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金融:保險,家庭理財的基石

理財規劃四部分組成:開源、節流、風控、投資。我們都知道理財規劃的重要性。在分享理財規劃知識之前,我們需要先做好這個規劃的基石也就是保障,也是理財規劃中的"風控"。所以今天我們來簡單說一下,保險代理人可能不會和你的保險基礎知識。

前金融:保險,家庭理財的基石

風控:家庭的保障

其實,我們買保險的目的是:如果發生小概率的事情,保險公司賠付的金額能夠幫我們解決問題,不會影響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品質。

這個才是保險的本質,而不是理財。

理財型的保險,例如每年交1萬元,用5千來理財,用剩下的5千來做保障,隨著貨幣的時間價值,剩下的5千每年,幾十年後當然能拿回保費了。但其實自己做理財也可以做到,而且流動性更高。所以,保險購買並不建議理財型。

正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風險才買的保險,所以越早買才會有保障,同時費用越便宜。例如甲狀腺結節,高血壓這種常見的疾病也會影響投保,甚至拒保,所以什麼時候買保險,比買什麼保險更加的重要。保費是我們交的錢,保額是保險公司賠付的金額。

保障的組成

1、家庭經濟支柱的消費定期壽險

什麼是壽險呢,壽險可以簡單理解為壽命沒有了就進行賠付保額,包括疾病和意外。因此壽險所涵蓋的內容要比意外險大得多,因為導致人不在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疾病,而意外導致的少於10%的概率。

我們的父母,孩子並不太需要壽險,或者說配置壽險時,他們不是首要考慮的人選。因為他們不在的話,對我們家庭來說沒有太大的財務損失。但是如果我們(家庭支柱)不在了,會給家庭帶來極大的財務損失。

舉個例子:假如小明一個月有1萬塊的收入,真正花在自己身上的可能就只有2,3千,剩下的錢放到哪兒呢:

1.孩子存錢讀書,

2.家庭生活開支,

3.還負債(車貸,房貸)

4.還有逢年過節,給爸媽的錢。

這些就是一個人的家庭責任。如果沒有配置好壽險,有可能孩子將來連讀書的錢都沒有,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因為供不起房貸。

保額需要以上幾個維度,包括通貨膨脹等進行綜合考慮,

保障期限,起碼保到孩子有收入,獨立生活的時候,例如大學畢業。不建議做到保障期限過長,例如保障到70多歲,因為槓桿低,保費高。

例如一個30歲的女性,買一份50萬保額,交20年保障20年的定期壽險,每年保費才500元。但是不建議配置終身型的壽險,原理就像我們到了我們父母的年齡,家庭責任,已經近乎沒有。

相當於我們的父母不在,對於我們一個成年人的家庭來說不會有很大財務損失。同時終身型的壽險,因為保險公司預計人肯定有不在的一天,也就是說一定會賠付保額,那麼保費一定十分高,槓桿也就不大了。

2.重疾保險

家庭的每個成員都需要重疾保險,因為人的一生髮生重疾的概率大於70%。重疾險只要確診為條款定義的疾病,就可以提前給付拿到錢。而這筆錢做什麼保險公司都不會干涉。重疾保險有消費定期和終身型兩種:

1.消費定期重疾險。例如交20年保障到75歲,75歲之前發生重疾賠付50萬,一直都沒發生疾病,這筆錢就消費出去了,沒有任何返還。

2.終身型的重疾保險。例如交20年保障一生,一生之中發生了重疾就會賠付保額(不是一定要交夠20年才賠付,過了等待期就可以),如果人的一生都健康無事,百年歸老或者意外身故了,保額50萬都可以賠給他的家人。因此終身重疾的成本就高,保費大約是消費定期的2倍。對於小孩子來說,終身型槓桿很高,比較高性價比。

重疾保險保額建議用50萬-醫保報銷的15萬+2~3年(起碼一年)的個人收入,因為人在治病過程中沒有了收入的來源,但是自己和家庭繼續需要支出,這樣就會挪用我們過往辛苦積累的儲蓄,影響未來目標的實現。

3.住院醫療險

是重疾險和醫保的補充。買一年保一年的,每隔5年左右保費也會上漲,是報銷型的,需要家庭先自掏腰包再報銷。年齡越大費用越高,總成本很可能比重疾險要貴,重疾險只需要交20年可以保障幾乎一生。

4.意外險

經常出差和擔心傷殘的人可以考慮配置。前面三種保險已經很大程度包涵了,意外導致的保障,身故有壽險,重疾有重疾險,住院治療有住院保險。

上述內容,為了方便普通大白理解,對於整個的個人健康險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和闡述,並且說明了配置的必要性,有些例子不適合專業人士舉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