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青藏兵站部第二屆“感動雪線”評選委員會給予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的頒獎詞:5000多米高度、60年奮戰、200多萬餐次承載了你們戍邊衛國的使命擔當,黝黑的臉龐、烏紫的嘴唇、凹陷的指甲銘刻著你們戰天鬥地的歷史印跡。紮根雪域高原,挑戰生命極限,你們在離天最近的地方,激揚青春、放飛理想,品味孤獨、創造溫暖。你們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兵站,手挽手、肩並肩,用忠誠、信念和毅力矗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幟,讓“三個特別”精神璀璨奪目、閃耀蒼穹。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老照片

在百度百科上輸入“兵站”二字,我們會得知:兵站,是指軍隊在後方交通線上設置的供應、轉運機構,主要負責補給物資、接收傷病員、招待過往部隊等任務。這段文字所附的圖片便是在中國乃至世界赫赫有名的唐古拉山兵站。有一個軍旅作家曾經說過,在唐古拉山兵站裡每做一件事,都極有可能打破一項世界吉尼斯紀錄,這句話毫不為過。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新時代的唐古拉山兵站

2015年,軍旅題材電視劇《雪域雄鷹》熱播,向國人乃至世人展現了中國西部高原軍人的英雄風采。殊不知,在青藏線的制高點上便坐落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路驛站——唐古拉山兵站。唐古拉,藏語意為“高原上的山”,蒙語意為“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四千裡青藏線宛如一條蛟龍穿越唐古拉山,一座座天路驛站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青藏線上,唐古拉山兵站便於1956年組建於此,現隸屬於陸軍青藏兵站部62218部隊,兵站地處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附近,是青藏線上海拔最高、環境最苦、條件最差,距離部隊機關最遠的兵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含氧量最低的兵站。至今,世代官兵們已在這裡紮根駐守了60載。在新軍事變革大背景下,該兵站除了擔負過往汽車部隊和人員的飲食保障、醫療保障、住宿接待等任務,隨著軍情形勢的發展和軍人使命的拓展,唐古拉山兵站還承擔了青藏鐵路旅客列車應急救援、部隊自身安全防範組織領導等繁重的戰備任務,不僅成為“天路”上汽車兵食宿的驛站,更是守衛青藏線和當地安寧的“橋頭堡”。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演訓部隊寫給唐古拉山兵站的感謝信

演訓部隊寫給唐古拉山兵站的感謝信“在唐古拉,除了上廁所不是新聞,其它的都是新聞。”曾擔任機關宣傳幹事現任唐古拉山兵站站長的張海彬這樣說。他所說的“新聞”二字,並不專指我們常常見諸於媒體的新聞報道,也指兵站官兵“抗缺氧、鬥嚴寒、強保障、勵精兵”的革命氣概。60年來,在環境艱苦、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兵站歷代官兵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革命精神,圓滿完成了以執勤訓練和服務保障為中心的各項任務,累計接待汽車部隊和過往人員200多萬餐次,出色完成了西藏平叛、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拉薩戒嚴等重大軍事行動後勤保障任務。60年風霜雨雪,60載艱辛磨難,一茬茬官兵帶著病痛離開了唐古拉山,一茬茬後來者又接過接力棒,繼續著他們看似平常的“鍋碗瓢盆”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

唐古拉山兵站先後13次被陸軍青藏兵站部表彰為“基層全面建設先進單位”,兵站黨支部多次被解放軍原總後勤部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12年、2013年分別被青藏兵站部和所在部隊表彰為“先進黨支部”,2012年6月被表彰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3月被評為青藏兵站部2015年度“感動雪線”榮譽集體,其事蹟多次被《解放軍報》、CCTV-7、中國軍網、中國軍視網、中國青年網、《青海日報》、《格爾木市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轉載,先後湧現出了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總後十大傑出青年、一等功臣韓生峰,二等功臣王考軍、劉會峰、牛少鵬、李澤東、王利飛,全軍優秀共青團員張林,全軍優秀士兵張玉春,總後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劉志雲,總後優秀團支部書記劉忠發,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二等獎獲得者何志武等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如今,唐古拉山兵站在上級黨委的正確帶領下正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向世人訴說著西部高原軍人無悔的忠誠和奉獻。“現在我們取得的一些成績,除了歸功於上級機關黨委的幫扶和指導外,還要感謝兵站歷任主官默默地付出和所有官兵們的共同努力,我和教導員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帶領全體官兵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兵站站長張海彬如是說。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高原文化建設剪影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官兵在駐地藏區巡診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唐古拉山兵站,你會發現這裡的官兵“傻傻的”,但最後,你終會發現他們的這種“傻”正是革命軍人身上的樸實無華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凝結成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這同時也是唐古拉山兵站黨支部所倡導的“與天鬥,與地鬥,不要與人鬥”的管理理念。

唐古拉山口西部軍人雕像

在如此艱苦、寂寞的環境中,兵站官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在這片渺無人煙的雪域高原卻從來沒有一點怨言,他們用生命與風雪、缺氧以及孤獨“肉搏”,生或死,無以迴避。因自然氣候條件已接近人類生存所適應的極限,官兵們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浮腫、血紅素增高、心臟異變等高原性疾病,內臟器官發生各種病變,普遍存在“三大一小”的現象,即心大、肝大、肺大、小腦萎縮。可以說,這裡的每一名官兵都如矗立在唐古拉山口的西部軍人雕像,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個不平凡的故事,傳承著“三個特別”革命精神。唐古拉山兵站官兵始終把青藏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高高舉過頭頂,哪裡有險情就衝向哪裡,哪裡有災情就戰鬥在哪裡。1985年10月。青海唐古拉山、玉樹、果洛等地區遭受特大雪災,10萬多藏族同胞、60多萬頭牛羊被暴風雪圍困。災情就是命令,兵站官兵火速奔赴災區展開抗雪救災。官兵們爬冰臥雪,一頂帳篷一頂帳篷地救人,一個圈舍一個圈舍地搜索牲畜……在30多天的救災行動中,有數名官兵被凍傷截了肢,官兵愛民為民的故事至今仍在青藏線廣為流傳。2015年2月28日18時許,兵站接到駐地附近雁石坪派出所打來的緊急“求救”電話:離兵站十公里處出現交通事故,有人員受傷嚴重。接到電話後,兵站立馬組織包括軍醫在內的若干官兵配合武警那曲支隊某中隊人員趕赴現場實施人員救治。現場是一輛滿載貨物的大型貨車發生側翻,司機因駕駛室碰撞嚴重變形而卡在車內,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兵站軍醫立即對現場受傷人員進行緊急處理,並檢查車內人員情況後給予鋸開車門營救傷員的合理建議,在全體官兵的協力配合下,最終成功救出被困司機。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官兵向全國人民拜年

62218部隊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鷹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全體黨員在世界屋脊重溫入黨誓詞

在唐古拉山兵站,官兵們沒有槍林彈雨的衝鋒,卻默默堅守在世界之巔;沒有華麗響亮的口號,卻選擇了最平淡卻不平凡的工作;沒有輝煌榮耀的演出,卻把赤誠奉獻鐫刻在雪域高原。廣大官兵始終牢記使命,鐵血奉獻,繼承傳統,不懈奮鬥,圓滿完成各項使命任務,在世界之巔譜寫了高原軍人衛國戍邊的不朽篇章,像“雪域雄鷹”一般棲息翱翔在這離天最近的地方,守護著這片天宇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