力的國家不能夠彎道超車,超越美國,甚至跟美國並駕齊驅也不能容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美國世界領導力最具挑戰性的就是以前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這隻北極熊不僅僅體量龐大,而且性情暴躁,胃口極大,貪得無厭,咄咄逼人,只相信拳頭,不相信協議之類的東西。

斯大林曾經直截了當地告訴蔣經國:“我可以告訴你:條約是靠不住的。”

對付強悍的北極熊,直接開戰完全是不明智、不可行的,因為他們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還有數千枚核彈頭,還有華約(華沙條約組織)。

20世紀80年代,美國終於用最高明的手段--和平演變讓北極熊解體了,不戰而勝,這是代價最少、收穫最大的不流血戰爭,解除了幾十年來的心頭大患。

1949年3月,美國和西歐國家公開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目的是為了與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但這一條款在911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及至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北約就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

美國通過北約,把西歐各國拉入了自己的陣營,聯合德國,法國,英國這些歐洲老牌強國一方面是為了對方北極熊,另一方面也是監督、掌控這些歐洲老牌強國,一切都在老大的五指山之下,想另起爐灶,而不被發現,不受控制,幾乎不再可能。

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除了依仗其發達的經濟實力和工業生產能力,領先全球的科技教育實力,強大的軍事實力,他們還有一批聰明能幹的智囊團,對於全世界每一個有實力、有可能超越、替代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國家,都會制訂有針對性、有效的不同策略,一個個擊垮,壓倒,或者圍堵,制裁,以確保美國永遠能夠成為全世界唯一的領導者。

日本是美國的盟友,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曾經想“買下全美國”,美國在1985年9月,通過廣場協議的簽訂,搞垮了盟友日本的經濟,導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直到今日,日本經濟仍然迴天乏力。

由此可見,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連自己的盟友也可以坑害,搞垮。美國式的民主就是“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意思就是--自私自利。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好處,不顧任何責任道義,凡是有利益的就去做,無利可圖的就不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