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雙十一,3000億,馬雲他們忘了感謝誰?

吃水不忘挖井人,雙十一,3000億,馬雲他們忘了感謝誰?

2018年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以當天總成交額2135億完美收官。在天貓“雙11”晚會的舞臺,馬雲感謝了所有人,包括消費者、合作商家、淘寶天貓的工作人員、客服人員以及快遞小哥。的確,這些在“雙11”背後付出辛苦的工作人員,值得馬雲去說一聲“感謝”。但是,馬雲似乎還忘了感謝一些人,那就是運營商員工們。

業內人士表示,與馬雲們在前臺的風光相比,與客服以及快遞小哥還能讓用戶感知到的辛苦相比,那些在機房值守的運營商技術、網絡運維支撐人員,沒有人知道他們做了什麼。每年的“雙11”,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都如同一個盛大節日,但對於通信運營商而言,卻是一次大挑戰。暴增的用戶訪問量,高併發的流量衝擊,如果網絡保障不夠強大,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預備方案,將極大影響市民的購物體驗。

今年的“雙11”秒殺有沒有卡頓?答案是所有消費者的網購幾乎都是秒點秒開,通暢極了!這些成績的取得應該首先歸功於那些在機房值守的運營商的技術、網絡運維和支撐人員。打一個比方,“雙11”的輝煌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是運營商們多年默默無聞的付出。

去年,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其中,後三個發明,都離不開世界覆蓋最好的4G移動網絡,都離不開運營商們的“提速降費”。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者並不像《創業時代》所汙衊的那樣“唯利是圖”阻礙創新,而是經常為了一家一戶而不惜成本建設基站、鋪設光纜,由此才有了今天中國享譽世界“新四大發明”,才有了“剁手黨”們的暢快網絡購物體驗,才有了屢創新高的網絡購物成交額。

2017年12月,麥肯錫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報告》表明,從數字化應用和創投體量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大國。在電子商務和數字化支付方面:十年前中國的電商交易額還不到全球總額的1%,如今佔比已超過40%,據估算已超過英、美、日、法、德五國的總和;移動支付在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也在迅速增長,從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1倍。

為什麼數字經濟方面中國能夠領先?這絕非偶然,這離不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通信大發展打下的良好網絡基礎,離不開近年來運營商們的辛勤努力。

從2014年開始,我國數字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當年開始,我國4G開始高速發展,同時運營商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推進“提速降費”。“提速降費”不僅惠及千家萬戶,更是大力促進了數字經濟發展,發揮了“乘法效應”。數據顯示,過去3年,提速降費有力地帶動了信息消費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截至2017年,中國信息消費總額達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32.9%。而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新業務新業態的加速落地,則進一步將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推向世界前列。

吃水不忘挖井人,無論是在這個“雙11”的慶功晚會上,抑或是在其他互聯網大佬的高光時刻,馬雲們都應該感謝運營商,感謝運營商員工們的辛苦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