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曹丕皇帝打個分

給曹丕皇帝打個分

曹操從京劇中的奸白臉,一代梟雄,大奸臣逐漸變成了一代能臣,敢於擔當的一代英雄。

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其中最著名的四個兒子是曹丕、曹植、曹彰和曹衝。

曹彰勇武,曹衝聰明。曹彰勇而無謀,所以不得成帝王之材,曹衝聰慧,取石稱象,據說曹操超級喜歡這個孩子,然天妒英才,曹衝十三歲就掛了。

民間傳說中兩個競爭力最大的是曹丕和曹植。

但實際上無論從那個角度而言,曹丕繼承王位的資質都比曹植強。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一母所生,後來卞夫人被尊奉為皇后。卞夫人是正妻,曹丕是長子,曹植是排行老三。

這有什麼呢?

這涉及到的是中國古代在繼承問題上一個核心的問題: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意思?

傳統的繼承製度中對正妻生的第一個兒子,非常重視,如果不是有天然的殘疾、痴呆等問題,就是要繼承他父親地位的。

但因為人的智力水平總是有差距的,有的老三聰明些,有的老八聰明些,於是老三和老八就考慮,為什麼不是我繼承父親的地位呢?

於是中國繼承製度上 立長和立賢的問題就出來了。

按照我今天想的,肯定應該是立賢。比如說皇帝聰明,肯定會加快效率啊。

但這事兒還真得好好琢磨一下。

韓非子的法家思想中有一個比喻,就是把國家機器當做一輛馬車,而君主就是那個趕車的人。

只要趕車的這個人,具備“中人之資”就可以,不一定非要成為一個千古一帝。

剩下的問題就是按照正常的社會秩序運轉即可。

而君主過分聰明的負面作用是:不利於發揮大臣們的積極性。

君主啥都知道,啥都要比臣子強,形不成一種海納百川的狀態。

所以儒家也好,法家也罷,並不期望出現那種超強的君主,並且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皇帝,能力超強的君主,不過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幾個人而已。

所以立長這事也是有道理的。

給曹丕皇帝打個分

曹植排行老三,所以從嫡長子繼承製的角度來講,資質不如曹丕。

從才能上來講,文學上比哥哥曹丕好一些,其餘的就算了。

但曹丕的文學才能也不弱,現在看曹丕的燕歌行寫的相當具有婉轉細膩的情致。

比如下面這句: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草木搖落,晶瑩的露水化為潔白的霜,把深秋的感覺寫的非常細膩。

並且曹丕對文學的作用判定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還知道文人之間相互輕視的風氣,這說明曹丕是瞭解文學的內行。

曹植的性格並不適合做皇帝,看他的詩歌,和李白走的路子有些像,喜歡誇張,鋪排,但沒有李白的飄逸。這種性格,當了皇帝,恐怕並非好事。

曹植贏得了大家的同情,是源於膾炙人口的七步詩。我們有同情弱者的一種民族集體意識,總覺得曹丕做得有些決絕了。但為什麼對李世民逼著老爸退位,殺了哥哥和弟弟就能寬容對待,把李世民當成樣板皇帝呢?

你會回答,是因為李世民功業大啊!

其實曹丕也不錯,在他手裡,把曹操開創的北方統一的事業進行了鞏固,成為經濟發達,疆域鞏固並開拓的時代,為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那你又會說,曹丕還篡漢當了皇帝了呢?

其實就算曹丕不稱帝,所謂的漢帝國也只是一個名義的上漢帝國了。

別人一刀一槍打的天下,憑什麼是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的名義上的皇帝來享受成果呢?

有實力才有魅力!

司馬光曾經對蜀漢和曹魏誰是正統的問題有過一種觀點:誰的功業大,誰就是正統。

看起來有些殘忍,但實際上歷史就是這麼回事。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看待曹丕稱帝的問題。

並且曹丕在人才的使用上,改進了貴族之間相互推薦的察舉制,而開始採用一種更廣範圍的人才選拔制度,九品中正制,拓寬了人才上升的通道,也算是有功。

至於後來,九品中正制越來越為士族把持,形成了社會階層的嚴重對立,那是曹丕死後多年的後話了。

給曹丕皇帝打個分

如果給曹丕打個分,應該在及格和優秀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