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蘑菇常宝堃不死,会成为相声大师吗,为什么?

陶金武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首先明确的回答题主,常宝堃先生如果不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绝对会成为相声大师!原因很简单,中国相声界公认的相声大师只有三位,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而就当时在相声界的影响力而言,小蘑菇常宝堃与侯宝林不分上下,比马三立、刘宝瑞略高。



另外在三位大师之外,还有几位准大师级别的艺人,在这些相声艺人当中,无论有多么大的争议,但肯定会有苏文茂先生的名字。现如今的相声界提到苏文茂先生,都会称其为文哏大师,这足可见苏老先生的影响力,但是常宝堃先生是苏文茂先生的师父,而且苏文茂先生只比常宝堃先生小7岁,由于苏文茂先生对常宝堃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视其为偶像,所以一再坚持拜常宝堃先生为师,由此我们也可见看出常宝堃先生的相声功底,绝对在苏文茂先生之上。


常宝堃先生4岁就开始随父亲常连安老先生“撂地”卖艺,表演戏法的“说口”。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逗笑,聪慧机敏,颇受围观老百姓的喜爱。因张家口盛产蘑菇,人们亲昵的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蘑菇”。 1931年常宝堃9岁的时候,正式改行说相声,在天津拜相声界第五代门长张寿臣先生为师。

学艺期间,天赋出众的常宝堃经张寿辰先生的指点,再加上他的悉心钻研,经过四年的艰苦磨砺,于13岁时开始在相声界崭露头角。15岁时就与相声界第六代门长赵佩茹先生搭档,互相切磋,轮流捧逗,艺业猛进,在北平、天津一带演出,反响频频。



1949年7月,常宝堃先生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大会结束之后,常宝堃先生深受鼓舞,更加自觉、勤奋地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和创新。编演了许多新相声,如《新灯谜》、《思想问题》等,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并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4月23日不幸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常宝堃先生牺牲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他的相声艺术的辉煌才刚刚开始,如果不是过早的离开人世,常宝堃先生绝对能成为相声大师!


靖逸轩主


如何能成为“大师”?

两个必要的条件:艺术的杰出和本身的德行。

堃爷的艺术,不敢妄评。

但是肯定杰出。当初五档相声里能倒二,本身就说明,怹在艺术上没有问题。


德行呢?

堃爷给我的感觉是一位:

“具有爱国主义的热血青年;

处事桀骜不驯的富家子弟”。


说怹爱国,不止是朝鲜前线牺牲这件事。

当时勇于赶赴前线的艺术家有很多,马三立、高凤山、王文娟、常香玉、闫肃以及常家其他几位蘑菇……一时数不过来。

不同的是,堃爷牺牲了,才显出怹的突出。


(图中是张寿臣先生为爱徒痛念悼词)

所以,勇赴朝鲜前线这件事,只能说明堃爷和其他从旧社会出来的老先生们一样,对新社会充满了热爱,愿意为新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是并不能说明怹比其他艺术家们强。


真正值得提的是,堃爷敢在日占时期,拿小鬼子砸挂。

而且吃过亏以后,出来还敢砸。

再关,出来再砸……

接二连三,就比较热血了。

这不是一般的艺人们敢做的事情。



说明堃爷在名族气节上是很站的住脚的,做的比绝大多数艺人们强。


不过,敢做这些事情,得亏着有位厉害的干佬给他罩着。

成也是这位干佬,不成也是这位干佬。

能阻碍堃爷走向相声大师这条大道的,只有干佬袁文会。

袁文会使堃爷顺风顺水,万里平江。

使怹少年(青年)得志,也让堃爷沾染了些桀骜不驯的性子,或者说是旧社会的流氓气息。



袁文会的“兄弟剧团”,强拉了一批有名的艺人,为其效力。

堃爷作为干儿子,理所当然当上了“堂把子”。

其间不好的事情,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不能胡乱搬弄是非,但是“无风不起浪”。

马三立老人晚年回忆说,怹在兄弟剧团的五年,是黑暗的五年。

可见多少还是做了些不光彩的事情。


当然,这些旧社会沾染的坏脾性,在新社会中可以被清除干净。

从怹的葬礼,有几十万人送葬就可以知道,堃爷是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

回到题主的题目:

如果堃爷不牺牲,只要挺过了七七年,成为相声大师,没什么问题。


毕竟父亲是常老祖,师父是大门长,搭档是恒古一人,儿子是少将待遇,资源太好。

不当大师太冤。

以上……


相声沙弥


任何艺术家都有时代局限性和时代偶然性,解放前的相声也不一定那么好听,但在当时就迎合了观众的口味,在当时就是流行,撂地摆摊,观众受众就是普通劳苦大众,而且作品不会估计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说相声就是挣钱的工具,怎么能让观众愿意从兜里掏钱,怎么说。艺术这个词现在比较高大上,说直白点,就是技艺的方术,天桥地摊和茶馆的艺术就是张嘴说话能要着钱的艺术,不乏有荤段子,低俗,甚至给观众栓马桩,用胁迫,脏口从听众兜里要钱,这也是技巧。解放后,相声演员登堂入室,为文艺政治服务,自然作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要革新,说新相声,反应时代感,符合主流价值观,于是以老派的小蘑菇,侯宝林还是新一代的马季姜昆等等都以创作新相声为主,摒弃了旧时代的一些技巧,也叫糟粕。这是能说,相声有了圈养的市场,有了创作的主题范围,自然老一套江湖要饭的技巧和段子就没用了,因为相声演员不在愁饭碗问题,有工资拿,不需要用过多技巧去要饭了。这也是后来相声没落的主要原因,圈养的没压力,不需要跑江湖向观众要饭吃,再加上浮躁和功利心作怪,大家就不思进取了。但不能否认在建国初期和八九十年代,马季姜昆一批优秀演员的作品还是符合当时时代和满足当时精神文明需求的,讲良心,当时听众肯定是乐了。到了当代,人民对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性,姜昆一流就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市场经济回归,取代了计划经济,那么市场就是江湖,要努力迎合市场需求,谁不满足谁就会被淘汰,于是郭德纲就恰恰迎合了市场,让相声中兴了。现在郭姜之争很热话题,但是个伪命题,姜昆在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清新,讽刺,符合时代感获得过成功,在那个年代要是讲老套的传统段子不一定有人爱听。这也是为什么姜昆,冯巩能大火的原因,当时比他们基本功扎实的老艺人都健在,为何盖不过他们的风头?现在姜昆的作品过时了,且身份变成了官员,代表政府宣传文艺,代表国家艺术形象,郭德纲属于市场经济产物,绝不可能代表国家艺术。回到问题,大师也好,艺术家也罢,脱离不了时代背景,所谓时势造英雄。民国大师辈出是因为整个国民没文化的太多,把他们显出来了。乔丹,贝利,马拉多纳成成为球王,也是那个时代优秀的人太少,现在没有球王的原因是大多球员素质整体提高,论技术能力甚至优越于于前辈,只是不可能太突出了。


刘军易溯科技


常宝堃的相声水平如何不得而知,现在世人对怹的认识,不是怹的相声水平如何,而是怹的精神。也就是说常宝堃出名和红色有紧密联系的,当时参与抗美援朝演出的又不知怹一人。

具体现在能不能成为艺术家,个人觉得很难。因为我不喜常宝华惺惺作态,也不喜常贵田的相声。


爱相声的胖纸


过去的只是传说,现实就是现实,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木木1703


刚会说相声就牺生了,谁知会不会成相声大师,再说相声哪来的大师,都是让百性笑的笑星。


李刚37603


会的。我听老一辈讲,当时的侯宝林大师尚不如小磨菇(常宝堃)出名,可惜在慰问志愿军时被美国飞机给炸死了。


手机用户54820396435



率性而为31289295


假如马季活着,侯耀文活着,这两个人活着的可能性更大一点,郭德纲能进曲协吗?


喀秋莎39444571


这个小编丧心病狂!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把烈士拿出来说事!你不怕违法、犯众怒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