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药食两用”的长寿药,补益脾、肺,还滋肾阴

山药原名薯蓣,唐代宗名李预,因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因避宋英宗赵曙讳而更名为山药。

山药

这味“药食两用”的长寿药,补益脾、肺,还滋肾阴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生用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本草纲目》概括其五大功用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可配伍组成许多名方。在日常生活中,山药还可以搭配许多食材做成美味佳肴。

山药有怀山药、淮山药之分。

  • “怀”指河南怀庆府,即今日河南焦作地区,包括孟州、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县(古怀庆府所属),此地所产山药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目前在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
  • “淮”指江淮地区,包括安徽、江苏、浙江,此地所产山药习称“淮山药”。

铁棍山药属“怀山药”的一种,直径一般为1厘米~2.5厘米,表皮颜色微深,根茎有铁赤色斑痕;折断后的断面细腻,黏液少,营养价值更高。以河南温县铁棍山药最为出名,其肉极细腻,白里透黄,质坚粉足,黏液质少,久煮不散,味香微甜,口感特好,久食不腻。铁棍山药的皮非常薄,煮熟后更加明显。而市场上销售的普通山药直径粗大,不仅肉质不坚硬,且粉性也不够足,黏液多,营养价值不如铁棍山药。


这味“药食两用”的长寿药,补益脾、肺,还滋肾阴


清蒸山药

如果是大病初愈,没什么胃口,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清蒸做法。将山药去皮,切段,放入锅中蒸熟,然后蘸白糖食用,清鲜绵软,香甜可口。这种吃法口感软烂,也适合慢性病,如高血压、胃病等患者食用。喜欢甜品和体质虚弱的女性也可以把山药在水中焯一下,浇上熬好的蜜汁,吃了可以滋阴养血。

煲山药粥

煮粥时放入山药块,再加上几颗撕开的红枣,孩子和老人最适合吃。因为这两类人群的牙口都不太好,而且消化系统比较弱,而山药粥十分易于消化。此外,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的人也适合喝山药粥。此外还可以做花生山药粥、枸杞山药粥、桂圆山药粥、南瓜山药粥等。

炒山药

在所有山药的做法中,炒山药是最营养美味的。山药切成片或丝下锅爆炒,因加热时间短,所含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丢失得较少。比如素的有山药炒木耳、西红柿炒山药,荤的有山药炒肉片、山药炒腰花、山药炒虾仁、山药炒鸡丁等。

山药可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病证。麸炒山药强于补脾健胃,多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山药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因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山药,湿热邪实者忌用山药。

山药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因唐代宗名豫,故避讳改名“薯药”,后又因宋英宗讳曙遂改名为“山药”。


这味“药食两用”的长寿药,补益脾、肺,还滋肾阴

健胃消食片

【处方组成】: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

【功能与主治】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金匮肾气丸

【处方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出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