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启动,如何打好这张牌?

重庆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启动,如何打好这张牌?

图/江北嘴财经 摄

​江北嘴财经获悉,近期,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批复》,同意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工作。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牵头召开重庆市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全面启动重庆市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工作。

重庆试点方案提出,从批复印发之日到2020年,将在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开展金融标准研究,通过先行先试,有效推进金融标准应用;培育1~2个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标准领跑者。

知优劣,方可立长远。

那么,重庆打造金融标准创新城市有何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经济实力的沃土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中心点、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地,是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重庆实现GDP1.95万亿元,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中,重庆的表现尤为抢眼,超过天津跃升为中国经济第五城。

C位出道的重庆,正作为新一线城市强势崛起。

另一单面,对外开放通道的建立为重庆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中新南向通道与渝新欧,将西北与西南、中西亚、欧洲与东南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形成“一带一路”经西部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于提高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态势不仅让重庆“声名大噪”,也为重庆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件将重庆的发展定位于长江上游金融中心。2016年出台的重庆“十三五”规划确立了打造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计划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2017年,重庆的金融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金融业整体运行平稳,金融增加值1813.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比9.3%,高于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其中,重庆市银行业年末总资产为4.72万亿元,同比增长8.8%。新型金融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91.11亿元,增长19.1%。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5.27万亿元,增长10.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2%。

发展态势的助推

资本市场是直接反映金融业繁荣与否的“风向标”。

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截至2018年6月底,重庆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0家,境内资本市场历年累计融资15426.58亿元。

近两年,我市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融资规模、上市挂牌企业数量等指标都有较大提升。2017年,我市境内资本市场融资金额4016.57亿元,6家企业IPO上市,是20年来我市IPO数量最多的年份;挂牌公司数量大幅增加,新三板挂牌公司141家,比年初增加26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公司675家,比年初增加261家。

另一方面,重庆还积极拓宽“外部”资本市场渠道。今年8月底,重庆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共建的上交所资本市场重庆服务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近日,重庆与香港交易所、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达成了两个市级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资本市场、企业往来之间的联系合作。

城市CBD是培育和吸引金融机构的土壤。而重庆拥有三大CBD“金三角”,并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江北嘴CBD金融机构相对集中,解放碑CBD金融区金融市场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弹子石CBD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这样的“3+1”矩阵,将大大提升重庆打造金融中心的内在功能,增强其金融资源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近期,江北嘴财经获悉,又一个顶级国际峰会——“中新金融国际峰会”将于11月在重庆举行。此次峰会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发起,会议规格高,影响力深远。此次峰会的举办,既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升级的产物,同时也彰显出重庆金融业进一步加速发展的野心。

竞争实力的软肋

江北嘴财经发现,重庆在金融竞争力上,“底气”略显不足。

首先,金融规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直接反映地区的金融业发展情况。我们以隔壁的成都来对标,据了解,2017年,成都GDP总量虽然只有重庆的六成,但在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成都比重庆高出2个百分点,达11.6%。

金融机构数量体现地区金融的集聚力,截至2017年末,重庆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1833家,这一数据不及成都的1950家。

上市公司数量是地区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的直观体现。在境内上市公司数上,成都市境内的A股上市公司约70家,境外上市企业不少于14家;而相对的,重庆市的A股上市公司仅有50家,比成都少整整20家,且上市的企业以国企为主,新经济发展较薄弱。

尤为尴尬的是,从今年上半年新增的上市企业数量来看,重庆境内上市企业“颗粒无收”,相比去年的态势,下滑不少。

上市公司家数只是一个侧面,它的背后正是一个城市整体的经济和商业生态。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金融业发展程度虽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金融业发展程度不高,而衡量金融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外币存款余额,成都甚至高于重庆:2017年,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58万亿元;反观重庆,全市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约为3.48万亿元。

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看,银行方面,仅有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为代表;证券方面,仅有西南证券;保险方面,仅有安诚保险;信托方面,仅有新华信托和重庆信托;基金方面,仅有新华基金;金融租赁公司总共仅有三家即昆仑金融租赁、渝农商金融租赁、鈊渝金融租赁……

综合上述的“指标”可以看出,重庆金融总量规模不够大、金融产业规模和增加值总量还不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不多、金融创新的能力和辐射力还需加强。

除了上面提到的硬实力,软实力也尤为关键。

人才是金融发展的核心,金融中心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显示,我市高端金融研究人才缺乏,金融人才培训资源缺乏。江北嘴财经注意到,从财经院校上看,除重庆工商大学外,重庆比较缺乏专业的财经大学。仅有重庆大学经管学院、西南大学经管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等二级学院。全市没有专门的金融高端培训学院,较为知名的重庆大学经管学院也仅为二级学院,从《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校友会版)》中的2018中国财经大学排行榜、2018中国财经民办大学排行榜上看,重庆无一入围,更无一所市内高校金融类专业在国内排名靠前,金融教育资源较为缺乏。

手持“王牌”的功夫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庆也在加快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江北嘴财经认为,以启动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为契机,重庆的金融中心建设也需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首先要在经济结构上转型,摆脱“老工业城市”这一标签,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在新经济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以此形成支撑金融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和服务对象;

其次,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培育,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培育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配套税收政策及扶持政策提高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丰富和壮大资本市场;

第三,还可建立健全相应的金融法规和管理制度、科学严格的金融管理,促进区域金融市场规范发展;

第四,抓好在重庆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等众多机遇,培育和扶持更多有竞争力的本地法人机构,壮大重庆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在人才培养上,创新金融人才引进方式,加大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力度,联合高校健全多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尊重、包容的金融文化氛围。

重庆启动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对金融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置身于机遇浪潮中的重庆,将会如何打好这张牌?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