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商業保理的分類與發展方向

王珂:商业保理的分类与发展方向

作者:量子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珂

商業保理的定義

我查了商務部、人民銀行出臺的政策性文件,其實沒有對商業保理這個詞進行詳細定義,那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實踐的總結對商業保理做一個定義吧,當然本身對商業保理進行定義應該就可以洋洋灑灑寫個十萬字的大論文,但是我也是沒那麼多時間精力做研究工作的。商業保理是基於真實貿易項下,對應收賬款的轉讓和管理。我們以下的討論都是基於這個定義是相對正確的前提進行的。

我為什麼這麼理解呢,首先是誰做的應收賬款類業務能叫商業保理,我認為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承做的保理一般就稱為保理業務,商業保理公司本身承做的保理業務可以成為商業保理,但是由於現在融資租賃公司也按照政府文件介入了商業保理領域,開展商業保理業務,所以是誰基於真實貿易項下去承做商業保理業務現在很難去籠統的定義。

其次這個定義考慮到的是貿易,那麼這裡其實要去考慮什麼是貿易的問題,為什麼要去考慮貿易的問題,因為這裡定義不清晰,會給保理公司經營管理上帶來很大的麻煩,普通的貨幣和商品的交換我們可以成為貿易,商品和商品的交換也可以稱為貿易,那麼貨幣和技術服務的交換、技術和技術的交換能不能稱為貿易呢?

其實也可以稱為貿易,但這個稱為服務貿易,由於該類詞語不是法律術語,所以在法律文件中很難去找到定義,我們是基於現實經營的總結。資金與資金的交換能不能稱為貿易呢?我認為不可以,這個應該屬於交易行為(我有篇文章專門寫保理的定義問題,大家以後可以斧正)。那我們總結了這裡對貿易範圍的界定實際上是對商業保理公司可以從事的業務領域進行了界定:貨幣與商品的交換,貨幣與技術、服務的交換,技術、服務、商品的互相交換都可以稱為貿易,貨幣與貨幣的交換不能稱為貿易,是交易行為。這個界定就是說保理公司不能去做脫離了貿易關係的純粹債權類業務。

這裡我們並沒有去界定貿易的主體是誰,也就是說誰和誰之間的貿易行為是保理公司的承做標的,那麼我們舉個例子去說這個問題,張三花了一塊錢買了李四的一瓶水,這個行為算不上貿易?應該算,因為他是貨幣和商品的交換;張三買了李四的公司一瓶水算不算貿易行為,也算;張三的公司買了李四的公司一瓶水算不算貿易行為,也算。我們這裡看到其實參與貿易的主體可以是法人類組織也可以是自然人。這也就是說我們保理公司承做的商業保理的主體可以是法人組織也可以是自然人。這個界定就為我們打開了基於個人應收賬款的業務領域,所以對貿易參與主體的界定是相當重要的。

應收賬款這個詞是會計詞彙,不是法律詞彙,所以這個詞的定義是很難進行討論的,我們看13年的會計準則,應收賬款的定義如下: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等業務,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款項,包括應由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負擔的稅金、代購買方墊付的各種運雜費等。很顯然啊,如果你按照會計準則去定義應收賬款的話其實就不存在『未來應收賬款』這一說了,也不存在各種收費權的這種業務了。但是2017年新修訂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中對登記適用範圍進行了界定:辦法所稱應收賬款是指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付款請求權,包括現有的和未來的金錢債權,但不包括因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轉讓的付款請求權。從我們實操的實用角度去考慮,這裡面所包含的範圍是比較寬泛的,所以我建議同行們對商業保理的應收賬款的理解按照這個相對寬泛的範圍進行理解,但這裡也有兩個需要注意的點,一個是這裡說的金錢債權,即是可以貨幣衡量的,第二個是這個登記辦法中也是明確了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保理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應該竭力避免踩這個紅線。

最後要說的是應收賬款的轉讓和管理,我們以前礙於某些翻譯稿件的詞不達意,總是覺得保理不做轉讓能叫保理業務嗎?其實保理公司本身就有對應收賬款管理的職能,可以基於應收賬款做管理工作,沒有看到哪個文件上說商業保理一定要基於應收賬款轉讓去做應收賬款管理的工作啊,這個將來也必定是商業保理一個重要是生存領域。至於轉讓,質押,留置等最基本的問題我這裡就不說了,說也兩句話說不清楚。

商業保理公司的分類

從個人接觸了這麼多保理公司的情況來看,自己把保理公司分為五大類(看到過一些文章中採用我的分類法的,這裡聲明,我是這個分類的原創作者,沒抄襲任何人)。

第一類是數據系保理公司。這類公司往往和自身股東或者高管的技術流出身有關,手頭積累了一定的大數據,依靠某一領域或者某一類型客戶,採取數據沉澱分析建立風險模型,設計商業模式,開展業務,之前很多做軟件,做支付的公司基本的思路都是這個模式。這個商業模式是非常好的,前景也是相當不錯的,就是不知道他們如何去解決數據來源和使用的合法性和大數據夠大的問題。

第二類是廠商系保理公司。這類保理公司依靠的是自身股東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龐大的上下游客戶群體,為自己股東或者上下游客戶提供保理服務。這類公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自身處於核心企業地位,所以對商業模式的設計,風險模型的構建,客戶的開發,包括後續融資都具有很不錯的優勢,只需要敲開自己兄弟公司的大門,業務是可以做大的,缺點是很多大企業的兄弟公司這個門也不好開,公司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要適度轉型,因為不轉型天花板會很明顯。

第三類是行業系保理公司。基於某一個細分行業,甚至超細分行業,對該行業進行精耕細作的商業保理公司,我認為該類保理公司是大多數民營商業保理公司的應走路線。從風險的識別和耐受度上來講,普通的民營商業保理公司都和銀行比差的太遠,如果不在一個細分領域沉下心來,最後往往出現自己承受不了的局面。做一個小而美的保理公司挺好,很多人覺得這樣做賺不了大錢,你也不看看咱們做的什麼行業,聽說過做保理的拿下過全國首富嗎?踏踏實實做吧,這不是個能發橫財的行業。

第四類是綜合類保理公司。其實這類保理公司他以追求規模為發展要義,大多是具有良好股東背景,融資渠道暢通,做的行業五花八門,名曰細分聚焦,其實雜七雜八也做了好多行業,金融系的幾家公司都有商業保理公司,發展的參差不齊,但是普遍規模做的還可以。還有一些公司開始嘗試做再保理,也挺好的,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規避自己的業務短處,合理發展,合作共贏。

第五類是產品系保理公司。產品系保理公司一般不限定某些行業,或者限定若干行業不做,以某一個產品為載體去稱做保理業務,而該類產品所針對的行業又相對比較寬泛,比如商票等。也有一些是自己開發了一個相對適用範圍寬泛的保理產品去開拓若干行業,比如推反向保理線上化類型的公司。

上萬家保理公司現在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難說那個模式好,哪個模式不好,自己能生存發展就是好的。

商業保理行業的未來發展模式

未來商業保理公司的發展方向,我認為有三大發展方向:

一類是向著細分領域發展,基於一個細分領域發展,具有市場口碑和客戶基礎後也可能向著第二、第三個細分領域拓展,這個都是細分領域發展的模式,隨著公司的成長,這類公司在細分領域的業務機會,風險識別,融資出口等方面會越來越受到認可。

第二類是平臺化發展方向,無論是向著線上交易平臺,從做保理的到提供保理交易服務,還是向著交易所方向發展,其實思路都是一樣的,就是甩開主動負債,去做管理工作,當然這個對系統,資金,風險,品牌,團隊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屬於厚積薄發類型。

第三類是供應鏈化的發展方向,商業保理做時間長了,越發的感覺到心慌,因為商業保理本身這個商業模式在國內就很脆弱,一切建立在核心企業的信用傳導的基礎上的,所以為了避免自身對風險的把控能力不強的的弱勢下去,要對所服務的客戶供應鏈化,這個供應鏈化指兩個方面,一個是向客戶的上下游進行拓展和服務,一個是深度參與企業本身的經營,股債結合,投貸結合。

作者:量子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